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扒一扒那些奇葩的申请单!

 panyunbo 2017-04-03

对于这样的申请单,各位看官,做何感想?



作者 | 灰灰猫影像工作室 阿猫

来源 |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一般医院要求申请单上有基本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检查部位,差不多就可以了!


但是,一张影像申请单真的是这样就合格的吗?


 

实际上,每天都会收到各种更惊艳的申请单。

 

比如下面这张,医生大哥,您到底是开哪个部位的检查?是头颅还是胸部?


 

还有这位,您开的是普放的正侧位,还是高大上的CT重建?

  


其实每次看到愿意写病史的医生,都会比较感动,哪怕是几个字。


 

这样的申请单,简直是感激涕零。


 

每次去和临床沟通,要求提供病史,都得不到好脸色。他们通常都这样说:


每天工作太多,来不及每个病人的单子都写清楚。


大病历不是可以在系统查到吗?


我开检查就是要了解什么情况,我知道什么病还开检查干什么!!

 


为什么影像科这么看重申请单的填写?


一个病人入院,可能同时有很多症状,每一项检查的针对性不同,申请单上写清楚检查的目的,需要了解什么,需要排除什么,影像医生收到申请单后能够迅速了解病人基本情况,选取合适的检查方法,着重某个方面的观察,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急重病人在申请单上做出标识,能够迅速做好分诊和走绿色通道检查。


一些书写不规范的检查申请单、空白的申请单、甚至前后矛盾的申请单,大大降低了影像科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而且有潜在医疗纠纷的风险。


1、 登记台处:登记员发现检查部位不明确,基本资料不全的申请单,将无法录入系统,一般会直接退单,让患者找主管医生核实。这是医患矛盾的隐患之一。如果排队登记时间长,影像科与门诊或病房距离远,患者会有明显的怨气。


2、 检查室:技术员需要重新核对检查部位与目的,造成检查时间延长,轮候时间延长,如果短时间内有几张需要重新核对的申请单,走廊上等候的人群中将很快会有负面情绪蔓延。更严重的是,若技术员错误理解临床医生的检查目的,将会拍出错误的图像,导致重拍,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X线照射和辐射伤害。如果错误没有被及时发现,将造成误诊。如,胸部正位片,对无法站立的患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技术员一般会选择卧位投照。如果临床诊断考虑气胸,但又没有在申请单上注明的话,技术员很容易就导致直接拍了卧位,然后诊断医生毫无意外地漏诊了。


3、 诊断室:影像医生不是看相的,影像诊断不是机器根据图像自动生成的。影像图像上存在着大量的“同影异病,同病异影”,影像图像必须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做出争取诊断,比如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还有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居住地、职业史等)。比如肺部病变,不提供病史,诊断为考虑感染,不除外结核和肿瘤,诊断请结合临床。又比如,腹部术后的病人,不提供病史,很可能就报了个腹腔游离气体,考虑消化道穿孔。再比如,肿瘤治疗后复查的病人,需要报告的是治疗后的情况,不提供病史,以为是初诊,可能就写个占位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再再再比如:外伤的病人,不提供病史,细小的骨折很容易就漏了,报了个退行性骨关节病。这些例子在每日的工作中数不胜数,因此想得到一个准确的报告,请先写一个详细的申请单。

 

那么,怎样的申请单才是完美的呢?


一份合格的影像检查申请单,有六大要素:


  • 病人一般资料,如:科别、病区、登记号、姓名、性别、年龄。

  • 临床资料,包括:简要病史,体征和诊断。

  • 与疾病相关检查结果,如:B超、实验室检查等。

  • 检查部位,检查目的。

  • 开单医生签名。

  • 急重病人在申请单醒目处做出标识。

 

影像和临床沟通之路,漫漫而修远兮,需要你我他一起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