分享

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路遥

 TYERIC 2017-04-02

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路遥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一直以来,路遥的作品都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莫名的亲切与感动让我久久不能释怀。都从穷山沟里爬出来,我发现我与他有着相同的生命密码。

 

早先在上初中时,由于是偏僻的乡下中学,除了课本之外,再无其他书籍可读,偶尔的机会,从同学那里几经转手弄到一本欠完整的《人生》。于是我焦渴的心灵犹如西北干旱天气里的禾苗,发出了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强烈诉求,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暗示,就像拉伯雷《巨人传》中的“神瓶”,无端的指引着我,让我去“喝”,去“畅饮”。那时,我除了为高家林的负心恨之入骨,为刘巧珍的纯情伤情痴爱之外,那熟悉的生活场景也让我倍感亲切,自然的与我的心灵发生了超然的契合,因为它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打上了印记。

 

你知道,在山里出生的孩子,整天在风日里长养着,到四、五岁就已经成了家里人的“小帮手”。山里人总是忙,小家庭更是缺帮手。所以看到这种就生活在其中的场景,有一种彻骨的亲切。以前,面对这种惯常的农村物事,不喜也不悲,既不觉得农村是怎样的落后与荒凉,也不知道山外是如何的先进与繁华,整天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做着爸爸妈妈安顿的活。虽然有时也想山外,当从山外开来一辆换东西的拖拉机时,孩子们便聚在一起,一路相跟着,欢叫着,直到它开出山外。之后,便一切回归原态。

 

所以在我心中,农村永远都是那小河湾里的一泉清水,我们每天都在那里饮牛羊,再也平常不过了,自然也就不会想到有人还能够把它写成一部大书,去山外风光!于是,也就对这终日滚爬其中的生活世界有了一种说不透的朦朦胧胧地感觉。

 

等到上了高中,我便花10元钱自己买了一本盗版的《平凡的世界》,在上面勾勾画画,读的如痴如迷,虽然不免伤情,但孙少平的抗争让我的心中得到了更多的畅然。

 

后来上了大学,就泡在图书馆把个《路遥全集》翻了好多遍,感动依旧。不再只是读他的文字,而更多的是读一种情怀,一种对黄土融之于骨无比眷恋的情怀!

 

路遥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是农民的子弟,是黄土的儿子,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在他身上总是潜藏着农民积极向上的一面,淳朴、善良、热情、勤劳,不忘记追求,渴望出人头地。每一天每一年,都急匆匆地往前赶。值得让人庆幸的是,他的作品屡次获奖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成功了!然而,让人痛惜的是,他过早的走了。

 

他是爹娘争气的孩子!他是故乡忠诚的孝子!他从未因自己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而自卑羞愧(即使有,那也只能是一种抗争向上的动力和强烈要求改变现实的情愫),他深深地爱着那片生他养他的黄土地,爱着抚育他的爹娘!但在他的生命意识里却总是跳动着一颗不安分的心,他已不愿再走先辈们的老路,不愿再在“放羊——攒钱——娶媳妇——生娃——放羊——……”的恶性循环的环境里苦苦度日,一个声音总是呼唤着他,要求他学会背叛,走出农民的囿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写给妹妹兰香的信里面说的那样: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视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上大学,便是穷人家孩子的一条终南捷径。知识才能启开智慧之门。大学肯定也曾使路遥魂牵梦萦。终于踏入,他便浴火重生!就在他成功之后,并未因鲤鱼跳过龙门,进驻城市而因此好了伤疤忘了痛,忘掉故乡贫瘠的热土和贫困的父老乡亲。而是用饱蘸乡土乡情魅力的笔,以朴素而温暖的道德热情和对人物及生活的诚恳态度,对农民表示了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以及深切的关怀,他把对农民强烈而真诚的爱心毫不保留的融入作品中。正如路遥自己所说:


作为正统的农民的儿子,……我对中国农民的命运充满了焦灼和关切之情。我更多的关怀着他们走向新生活过程中的艰辛与痛苦,而不仅仅是达到彼岸后的大欢乐。


他是从农村进驻城市,从底层到达上流,他经过了两个不同世界的跨越,农村人质朴善良的性情让他温暖而感动,当然,城市的繁华与优越也让他感触颇深。

 

所以,当人们混迹于城市的浮华,在金钱,权力,荣誉的诱惑中争逐沉浮时,他却以黄土为对比调度板,保持着异常的清醒,对人生进行着深刻的思索,传达着自己的心声:


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也并不坏。但是没有什么东西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你感受到生活的真正美好,莫过于这一点了。


他深深地挚爱着那片养育他的黄土地,这种炽热的情愫使他常掩饰不住,不经意间潮涌四溢。纵然,那被群山围绕的贫穷与苦难也曾使他的生活遭遇了诸多的不便与尴尬,为他的人生打上了一个天然的印记,但同时也在这块印记下偷埋下一个加密的财富箱。他一路走来,一路破解,受用不尽。

 

然而,“红颜薄命,才子天妒”。1992年,他积劳成疾,在四十不惑的日子里,命运将他生剥活扯的强夺走了。正如王安忆所说:


……我不明白在这样荒凉苍茫的土地上,为何能迸发出如此娇嫩的粉红桃花。它好象是抽空了生命中所有纯洁如处子的情感,用尽全力,开放了花朵。


这应该是对这位“黄土之子”人格精神的生动写照了。的确,读《平凡的世界》,字里行间激荡的情感使你不得不感叹作者的执著与痴迷,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深情厚爱呢?黄土地,满目荒凉,一片贫瘠,常被搁置在历史的角落。但她耐得住寂寞,不会无理由的永远甘于沉默,她汲取大自然的精华,奉献自身无私的爱意,抚育的他的儿女。她的儿女也终不会辜负她的期望,带着一身质朴无华的可贵真实吸引了喧嚣城市中迷茫的眼神,唤醒了世俗纷扰中迷失的心灵,为此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路遥,这个黄土地的优秀儿女,曾经倔强的认为人和人不一样,我小时侯没穿过裤子,他一生下来就落入黄土的怀抱,赤裸裸地与自然融合在一起,风里走,雨里钻。他有他的本色,他不需要“绿地”的装饰,不为虚伪而人为的去掩饰,俗话说“子不嫌母丑”,“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他有他自己的思想与自尊,他珍藏着对故乡一腔的爱恋,他走着一条更为艰难可贵的路。只有漫漫黄土才能弥合他的伤口,只有悠悠乡音才能填满他的心田,只有崖上的桃花才能使他感动地热泪盈眶。王安忆说:“破开绿地,底下是黄土;风刮起黄土,底下还是黄土,路遥,我们都是黄土的孩子!”是啊,我们都是黄土的孩子,老百姓是咱亲爹娘,敢不做个好儿郎?敢不做个好儿郎!

 

每当人生遭遇逆难,心情低回之时,我便常想起路遥,想起他书中那些鲜活不灭的人物,也常想起并感动于那片长养过我的黄土

 

岁月静好,人生不易,惟有不忘初心,奋然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