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炒房不是掠夺

 学冯馆 2017-04-07


炒房、炒股、炒基金、炒艺术品、炒门票、炒大蒜……说到炒字,很多人面露鄙夷,把它视为不正经营生:炒家翻云覆雨,赚滚烫钱,是不事生产的食利者。


市场经济里的炒,无非是投资。不同人的价值评估不同,预见未来的眼光不同,有买就有卖,有人着急,有人等待。低买高卖,快买慢卖,囤积居奇,待价而沽,这些本来都很正常。炒可以重估价值,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利。


我的一位朋友喜欢演唱会,一场演唱会她经常多买几张票,提前到现场门口,有时自己卖,有时卖给下一位黄牛,赚些钱,补贴看演唱会的花销。当黄牛炒票,有问题吗?


有人说其他观众受损失啊,票价被炒高,他就买不起。问题的关键是,价格不是被炒高,而是被买高的。你不买这张票,有其他人买。再说,买不起票怎么算损失呢,谁欠你一张票?


炒门票也有风险,有一回朋友喜欢的明星开演唱会,她以为别人也喜欢,花了一笔钱,囤了几张票,高价待售,演唱会开始前的半个小时,忍痛蚀本甩卖。任何一个投资市场,门楣上都会隐隐镌刻几个字: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不是什么东西都有人炒。没有人炒海边的沙子,河边的石头,因为它们取之无尽。越是稀缺的东西,越有人追逐,炒作越兴盛。这样的道理在房地产最明显。房地产是耐用品,抗通胀,一线城市的房产稀缺性最强,自然会有人炒。


一线城市体量大,限购严,房价上涨的坚实动力是工薪阶层。以小换大,举全家之力买房,多买一套用以改善居住,这算炒房吗?一线城市持有几十套房,哄抬房价,这样的大鳄我一个也不认识。这种人大概有吧,他们对房价的影响微乎其微。


早年媒体骂温州炒房团,在他们笔下,炒房客风卷残云地扫过城市,吃人不吐骨头。现在,这样的故事没人信了。打击炒房的名义下,「初房族」「换房族」伤痕累累,他们的故事才真正地打动人心。


阴谋论永远有人信。把大城市换成小城市,会有很多人相信,房价能轻松被炒起来。小城市嘛,房价低,筹码少,几千万买楼,几亿资金涌入,整个城市房价上涨好几倍。价格托起来之后,炒家抽身而走,轻松卷走几个亿。啊,多么邪恶。


最近一篇报道《炒房团9个月把漳州房价炒高两三倍》,不就这个套路嘛。市场经济多少年,很多媒体还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投资者。


从报道来看,「漳州炒房团」所做的一切,没有坑蒙拐骗。「刀口舔血」「寻找下一个猎物」的炒房者——就差把炒房者称成强盗、野兽,他们只是敏锐地发现,「厦门岛内的均价已经突破4万元,与其比邻的漳州才六千多块钱」,有很大的投资价值,于是果断进驻。


至于他们如何「炒」,记者看到了狡诈,我看到了商业才能。


据说漳州房价被「炒」高,泉州、厦门土豪也赶来买楼,炒房客大胜而去,赚走两个亿。这明明是一个财富激活,资产增值的故事。炒房客没有损害谁的利益,报道中,却变成「炒房团掠夺的是几代人的民脂民膏,透支的是一个青年家庭一生的财务支出。」


把买卖视为掠夺,多么糟糕的见识啊。


欧成效是资深的房地产投资者,他读完报道之后很愤怒。在他眼中,这篇报道假得像是小说,充满了对行业的臆想。于是他写了篇文章反驳。读这篇文章,你会发现炒房这件广受非议的事情也需要专业的知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些不是三流记者所能理解的。

欧成效的公众号:水库论坛

漳州炒房团,请不要再造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