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罕见 | 一次性给你16个项目的筹款经验!

 杨宏立pahlosn6 2017-04-07

自从“冰桶挑战”之后,2月28日的“国际罕见病日”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公益传播的重要节点。几乎每一个罕见病病友组织都会有相应的传播策划。

今年228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联合12家公益组织,16个公益项目组成2017罕见病日“病痛挑战筹款联盟”,同时面向不同的群体发力推广,5天筹集将近60万,近4万人次参与。


为了努力帮助联盟中各组织在筹款方面达到满意的效果,病痛挑战团队通过面谈和电话的方式逐个请教了组织的负责人(筹款执行人),并收集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技巧,在此分享给大家。

希望能对各家组织的筹款、传播、立项以及品牌建设的提升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99公益日的筹款项目做好充分准备


此次筹款联合行动的主要推广方式是朋友圈和微信群的传播,看起来好像是转发、转发、再转发,但里面的技巧好多。

这里汇集了16个项目的经验,总有一种情况和方法满足你~


基本要点:

1. 根据组织自身的特长确定募款的目标人群;

2. 针对不同的筹款目标人群,制定个性化的项目介绍、推广文案和传播方式以及交流内容。





1

我们先要明确筹款的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可以分为两大类:

    A:发动病友及周边人群参与

    B:发动社会人群捐款

而目标人群的确定,各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条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来取得尽量高的投入/产出比

下面围绕着A和B两类捐款人群分别举例说明各组织是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取得出色筹款业绩。


A:发动病友及周边人群参与

项目介绍、传播文案乃至于捐款链接发到病友群时的简短交流,都需要特别贴合病友(家人)的所需所想。


A1. 如果组织规模较大、号召力较好,病友群围绕着组织联系密切。

例如“中国血友之家”和“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罕见病关爱中心”两家组织, 分别拥有数千病友,并且为病友服务和日常管理的工作较为系统全面,因此赢得较好的号召力。

项目初期筹款主要以病友群参与为主,因此在制定项目和推广传播的时候,非常注重:

1) 项目内容为病友迫切盼望解决的问题,且注意“小颗粒化”,让捐款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项目【十元1小时的呼吸】

2) 在病友微信群中发送和推广,号召病友参与。

同时在活动中(2017年2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血友之家年度工作会议),发动了与会的病友和参会人士积极关注和参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捐款成果。


A2. 如果病友群不是很大,而且成员不是很愿意传播(比如基于隐私等方面的原因)

筹款发起人如果能够在群中推广捐款链接的时候,特别用心介绍项目的意义,那么在赢得病友群成员认可的同时,也会赢得相当的捐助,有助于快速累积一定的募款额,获得首页推荐的机会。

例如“北京正宇粘多糖罕见病关爱中心”的项目负责人笑笑在群里发项目捐款链接的同时,诚恳地和大家交流“如果想办好活动,首先要靠自己”,同时也激励大家充分投入、争取推广位置的机会。最后,取得了较好的筹款效果;


A3. 在病友群中传播,辅以非常实用的技巧,也可以帮助募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北京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的项目为例,她们组建该项目的骨干群来支持该项目执行和筹款。

骨干群成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遴选并吸纳:

1) 发起该项目一起捐;

2) 观察并选择一起捐数额相对较好的捐款人;

3) 通过朋友圈和群成员来联系上述捐款人;

4) 一对一交流以了解其理念和参与该项目的意愿,想法较为一致的捐款人纳入骨干群;

5) 骨干群可以为该项目后续筹款贡献持续的支持,比如有强烈意愿并且倾情投入的群成员可以撰写出深入人心的文案。


B:发动社会人群捐款

需要积累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社会关系和影响力的社会人,请他们参与捐款并帮助传播到他们自己的朋友圈中(社会层次和经济水平较好),可以取得较好的募款效果。


B1. 如果不想在病友群和学生中募捐

以“北京市美儿脊髓性肌萎缩症关爱中心”的项目为例。

在发动社会人参与捐款的时候,可以参照几个要点:

1) 结合机构的自身特点(由于理事长是歌手,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尽量多结识社会层次较高(经济基础、文化层次等)和有影响力的人物,请ta在各自的朋友圈中转发,可以取得较好的募款效果;

2) 发起一起捐,道理及目标人群同上;

3) 如有较为充足的准备时间和精力,可以联络上述人群,发起一对一的沟通,请求支持 - 传播(转发)或者捐助,也是很有效的募款方式;

4) 目前仅发一条募款项目的消息或者链接已经很难取得很好的募款效果。

建议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写一篇很好的图文故事,并将募款项目(二维码)嵌入其中,请粉丝较多的公众号或者是自媒体大V转发,同时,也通过各种自媒体的途径传播来取得较好的募款效果。


B2. 如果机构自身没有公众人物资源,同时病友人数也不是很多、也不是很愿意在朋友圈中传播

可以借鉴“老K之家”项目的成功经验。

1) 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多多结识活动中的公众人物(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及工商人士(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较为丰富的社会关系)。此次行动,就主要联系了上述人群(约20-30人,一对一联系),请他们支持并帮忙传播,取得了较好的募捐效果;

2)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在数千人的朋友圈中逐一联络,还可以赢得更高的捐款数额。



2

案例学习

以此次募款效果最显著的“病痛挑战基金会”的【罕见病康复基地】项目为例

以下是基金会发起人兼秘书长王奕鸥对这个项目从制定到筹款全过程的详实分享,希望能对伙伴们有所裨益:


1:项目设计和梳理

项目价值:

需要清晰的项目目标和逻辑告诉公众,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它的价值在哪里,如何去解决问题和帮助到受益人群;

资金预算:

项目需要给公众呈现一个细化具体的项目资金预算,尽量额度小一点,有助于捐赠人(潜在)的了解和投入;

项目流程:

将项目的执行流程(受资助人收益的整个过程)清晰展示给公众,有助于吸引公众对于组织专业化的认可,进而关注和支持。


2:资源动员和匹配

线上捐款需要前期准备:

病痛挑战基金会的康复基地项目的捐款多来自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为了更好的深度互动,我们组织了一些线下活动(比如中秋节月饼制作和义卖。成本是班费,自产自销,效果好过裸捐)

同时,邀请长江的同学们去康复基地的小朋友和家长们送去月饼,使捐赠人实地参与项目点和资助情况,加深了捐赠人对项目的了解和认可。

有了前期的铺垫,在99公益日,大家又积极的进行了捐款。

准备好的故事:

挖掘项目执行过程中深入人心的病友故事(收集、整理和呈现),是非常重要的,拉近公众对于群体的距离;

后续的项目反馈:

每次项目进展反馈都有可能带来二次捐款。


3:联合发声与募款

联合发声:

228国际罕见病日,和腾讯公益的这次合作,我们的重点并没有放在康复基地一个项目的筹款上,而是共同形成罕见病专题,倡导、传播的功能大于筹款。

让更多的罕见病项目走入公众视野范围内,是病痛挑战基金会在这个罕见病日最重要的定位。


小鹅明白了,跟上了热点传播还是没有效果?那得联合伙伴组团一起上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