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是如何用诗意对抗生活的无力感的?

 每天读诗词 2022-07-21 发布于四川

我常在想,什么叫做“小确幸”呢?大概《清平乐 村居》就是对这个词的最佳诠释吧!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于清澈的小溪旁盖一处矮矮的茅草房子,不用奢华,足以为一家人遮风避雨即可。初春的早晨,将家里家外都收拾妥当后,支一张小桌,摆两把方凳,和自己的老伴随意的喝点小酒,开开玩笑,聊聊家常,回忆些年轻的时候的往事,畅想下孩子长大后的情景,互相给对方捶捶背,高兴起来就哼两句小曲。

而孩子们呢,大儿子早已经能独当一面,忙着在给豆子清除杂草,二儿子也不闲着,帮着家里编制鸡笼,他们各自忙碌着,而最顽皮的小儿子,正处在最无忧无虑的年龄,躺在溪水边,给自己剥莲蓬吃。平实、简单、自在,但又多么难得!有温柔的爱人,有可爱的孩子,没有繁事之扰,不为生计发愁,一家五口都在舒适的环境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人生还有什么缺憾呢?

但眼珠流转,看到这首词的作者居然是辛弃疾。是那个“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的豪放词人,是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抗金志士,是那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战场领袖。真是没有想到,这么一位豪放的词人,居然能写出如此清丽柔美的词句来。于是,再读此词,心中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辛弃疾何等人也?他不同于一般文人,他是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是真正在战场上厮杀过的英雄!生于金人统治区的他年少时便看尽了南宋百姓的卑躬屈膝,22岁时自己组织了两千多人的军队便起兵抗金!那时的他英勇果断,意气风发,本以为自己这一生将要在收复失地的战马上度过。可年少的他怎知道当时的南宋朝廷是多么的无能和腐败!他们偏安一隅、自我欺骗,居然能够佯装出一副天下太平的假象,完全听不见辛弃疾狂热的呐喊,是啊,他如何能够用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南宋朝廷?

四十年的宦海生涯,却有一大半实在闲职中度过,更有数次官居闲置。一身文才武略,却没有施展的地方,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和绝望感缠绕了他的一生。尽管如此,他还是找各种机会训练士兵、招募军队,甚至制作军服,为能够抗金杀敌而时刻准备着。在他心里始终都有没有熄灭的火苗,那就是朝廷终将觉醒,他随时能够上阵杀敌。然而现实是多么冰冷而残酷,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能等到他梦中无数次出现的抗金场面,在这巨大的遗憾中,结束了他这一生。

于是,再来看这首小词,似乎少了一些欢快和惬意,多了一些其他味道。恩爱的老两口,勤劳可爱的孩子们,这一家五口是画中人,他们在享受自己自在安适的人生。而辛弃疾呢?他只是个路人,是个过客,这一切的美好,与他无关。眼前美好的场景暂时遮蔽了他心头沉重的悲伤,但从他的眼睛里,还是飘出了淡淡的惆怅。正像朱自清《荷塘月色》里所写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是啊,这时候的辛弃疾,不也是什么也没有吗?可他仍然带着笑意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用这一幕慰藉自己,提点自己。

我们该怎么对抗生命中的无力感?我想就是像辛弃疾一样吧,无论你多么失意或忙碌,无论生活把你折磨的多么不成人形,都不要放弃那颗细腻柔软的心灵,善于从琐碎的生活中发现一些点滴的美好,比如那剥莲蓬的孩子的顽皮,比如那月下荷塘青蛙的鸣叫,让我们也能会心一笑:看,生活多灿烂,值得为之继续奋斗。

投稿 | 1552802132@qq.com

商务合作 | 15116151869

入群学习 | 微信(szbd666)

图片 | 来自百度(如侵权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