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时节 用“艾”有方

 培训班背包 2017-04-04

清明节前后,到田间地头采摘艾叶制作艾糍,是许多增城街坊儿时的回忆。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清明以艾入食、祛病、杀菌的习俗。小小的艾叶,到底有多大的功效?

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麦镇荣介绍,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经、脾经、肾经,可内服也可外用,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安胎、杀虫止痒、消肿散结等功效。

清明时节 用“艾”有方

艾叶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一味实用的药材,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多种功效。其中,临床上较多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治疗妇女因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胎动不安。

麦镇荣介绍,《伤寒杂病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药方——胶艾汤,主要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人工流产后子宫出血、月经多等,如今在临床上仍广泛应用。

在民间,为了治病辟邪,许多地方都有端午节门口悬挂艾叶的风俗。对此,麦镇荣认为,艾叶“辟邪”有一定的道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草中含有一种挥发油,对多种致命细菌和病毒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挥发油不仅能抑制细菌和病毒,还可分布在人口鼻呼吸道中,在口鼻中形成一道微膜屏障,以阻止细菌和病毒的侵害。”麦镇荣说,艾叶可用于预防呼吸道疾病,但已感冒者应慎用艾叶。因为大多数人感冒属于风热或内有湿热外有风寒,此时食用艾叶反而会加重不适症状。

新鲜的嫩艾叶,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驱寒祛湿的功效,食用一些艾叶食品,能达到养胃助消化、调经止痛、防感冒等作用。制作艾叶食品最好选用新鲜艾叶,尤其是农历三月三日前采摘的艾叶,叶嫩多汁,可制作成艾糍粑、艾叶饺子、艾叶母鸡汤、艾叶炒鸡蛋等食品。“制作艾叶食品时需注意两点:一是食用艾叶前一定要用沸水灼烫一下,以去掉艾叶中的有害成分;二是不能长期大量食用艾叶食品,食用要适可而止,不能贪吃。”麦镇荣说。

艾叶除可食用,也可外用,如艾熏、艾灸、艾叶泡浴等。其中,艾灸是艾叶运用最广泛的一个方面,也是康复科治疗疾病运用最多的一种疗法。采访当天,记者在区人民医院康复科看到多名街坊正在进行艾灸治疗,有的艾灸背部,有的艾灸手脚等。

街坊黄先生躺在床上进行艾灸,他的左手和左腿上各放置了一个木制的温灸器,温灸器内的艾条慢慢燃烧,少量烟雾从器内飘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香。原来,黄先生前段时间发生中风导致左手偏瘫,后来接连做了几次艾灸理疗。艾灸完成后,他对医生说:“现在手能动了。效果不错,只是还有一个手指暂时还不能动。”

麦镇荣表示,临床上,艾灸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驱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作用。艾灸主要借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和艾的药理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预防保健的效果。除皮肤感染破溃以及实热证和阴虚较重患者慎用外,艾灸几乎适合于所有人群。 同时,艾灸方法简单易学,自己在家里也可以操作,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做法:干艾叶先用3碗清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汁;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边煮边搅拌),加入红糖拌匀即可。

做法:将新鲜艾叶去掉硬梗、枯叶,用清水洗净,然后按1000克艾叶拌250克面粉的比例,掺匀拌散,使艾叶全部沾上面粉,然后铺入笼屉蒸30—40分钟后出锅,盛于碗中,加入用香油、辣面、葱、蒜泥等调制的味料即成。

做法:将老母鸡洗净切块,与艾叶一起放进锅中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功效: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量过多、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冷痛者。

做法:将艾叶放入冷水中,大火烧开后小火再煮15—20分钟,然后沥出艾叶,打入鸡蛋,蛋熟后放入红糖,吃蛋喝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