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嘴大铜壶与天津茶汤

 眼力要毒 2017-04-08

龙嘴大铜壶与天津茶汤

'春连着夏啊,秋连着冬,一年四季刮的那八面的风。天津卫的老城风水好,龙嘴大铜壶远近都闻名。有喜也有悲,有富也有穷,喝茶汤的人儿赛过走马灯。茶汤好喝,买卖难做,可怜这大铜壶有嘴也说不清。

天连着地啊,夜连着明,汗珠子摔八瓣啊就是不认命。天津卫的爷们儿人穷志不短,肉眼那个凡胎也要问输赢。地有脏和净,天有阴和晴,说不明白的是人的医生。花儿苦风流青春凋落,求神祈祷只有盼来生。'

1988年,根据天津著名民俗家张仲先生原著改编的电视剧连续剧《龙嘴大铜壶》的视频和音频,目前均已找不到了。目前也只有在天津相声广播《老活听不腻》结束曲中才能听到一小段,算是这个电视剧留在互联网时代最后的声音。

1985年,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85版中,齐老太爷到地摊上买兔儿爷的场面,其中有一镜头就是卖茶汤的在吆喝。

龙嘴大铜壶与天津茶汤

2008年,天津著名民俗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就有一篇《好嘴杨巴》,描写的就是天津杨巴茶汤和李鸿章的一段趣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好嘴杨巴》阅读。

在《好嘴杨巴》中关于冲茶汤的描写,简直太传神了:“杨家的茶汤就是俩味儿!主顾上来,把粉色的秫米面子,往小绿豆碗里“刷,刷,刷”扔进三勺,右手把小碗对准大铜壶壶嘴儿,足有三尺开外,左手把壶把儿稍微一抬,红绒球一颠巍,一股小水流儿冒着白气直奔小碗,再把小碗往壶嘴一送,水流儿断了!茶汤赛气吹的,满满腾腾一碗儿。水,一滴不洒,秫米面儿,一粒不澎。“刷,刷,刷”,又是三勺红糖,插上一个洋铁片儿小铲儿,得啦!不紧不慢,有板有眼,像有嘛暗机关、消息儿管着。杨四挓挲着俩手站在那儿,看着那茶汤又细又稠,主顾能拿小铲儿切成块儿吃,枣核儿脸上两只小黑眼珠儿扑闪扑闪,瞧瞧茶汤,瞅瞅铜壶,心里就是想乐。”{注释: 秫米:即是高粱米。}

龙嘴大铜壶与天津茶汤

茶汤的历史

明朝初年(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设光禄寺为礼仪祭拜之地,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禄寺研制了一个以稷(小米)为基底的粥,命名为茶汤。在祭祀拜天之时,赐文武百官各一碗,敬畏上天。后逐渐列入明朝宫廷小吃,有时谣为证:'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光禄寺茶汤,武库司刀枪。'文武与药食并列,而食推茶汤,可见其风靡朝野,脍炙入口。因用热水冲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汤。

茶汤主要有山东茶汤和北京茶汤,后于明末传入天津。并在天津生根发芽。直至今日,在天津鼓楼、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等处,冒着热气的龙嘴大铜壶依然熠熠生辉,招揽八方来客。

茶汤除用糜子外,还可用白粘高粱磨成粉作为原料,但质量不如用糜子好。儿童喜食茶汤。《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为证:“大铜壶里炽煤柴,白水清汤滚滚开。一碗冲来能果腹,香甜最好饱婴孩。”并附注称:“茶汤有摆摊者,有挑担者,其唯一之标识,则大铜壶是也。此物尚甜,咸食者殊不见,小儿多喜食之。”茶汤味甜,筋道可口。但不知还能品尝到真正新糜子面为原料的茶汤否!

龙嘴大铜壶与天津茶汤

天津茶汤主要采用糜子面。制作方法为:原料:糜子米60克,白糖15克,红糖15克、熟瓜子仁10克,葡萄干10克、熟花生碎10克、熟白芝麻10克、青红丝5克。

1、先将糜子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2—3小时,碾成面,然后过细箩,即成糜子面。

2、将茶汤壶内的水烧开。

3、取小碗1个,先倒入60克凉水,再放入糜子面调成面糊,然后左手端着盛面糊的碗紧对着茶壶嘴,右手握着壶把将壶倾斜,使壶内的开水顺着壶嘴冲入碗内。这时速将碗与壶嘴由近而远地拉大距离,以加大水的冲力,使面糊冲得均匀;随后又由远至近,面糊即冲成杏黄色的茶汤。

4、冲好一碗后,即在茶汤上撒上白糖15克,红糖15克、熟瓜子仁10克,葡萄干10克、熟花生碎10克、熟白芝麻10克、青红丝5克。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糜子性味甘、平、微寒、无毒,是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主治气虚乏力、中暑、头晕、口渴等症。黍米“入脾、胃、大肠、肺经”,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除热愈疮”。还可以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呃逆烦渴、泄泻、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等症。配料中的青红丝还有提神开胃、清肺化痰、理气消胀、治疗便秘、咳嗽、降血压等功效。

天津人尤喜茶汤,每逢节假日特别是立冬之后,喝一碗热呼呼的茶汤,顿觉神清气爽、身康体健,走在簌簌寒风中也不觉得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