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战守边境让外敌不敢进犯,却因无心之举促成安史之乱死不瞑目

 茂林之家 2017-04-07

张守珪,字元宝。陕州河北(今山西平陆)人。从一名下级军官成长为威震一方的边帅,长期戍边,戎马倥偬,由于战功卓越,累官至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封南阳郡开国公。他多次与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数民族作战,是抵御北方入侵的著名戍边将领,对开创唐朝繁荣昌盛的“开元之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虽然年因好大喜功谎报军情被贬为括州刺史,但是依然不影响他的主要战功。

他战守边境让外敌不敢进犯,却因无心之举促成安史之乱死不瞑目

他早年与突厥作战,战阵之时总是一马当先,杀敌无算。他更生擒敌军大将,骁勇无敌。中年后,他又在甘肃与吐蕃作战,屡次大破吐蕃。众所周知,此时不仅是唐朝极盛时期,也正逢吐蕃的急速上升期,对方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刚调任瓜州的张守珪,面临的是兵少、城破、百姓流离失所、士气低度低迷,吐蕃大军兵临城下之时还上演了一出“空城计”:他召集军士在城楼上看歌舞升平,把烈酒对饮。这一出空城计看得吐蕃将士面面相觑,不敢贸然进攻。不久后,吐蕃大军退去。他急令全军出击!吐蕃的撤退撞上了唐军的进攻,唐军大获全胜!其后的3年时间里,张守珪更多次大破吐蕃,逼得对方向唐朝求和。

他战守边境让外敌不敢进犯,却因无心之举促成安史之乱死不瞑目

随后,又被调去解决幽州解决契丹的问题,虽然契丹被他打败了。但是,同时因自己的无心之举养了一个更大的后患。他抓到一个偷羊准备乱棍打死,偷羊贼高声喊叫说:“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珪见他长得白白胖胖,语言豪壮,就放了他跟他的同乡史思明,让他们去抓俘虏,这就是后来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由于他俩也立下战功,又加上张守珪喜爱安禄山,就把他提拔为偏将,逐渐的张守珪就把他收为义子。

他战守边境让外敌不敢进犯,却因无心之举促成安史之乱死不瞑目

借助张守珪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很快安禄山就在军营中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势力。为以后的安史之乱打好了基础,在张守珪去世十五年之后,安禄山发动了使唐王朝迅速衰败的“安史之乱”。估计在地下的张守珪会死不瞑目吧,毕竟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唐王朝的安定与繁荣。他战守边境让外敌不敢进犯,却因无心之举促成安史之乱死不瞑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