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文武不全 2017-04-05

    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气质、倾向、习惯、能力的培养,对其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靠大学里某门或某些课程来完成,也不能仅靠某些教师和管理人员来实施,而需要整个大学体制的协同合作,需要整个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我认为,大学本科教育可以这样改革:大学生在头两年偏重于接受文理通识教育,后两年主要接受专业教育,并把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四年本科教育的始终。我提出如下七条具体建议:

    (1)开设一批文理通识课程,分成不同的板块。我提请注意以下事实: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求职的范围广,工作的流动性大,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从事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所学的专业,很多人将做与他们大学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或没有关系的工作。为了使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毕业以后的职业生涯有所贡献,必须让他们在大学里所学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具有可迁移性(transferability)。这就要求我们适当地淡化专业,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把后者分成不同的板块,如语言与写作、人文教育、公民教育、科学教育等,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板块中选修。本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由或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大学生走出校门的适应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特质。

    (2)建议给大学生普遍开设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课程,最好是小班教学,培养他们的严格的理性精神:从清楚明白的概念和问题出发,清楚地、有条理地思考,按程序操作,按规则办事,一步一步来,并且能够识别、反驳诡辩和谬误。由此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及其结果的可理解性和可通达性,促成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促成问题、争议和困境的有效解决。

    (3)建议给大学生普遍开设“经典阅读和写作训练”课程,在事先精细阅读的基础上,安排课堂对话和讨论,要求他们就文本提出中肯、相关的问题;在讨论中自信、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在对文本的重要思想作出释义和阐发时,进行逻辑说理和文本支持;倾听并尊重其他讨论参与者的观点;在协作性探索的过程中取得新的更丰富的理解;进行持续连贯的思想讨论;将不同文本相互联系,并联系人类经验、个人体验和当代社会现实从事创造性写作。

    (4)要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大学之“大”就在于它“无所不包”(universal)。大学校园里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讲座,有电影、戏剧、音乐、绘画等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有活跃的学生社团及其活动,有丰富多彩的信息、知识、思想的流动和传播,有不同观念和思想的交锋和对撞,由此给他们提供众多选择,使他们在其中培养兴趣,发现爱好,启迪思考和探索,陶冶情操,锻炼能力,滋养智慧。

    (5)大学课堂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而要激发兴趣和培养能力。所有大学教师都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而要挖掘引发这些知识的底层思想和隐含预设。要允许和引导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交流和对话环节。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讲授“公平和正义”课程时,即使面对上千名学生,也引入讨论和对话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安排一些小班教学,以便于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考试方式也要有相应的创新,少用记忆性考试,多用智能型考试。

    (6)引导学生做探索式学习,边学习边研究。可以设置一些本科生小型研究课题和小额研究基金,为他们配备高水平教师指导其研究活动,为他们组织小型研讨会或辩论会。办一些学生刊物,发表其习作或探索性成果。未来的爱因斯坦、霍金、乔姆斯基、哈贝马斯、村上春树等就是从这些初级的研究活动中培养出来的。

    (7)开设一批核心课程,严格要求,严格考试。大学教育也要避免另一种可能性:学生选修了一堆杂七杂八的课程,道听途说了很多东西,头脑里装满了一知半解的知识,但在任何方面和任何领域都没有专深的知识,甚至话都说不好,文章也写不好,动手能力差。因此,在本科教育的后两年,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通过一批核心课程的设置,确保他们在具有宽广知识视野的同时,也具有专深的知识,特别是可迁移的专深的基础知识。学生走进社会后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主要奠基于这些专深的知识之上。

    在当代社会,大学应该或已经成为人才、人文思想、科学理论、前沿技术的生产单位和输出单位,大学最重要的产品就是它的毕业生。大学本科四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要通过整个大学系统的集体努力,确保大学生在这四年中开拓知识视野,学到很多可迁移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独立思考、自主负责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度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一旦走出校园,他们能够各自演绎出成功而精彩的人生,为母校增光添彩,为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3期文章“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