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才华横溢,诗词流芳百世,一生抱负却不是写文章,而是打仗

 松林阅读 2017-04-03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个厉害的人,他写的东西凡是读过书的人都看过。但他一生的抱负却不是去写文章,而是钟情于带兵打仗。他就是南宋词人、爱国将领辛弃疾。

此人才华横溢,诗词流芳百世,一生抱负却不是写文章,而是打仗

辛弃疾,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流传的诗词多达600多首,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他的诗词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生于金国,虽有出色的文学才气。但他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这与他的家世和经历有关。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带兵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辛弃疾《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从少就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此人才华横溢,诗词流芳百世,一生抱负却不是写文章,而是打仗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人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21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2000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50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他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他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噪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年他才25岁。

此人才华横溢,诗词流芳百世,一生抱负却不是写文章,而是打仗

在南宋任职初期,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南等地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

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果然,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因受弹劾,官职被罢。辛弃疾只好做好归隐的准备,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此人才华横溢,诗词流芳百世,一生抱负却不是写文章,而是打仗

在军事上报国无门,但辛弃疾在词史上却有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