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的清脆和竹质的亮丽,京二胡的瓮声瓮气,柔中有刚,月琴颗粒状的音色,这三件乐器有机的 组合,构成了京剧音乐伴奏独有的特色,这是任何管弦乐队难以模拟的声音。 唱的情感宣泄。加花是京剧三大件常用的手法,也是民族乐器惯用的手法,它的一般规律是在主旋 律的基础上加花(即增加音符),通常扩展的音域在上下一度左右,形成链条,裹住了唱腔,使唱 腔旋律更加华丽、多彩,并具有流动感,以保证唱腔的进行。所以老艺人都把它称为托腔保调。除 此之外,加挂也是京剧三大件的主要任务。加挂即添加过门。过门又分唱腔行腔中的大小垫,和句 尾的长短不一的过门。这些过门一是烘托情绪,二是给演员换气和休息的空间,不然再好的演员也 不能一口气唱完一大段。第三,三大件演奏的引子为演员演唱提供了标准音,这样演员就不至于一 唱就冒调或塌调。 京剧在过去大多是在野台子上演出,所以乐器一定要响。它的竹筒小而短,发音脆、亮,而蒙上上 等的蛇皮后,使音量加大,从而加强了京胡的主导作用。 的情绪,因此它的前奏过门常常是急骤的倾泻和高亢的奔放,以烘托剧中人物的情感。在唱腔的伴 奏中通过紧打紧唱(演奏急促唱腔也紧凑),紧打慢唱(演奏快奏唱腔慢唱)以及散板中的抒展, 使得多种不同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发挥,以构成戏曲音乐的矛盾冲突,这种张力推进剧情的发展,从 而达到戏剧的高潮。我们在注意戏剧的高潮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局部唱腔的情绪变化,京剧中的二 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娃娃调、南梆子等不同腔系及慢板、二六板、控板、散板、导板、流 水等板式变化也是构成戏剧音乐变化的重要因素和手段。总的来说,三大件的演奏和唱腔是浑然一 体的,它是通过抑和扬来表现的。我们所说的抑和扬就是音量控制的大与小,小则抑,扬则大。过 去老艺人所常说的抽、长、撤主要指的是快、慢、突快、突慢、撤速、大撤速等节奏上的变化。 情的需要。例如,表现才子佳人的戏不一定非加上小号、圆号、长号等铜管乐器;相反,表现解放 军战士冲锋陷阵时,不一定非要用唢呐,当然不是说唢呐就不能表现战士的形象,有时,几支高、 中、低的唢呐组合在一起,同样能发挥出较大的效果,这主要看配器是否得当。 业内人士所共识。小型的乐队常常是三大件加上三弦、中阮、大阮、二胡、大提琴、琵琶等。在色 彩上虽然不如大型乐队丰富,但也完全适应一般剧情的需要。由于乐队比较灵活,适合传统剧的演 出,还特别适应流动性演出。中型乐队是在小型乐队的基础上添加新的乐件,如民乐中增加笙、 筝、扬琴、高、中低组合的唢呐、笛子、二胡、中胡等乐器,显而易见,这种乐队的组合大大地丰 富了乐队的表现力。大型乐队是粗具管弦乐队规模的乐队,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采用了管 弦乐队加上“三大件”和琵琶、笙;现代京剧《沙家浜》以民乐为主,适当增加管弦,这种乐队和 声丰满、织体清晰,在充分发挥管弦乐队交响特性的同时,突出三大件,使得戏曲音乐的表现力极 为丰富,为京剧艺术增添了新的光彩。 |
|
来自: cxag > 《京剧名剧名段名家名票文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