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截肝阴,葛根竭胃汁,这话说的对吗?

 雪山来客00 2017-04-03


中医书友会第129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叶天士先生提出的:“柴胡截肝阴,葛根竭胃汁”影响了中医人百年,但是,对此保持反对的医生也不在少数,那么究竟柴胡到底截不截肝阴?葛根竭不竭胃汁呢?这篇文章也许会告诉你答案。(编辑/黄山)

对“柴胡解肝明、葛根竭胃汁”的评议

作者/罗元恺


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叶天士在《三时伏气外感篇》和《幼科要略》中都提出了“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由于叶氏是医学名家,此言对后世影响很大,尤以江南一带为甚。叶氏此言,是在论治小儿暑疟症中说的,历来对此有不同的见解。如徐灵胎在该段的眉批云:“古人治疟,独重柴胡,此老独不用柴胡……历古相传之定法,敢于轻毁,即此一端,其立心不可问矣。”又在批注云:“此说何来?此老终身与柴胡为仇,何也?”可见徐氏是极力反对此说的。


查叶氏在《临证指南医案》的170案中,基本上没有用柴胡、葛根。其中只有一例用柴胡梢,而比较多用者为青蒿、知母、黄芩、草果、花粉、乌梅、麦冬、半夏、鳖甲等药。徐氏对叶氏这一论说抨击甚烈,其中未免夹杂有崇古的偏见。其实,温病学家就是具有向前发展精神而突破伤寒论范畴、创立新见的。故王孟英反驳徐氏曰:“柴、葛之弊二语,见林北海重刊张司农《治暑全书》,叶氏引用,原非杜撰,洄溪妄评,殊欠考也。”徐、王二氏各有不同意见,如何评价叶氏这两句话?我以为应结合临床实践来考虑。


叶氏此语,是针对小儿暑疟的用药而发的,且对当时的医者具有纠偏之意,原非概论柴胡、葛根之性能。查柴胡气味苦平。《本经》谓其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能推陈致新。《本草纲目》谓其“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鸣聋,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柴胡有两个不同品种,一为北柴胡,一为银柴胡,作用有所不同,一般所用之柴胡,主要是指北柴胡而言。


综合各家本草所言柴胡的作用和功效,可归纳为下列四项:①升举阳气,须与人参、黄芪、白术配伍。②退热,尤适宜于往来寒热,宜与黄芩相配伍。③舒肝解郁,调和肠胃,宜与白芍、枳实、甘草相配伍。④调理月经,须与当归、白芍相配伍。


柴胡是气分之疏解药,据个人的经验,邪在气分而未入营分及阴津未亏损者可用,若舌质红绛无苔而干者忌用。暑疟容易伤阴,这可能是叶氏提出“柴胡劫肝阴”之所本,他不用柴胡治疟,而改用青蒿等,确属一种发明,现已证明青蒿中所含之青蒿素,是治疟之良药,这不能不说是叶氏之经验。因为一种病多种药都会有效的,经过历史的验证和比较,后来发现的药可以比以前所用的药效果更佳,这是医药发展必然的趋势。柴胡有它的疗效,但也有它忌用的情况。叶氏提出柴胡劫肝阴之言,可能也是针对当时医者滥用柴胡之警惕语。叶氏在此二语之前说:“若幼科,庸俗但以柴胡去参,或香薷葛根之属”,继而才曰“不知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所谓柴胡去参,即指用小柴胡汤去人参,或用香薷葛根以治小儿暑疟,有药不甚对证之处,这条语句,具有对滥用柴胡、葛根者加以纠偏之意。柴胡虽可退热,但对肝阴亏损或暑热伤津者,实不宜用也。


葛根气味甘平,《别录》谓“生根汁大寒”,《本经》谓其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本草纲目》谓其能“散邪火”。葛根原是甘凉解肌清热发表之品,具有升发津液之作用,使胃津上承,故能治中上焦之消渴。张元素谓其能“升阳生津”。若属于虚证之气不化津,口舌干渴,则非葛根所宜了。且升发太过,表散出汗过多,对胃液反而有影响,故苏颂指出“勿多用”。在临床的观察中,凡体弱之人喝了大剂之葛根煎液,往往会感到头晕、作闷、出汗等现象。故心、胃虚弱者服用葛根是要慎重的。


《药学大辞典》指出:“凡阴虚火炎与上盛下虚者忌用。”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对葛根使用应加谨慎,尤其不宜用量过大。叶氏谓“葛根竭胃汁”,可能是根据这些现象来说的。总之,叶氏对柴、葛的提法,虽不够全面,并有语焉不详之缺点,但他针对一些人滥用柴、葛而予以纠偏,是有其一定意义的。惟因此而影响后人不敢使用柴、葛,不能发挥二药应有的疗效,这点是叶氏始料所不及的吧。寇宗奭指出:“注释本草,一字亦不可忽,盖万世之后,所误无穷,可不慎哉!”这些话,对科学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I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