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天下为公8008 2017-04-04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因一年前中纪委官网发布,成为一时之热词。这句话,出自《史记·商君列传》,《资治通鉴》卷二也有同样记载。是否还有更原始之出处,因未曾眼见,不得而知。这句话本身,并不构成一段典故,而是出自一段对话之中,但这段对话的背景和内容却耐人寻味,意味绵长。

战国时卫国宗族后裔公孙鞅,曾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去世前,向魏王隆重推荐他,未被采用。后公孙鞅投秦,通过宠臣景监的门路,见到秦孝公,受赏识并委以重任。

公孙鞅制定法令,将国民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连坐。告密举报者与立军功的人同样赏赐,隐匿不报者与临阵投敌的人一样处罚,立军功者,可以获得上等爵位,明确官阶等级,分别配给田地房宅、奴仆侍女等。新法实施后,秦国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景象,百姓也勇于为国作战。但百姓的困苦并未改变,被奴役之状日甚。他带领秦国军队,用诈术击败魏军。秦国封赏给公孙鞅商於地方十五个县,于是他号称商君,后人又称他为商鞅。他制订刑法极为严酷,曾亲临渭河处决犯人,血染红了河水。他做宰相十年,招致很多人怨恨。

这句话,出现在商鞅与士人赵良的一段对话中。

赵良去见商鞅,商鞅问:“你看我治理秦国,与当年的五羖大夫百里奚谁更高明?”赵良说:“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有一个人敢于直言不讳(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我能说出心里话而君不怪罪吗?”商鞅答应,于是赵良说:“五羖大夫,原是楚国的一个下贱奴仆,秦穆公把他从养牛郎提拔到万民之上的高位,他做秦国宰相六七年,向东讨伐郑国,三次为晋国扶立国君,一次拯救楚国于危难之中。他做宰相,劳累了也不乘车,炎热也不打伞盖。在国内视察,从没有众多车马随从前呼后拥,也不舞刀弄剑咄咄逼人。五羖大夫死时,秦国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连儿童也不再唱歌谣,舂米的人也放下木杵,以守丧礼。再来看君,起初以结交主上宠幸心腹为进身之途,待掌权执政,就凌辱贵族大家,残害百姓。弄得公子虔被迫杜门不出已八年之久,君又杀杜欢,给公孙贾刺面刑罚。《诗经》说:'得人心者兴旺,失人心者灭亡。'上述几件事,可算不上得人心。君出行,后面尾随大批车辆甲士,孔武有力的侍卫在身边护卫,持矛挥戟的武士在旁边乘车疾驰。这些措施缺一样,君就绝不出行。《尚书》说:'倚仗仁德者昌盛,凭借暴力者灭亡。'上述几件事,可算不上仁德。君的危险处境正象早晨的露水,没有多少时间了,却还贪恋商於地方的富庶,在秦国独断专行,积蓄百姓的怨恨。一旦秦王三长两短,秦国要治君罪的人会少吗?”

商鞅未听从赵良劝告,只过了五个月,就大难临头,自己被车裂分尸,全家老少也被杀光。

显然,倚仗权势暴力得到权威,是根本靠不住的,自己不自知,还以为威望盖世,不仅荒唐可笑,而且是很危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