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味道:茶湯(专辑)

 老北京的记忆 2015-03-18

目录
(1)老北京的味道:茶湯
(2)茶 汤
(3)舌尖上的「泉城二怪」--卞允斗
(4)茶汤是北京的小吃
(5)庙会上的老字号小吃—天桥茶汤李
(6)北京茶汤,正宗北京传统风味
(7)余香在历史另一边—茶汤
(8)秋渐凉,何以为君暖心房?--小夭
(9)老北京的“四大茶”
(10)茶汤李 甜甜蜜蜜的老北京小吃



(1)老北京的味道:茶湯


几天的假期中,如果你碰巧去了北京天桥或者东四附近,就一定要去那边的茶汤李,品尝一下茶汤。那真是知道的人不多的名小吃,甜香细腻,很有营养,又加上做法简单,很适合做早餐用。

不过,茶汤可不是用茶做的。名字里这个“茶”字,只是因为它的做法。简单来说,就是把烧开的水浇进用糜子面调成的面糊。可是这简单有简单的门道。左手端碗,右手茶壶,先将壶嘴儿贴紧碗沿,倾斜壶嘴儿让开水冲入碗内,然后迅速由近到远拉开壶和碗的距离,加大水的冲劲儿,再由远到近,浇到合适为止,就成了一碗茶汤。上面还可以撒上红糖,青梅,果仁之类的小食。

所以,因为这做法像是沏茶,才叫它茶汤。清朝杨米人写的《都门竹枝词》里说,“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很有画面感地写出了老北京的味道。那时候,茶汤也是清宫里御膳房里的餐品。

北京有名的茶汤,当然还是东四那边的天桥茶汤李。不过,要是自家附近有老北京特色的餐厅,也可以去问询下。很多都有卖的。

想自己做的话,可能不好买到糜子面,那就用白高粱米做个替身好了。每天早上来一碗,实实在在的谷物气息,细腻的口感,还可以补充能量和营养。这样的话,一定能让早上的精神愉悦舒畅,有个好开端 

(2)茶 汤
 
 


 

  铜嘴大茶壶 
  看过电视剧《铜嘴大茶壶》的人大概都会记得,北京人艺老演员牛星丽在剧中扮演的主角就是手持大茶壶卖茶汤的。 
  要说,茶汤究竟属于哪朝哪代的发明,这大概谁也难说清,不过,多少年来,甭管是哪朝哪代,逢年过节,这茶汤便总是在庙会上一显身手,惹得一群群大人孩子睁圆了一双惊奇的眼。您看,那卖茶汤的桌子上,放着把锃光瓦亮的大号铜壶,壶嘴、壶把、上口、底足都镶着用黄铜雕刻的花纹,壶体两侧各镶着一条金鱼在小草中游动……等到炉火烧旺的时候,只见壶中开水翻滚,热气腾腾。更有意思的是,您再看眼前这卖茶汤的大师傅,两脚分开,双臂摆平架势,一手拿碗,另一只手搬壶倒水,碗口距壶嘴儿足有一二尺远,眼见那冒着热气的开水由壶嘴儿喷射而出,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碗中,且点滴不漏,动作准确优美。其实,要冲好它,真得需要很高的技巧,首先,得一次完成,绝不能拖泥带水滴滴答答地往碗里对,否则茶汤准是生的,那卖主可就亏了本了。再有,出水虽猛,但绝不能浇在手上,要不,手也烫了,碗也砸了,赔本赚吆喝,那就更不合算了。所以,卖茶汤的老师傅都练有一手绝活,别瞧全部动作总共才有几秒钟的时间,可练好这一手,恐怕得花上几年的工夫。 
  “八宝茶汤”的主要原料是糜子面,佐以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等果料,因果料有八种之多,故也称“八宝茶汤”。旧北京时,也有小贩走街串巷边吆喝边卖的。一副担子,一头是放原料和瓷碗的柜子,另一头是在一个小火炉上放把黄铜高嘴儿壶,壶高足有三尺,擦得金光闪闪,清洁美观。小贩如此,店家也同样是用这样的铜壶,架在店门口,远远的就能看得见那儿立着个庞然大物。那时的人也挺聪明,这等于是不花钱在做广告啊。 

(3)舌尖上的「泉城二怪」



文:卞允斗

济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素以泉城著称。济南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地方风味,被称作舌尖上的「泉城二怪」,就是济南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

第一怪是「茶汤非茶」。如果你要问「茶汤」是人们平时喝的茶吗?老济南人会告诉你「茶汤非茶」,它只是用热水浸泡的一种热饮。确切地说,磨好的茶汤料子用热水冲成稀粥一般,如同沏茶,人们给它起了个「茶汤」的名字罢了。追溯茶汤这一小吃的起源,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征战南北,为了马不停蹄地征战,遂令将士们把面粉用牛骨髓油炒熟了带在身上,饿了就用开水冲着吃,这就是油炒面,也就是最早的茶汤雏形了。到了明朝,在宫廷的小吃中,茶汤已经小有名气了。

在中国舌尖上可以称道的茶汤,主要有山东茶汤和北京茶汤两种。老北京的茶汤要数负有盛名的「茶汤李」了,其做法是糜子米磨成面儿,用大铜壶里的开水冲熟了再浇上糖,味道又黏又香。老北京的茶汤的特点是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而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山东的茶汤就是济南的「泉水茶汤」,它与北京茶汤不同的是用泉水浸泡。老济南的「泉水茶汤」制作工艺独特,制作配料有黑芝麻、碎花生米、葡萄干、红糖、白糖等。人们把磨好的料子放在一起,食用时用天然泉水泡制,喝上一口品品滋味,茶汤入口觉得黏黏的,稠稠的,有点像藕粉一般,幽幽的清香随热气沁入心脾,别提有多么香甜了。用于浸泡茶汤的大铜壶很有特色,壶嘴壶柄是两条大金龙,热腾腾的泉水从龙头喷涌而出,茶汤的香味顿时扑面而来。

自古以来,老济南的「泉水茶汤」之美在于清清泉水,古诗赞美曰:「细碾金珠做茶汤,不禁斯文急欲尝。只恨年节无蝶至,昨夜馨香犹绕梁」。「泉水茶汤」不仅是老济南人的口福,伴随着改革开放而美名远扬,引得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品尝一番,也来体验一下这「泉城之怪」的味道。

第二怪是「甜沫不甜」。当你亲口喝一碗老济南的「甜沫」,你会表现出一丝惊讶,心里会琢磨「甜沫咋不甜呢?」答案很简单,甜沫并不是甜食,它是一种大众粥类美食,是济南汉族传统名吃。甜沫是一种以小米面为主熬煮的咸粥,济南人又俗称之为「五香甜沫」。

甜沫有不凡的身世,也引得文人墨客不断地追溯它的来历,在众说纷纭的历史传说中,归纳起来有三。一是说,明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京之后,设光禄寺为礼仪祭拜之地,为了祈福江山社稷,光禄寺研制了一个以小米为主料的粥,命名为茶汤。在祭祀拜天之时,赐文武百官各一碗茶汤,敬畏上天。明代天顺元年,英宗为关切次子德王,命光禄寺将此膳食技艺传到济南德王府,德王府与秦府私交甚好,遂将茶汤技艺传至秦府,秦府将其改善为山东茶汤。并又在茶汤的基础上,运用府上的膳食文化,在小米面里加入姜与胡椒,演化出了香辣的小米粥,并称之为「甜沫」。

二是说,明末清初战乱连年,大批难民纷纷涌入济南,有一家小粥铺的田姓掌柜经常舍粥赈济,灾民互相传告,来粥铺喝粥救命者接踵而至。田氏粥铺难以满足众难民需求,便在粥内加入大量的菜叶和咸辣调料。灾民每当端碗盛粥前,见煮粥的大锅内泛着白沫,便亲切地称田掌柜赈舍的粥为「田沫」。有一位外地来济南赶考的落难书生,也来此求得此粥,食之甜美无比,心想甜沫果不虚传。后来这位书生考取功名做了官,他又专程来济南再喝甜沫时,已无昔日感觉,书生问其因,田掌柜回答「甜沫」是田姓之粥的意思。那位做了官的书生恍然大悟,方知道当初只听音而未辨字迹,于是挥毫题写「甜沫」匾额,并吟诗一首:「错把田沫作沫甜,只因当初历颠连;阅尽人世沧桑味,苦辣之后总是甜。」从此这种带咸味的粥便叫「甜沫」了。

三是说,甜沫最早并不叫甜沫,而是叫「添末儿」,这种叫法似乎符合济南方言。从甜沫的制作过程来看也有一定的根据。在烹饪甜沫时,掌勺的厨子等粥做好了,再添上点粉条、蔬菜、花生、调料之类的「末儿」,一品尝味道好极了!「添末儿」就传开了。后来人们才依其谐音演化成了「甜沫」。甜沫的做法并不复杂,贵在把握制作工艺和火候。在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就有「甜沫唐」的名字,除了像老字号「甜沫唐」专业经营甜沫的小吃店之外,许多酒店和食堂都有甜沫这一饮食品种,就连不少市民家庭也会熬制甜沫,济南已经把甜沫当作餐桌上的主要流食了。

在济南,舌尖上的「泉城二怪」已经见怪不怪。实际上茶汤和甜沫都是餐桌上的宠儿,二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渊源。据说「泉城二怪」流传自秦府,秦府是唐朝开国将领秦琼的府邸,秦琼的后人喜欢膳食茶汤和甜沫。久而久之,周围邻居都听说秦府有两个很怪的食物,有个「茶汤」但不是茶,有个「甜沫」但不甜,于是,「泉城二怪」就流传开来,而且美名远扬。时下,这两种土特食物身价倍增,现已经成为济南饮食文化的骄子。

饮食文化也是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在华夏饮食文化名典中,济南号称有十大名优小吃,除了「泉城二怪」之外,「济南油旋」已入选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草包包子」等都入选为「中华名优小吃」。在这些小吃中,甜沫和茶汤是最具特色的「招牌」。要知道特色小吃的滋味,那只能亲临济南,先喝上一碗美味扑鼻的甜沫,再品尝一碗浓浓喷香的茶汤,细细品味它们的芳香,感受一下它们独特的魅力吧。

(4)茶汤是北京的小吃



茶汤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其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
  旧时,老北京卖茶汤的大都是肩挑食担,走街唱卖。那挑担,一头是装粉子和食具的木箱,另一头是一个闪光锃亮的大铜壶,冲茶汤时,动作舒展利落,张弛漂亮,协调有度,舀面、抓料、倒水都毫厘不差,围观人群观赏不绝。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冲茶汤要技术,茶汤原料也很讲究。它要用糜子面放碗内,用热水调匀,然后用铜壶的开水冲入碗内冲熟,撒上一层红糖,中间放一撮白糖。它的质量要求是,冲得的茶汤把碗反过来朝下,立即下坠,挂在碗边,用手拍动,松软抖动,不能从碗内掉下。目前茶汤供应,似乎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原因在于没有或买不到真正的糜子。糜子属禾本植物,属黍类的黍稷型。糜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五谷之一,

茶汤  

茶汤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其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旧时,老北京卖茶汤的大都是肩挑食担,走街唱卖。那挑担,一头是装粉子和食具的木箱,另一头是一个闪光锃亮的大铜壶,冲茶汤时,动作舒展利落,张弛漂亮,协调有度,舀面、抓料、倒水都毫厘不差,围观人群观赏不绝。

也称穄,穄子,赤黍。穄也就是糜子,由于产量低,种植不多,故市场供应甚少。


织锦画老北京之卖茶汤的, 丝绸画, 真丝画商品大图

清代《都门竹枝词》写道:“三大钱儿买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说的就是老北京的众多美食。


老北京的味道不同于正餐,而是一种“人间烟火气”,有一层人与人热乎乎的交流碰撞。因此,老北京的味道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以散漫的心态细细咂摸,放下身段,融入市井百态。

(5)庙会上的老字号小吃—天桥茶汤李

 

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老北京汉族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位于北京天桥的李记茶汤绵软细腻,香气夺人,他们的茶汤有十几个品种,茶汤制作是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洒上芝麻糖桂花红糖或者白糖等八种调料,所以也叫八宝茶汤

茶汤李的绝活有三。其一是用大铜壶冲茶汤。冲荼汤时,身子站在靠近壶嘴的地方,对壶使拉劲儿,当滚热的水溜儿冲出壶嘴时,拿着碗的手顺水力下沉追着水溜儿走,沉到底儿后再往上提,热水则把碗内的糜子面全部冲熟。其二是当茶汤李的技艺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早晨出摊只要冲上两碗茶汤便可根据茶温知道当天天气情况,赛过天气预报。其三是扣碗茶汤。冲得茶汤后,碗底朝上扣于条案上顺手一推,让碗在丈八长的条案上滑行,然后用手接住并将碗翻转过来浇糖,碗中茶汤不流不洒保持原样,条案上无一滴茶汤洒落,堪称绝技。

(6)北京茶汤,正宗北京传统风味

北京茶汤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它的原料是蒸熟的糜子面,卖时再以滚水沏成糊状,加上红糖、白糖、桂花等佐料,吃起来香甜可口。早年街上的饽饽铺有带茶食的,店内有座儿,门外放置一把大铜壶,除卖茶汤外还卖油茶和奶酪等食品。

  北京茶汤因用龙头嘴的壶冲治,又叫龙茶。北京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老天桥附近的“茶汤李”较为著称。


  北京茶汤是一种甜饮食,和藕粉相类,原料也是糜子面。用开水冲食。但它有一套冲制的技巧,非熟手不办。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放好糖与桂花卤;然后再在高大、体重的铜壶中装满滚开的水。售者一手执碗,一手扶壶柄,必须双脚撇开半蹲式,才能立稳。 左手的碗,正好等在壶嘴边,等水一冲出,碗要随时变换距离,以掌握开水适量来控制它的厚薄程度,并不使开水外溢,激出糖浆,这是技巧之一。 右手要有足够的控制力量,开水一出壶口,正好注入碗内。要一次完成,才能冲熟茶汤,否则滴滴嗒嗒注水,茶汤必生,不能吃,那就亏本了。 同时也要注意水出得猛,会浇在自己手上,烫了自己,也碎了碗,就更不合算了,这是技巧之二。所以卖茶汤没有这一身技巧是做不了的。 你图中看他双脚分开,双臂分左右摆好架势取得平衡,一副伸缩自如的动作,不知要费多少气力!那些老手,开水出口,碗口和壶口距离有时在一二尺的地方。开水全部入碗,点滴不外溢,而且说止即止,一次冲熟,厚薄合乎要求,从来没见过加水再冲,或冲坏一碗再换一碗的。茶汤滋味储蓄,除香甜外,有一股谷物的朴实之气,给人以亲切感。

(7)余香在历史另一边—茶汤

文/曾繁尘

清嘉庆年间的有一首诗唤作《都门竹枝词》,之中有这么一句: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其中所说的茶汤,有山东茶汤和北京茶汤之分。北京茶汤因用龙头嘴的壶冲治,又叫龙茶。其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北京茶汤是一种甜饮食,和藕粉相类,原料也是糜子面。用开水冲食。但它有一套冲制的技巧,非熟手不可。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放好糖与桂花卤;然后再在高大、体重的铜壶中装满滚开的水。售者一手执碗,一手扶壶柄,必须双脚撇开半蹲式,才能立稳。左手的碗,正好等在壶嘴边,等水一冲出,碗要随时变换距离,以掌握开水适量来控制它的厚薄程度,并不使开水外溢,激出糖浆,这是技巧之一。右手要有足够的控制力量,开水一出壶口,正好注入碗内。要一次完成,才能冲熟茶汤,否则滴滴嗒嗒注水,茶汤必生,不能吃,那就亏本了。同时也要注意水出得猛,会浇在自己手上,烫了自己,也碎了碗,就更不合算了,这是技巧之二。所以卖茶汤没有这一身技巧是做不了的。

旧时,老北京卖茶汤的大都是肩挑食担,走街唱卖。那挑担,一头是装粉子和食具的木箱,另一头是一个闪光锃亮的大铜壶,冲茶汤时,动作舒展利落,张弛漂亮,协调有度,舀面、抓料、倒水都毫厘不差,围观人群观赏不绝。现如今,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尤其是茶汤李,在全国各地已开了多家分店,茶汤的原料均由北京天桥茶汤李总店供华货,是原汁原味的北京天桥李茶汤。

而除却聚元斋和茶汤李之外的许多祖传茶汤老艺人,境遇却各不相同。幸运的被当地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保护;不走运的要么入不敷出改行不卖,要么不得不改变古法,替换原料以求生存。几百年历史由热闹归于平淡,直至鲜有人知,只有无可奈何的淡然。

你端杯凝视香醇云烟

我遥想明末清初的梯田

岁月中的承诺还来不及兑现

都消散在历史另一边

北风经过你家茶园

你凌乱的发结了几圈

我抬头望天,低头看你

不知该多看哪一边

让我再喝一碗你熬的茶汤

让我带着这份温暖渡江

让我敢面对那寒冷北方

让我不担心两手冻僵

你往茶汤里多放老姜

你问我如何让它永远不凉

你问我将要去往何方

如何让思念永远不凉

(作者系清新时报文化部主任、正在热恋中诗人)

食谱:

原料:糜子米500克,红糖200克,白糖100克,糖桂花10克,金糕丁、青梅丁各适量。(本配料用量可制作10碗)

制作方法

1、先将糜子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23小时,碾成面,然后过细箩,即成糜子面。(本配料用量可制作10碗)

2、将茶汤壶内的水烧开。

3、取小碗1个,先倒入50克开水和10克凉水搅和一下,再放入1/10的糜子面调成面糊,然后左手端着盛面糊的碗紧对着茶壶嘴,右手握着壶把子将壶倾斜,使壶内的开水顺着壶嘴冲入碗内。这时速将碗与壶嘴由近而远地拉大距离,以加大水的冲力,以使面糊冲得均匀;随后又由远至近,面糊即冲成杏黄色的茶汤。

4、冲好一碗后,即在茶汤上撒上红糖20克、白糖10克和糖桂花1克。也可再撒些金糕丁、青梅丁之类的食品。

(责编:孙梦璠 smf_1009@163.com)

(8)秋渐凉,何以为君暖心房?文/小夭

         秋雨至,夜渐寒,你说,那仓皇的雨滴可曾打乱谁的思绪?在这样深的夜里,凭栏相盼,试问,又是为谁风露立中宵?总不忍相劝,你手中的茶汤凉却后又重熬了几遍?


         其实茶汤非茶,却有着与茶一样的暖心之效。只因用水冲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汤。


         老北京的茶汤是一种甜饮食,和藕粉相类,原料是糜子面,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再细细的撒些糖与桂花卤。其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故都食物百咏》中有诗为证:“大铜壶里炽煤柴,白水清汤滚滚开。一碗冲来能裹腹,香甜最好饱婴孩。”并附注称:“茶汤有摆摊者,有挑担者,其唯一之标识,则大铜壶是也。此物尚甜,咸食者殊不见,小儿多喜食之。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亦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山东茶汤与北京茶汤不同,山东茶汤采用五谷之首小米制作,在冲熟后再撒上芝麻,味道醇和,弥香四溢,营养丰富。与济南的粘粥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日夜雨,凉意悄然而至,遂起身找出大铁壶,放一片普洱,撂一颗红枣,搬出小火炉,且慢慢煮着。煮好后,不用平日里精巧的茶杯,而是取一个净白的瓷碗,看茶汤缓缓流注。汤色红浓,若葡萄酒般的色泽,绸缎样的质感,他是有生命的,鲜活的,能暖人心的。 


         一小碗一小碗慢慢饮着,身子里仿佛有一股暖流依次流经,若饮得慢了,茶便凉了,可手心里却有暖意留存不散。天空墨蓝,俯仰之间,似一场流年回转。

 

         老北京的茶汤,山东的茶汤,和我用这大铁壶煮出的茶汤,料是不同,同的是那一份暖意,暖人心窝的情意。


弘益撰稿人简介···

         小夭,本名宋璐璐,游离于媒体之外的媒体人。你来,我奉琥珀茶汤,你走,我执青瓷以待。

茶汤油茶摊



茶汤摊儿最耀眼的,是他那把大紫铜茶壶。壶足有二尺来高,铮明瓦亮,在铜壶嘴的地方和壶把上各镶着一条弯曲金色的龙,两条龙是黄铜雕制的,壶里的开水从龙嘴里吐出来的,非常巧妙!看那龙眼睛熠熠发光,再看那一片片龙鳞清晰可数,龙须前头还有两个红绒球,显得这两条金龙格外精神。再看那卖茶汤的掌柜,头戴白帽身穿白围裙,双臂白套袖,他左手能端两个碗,在离壶嘴一尺多远冲水,身手干净利索,新鲜,好玩!


老北京茶汤面是用糜子磨的面粉,不放油,而且油茶面一定要用香油或牛脊髓炒过。这两种面用大铜壶开水一冲,就成了茶汤和油茶。想吃红糖的还是白糖的、加不加玫瑰,随便!

(9)老北京的“四大茶”

  饮茶之风,始于南方,以后南俗北来,但北方长期无法生产,只能自产茶区舶入,直到清末,茶叶仍属贵重之物,普通人难以问津。

  有需要又难满足,促进了代用品的开发,故老北京有“四大茶”之说,即:茶汤、面茶、油茶和杏仁茶。

  油茶是将面粉炒黄,加入芝麻、桂花和牛骨髓油,食用时加白糖,开水冲成浆,它原本是商人长途旅行时的速食品,因方便、营养且美味,以后成为军粮,从此流入民间。

  杏仁茶用杏仁、大米、糯米熬制而成,来自南方,有益脾胃。

  面茶是糜(音如梅,不读靡)子面熬成糊,加入芝麻酱和芝麻盐,芝麻酱需用香油调开,今天多用开水,软度不够,有苦涩味,此外芝麻盐中必用姜粉,清代竹枝词中有“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未见姜粉,则不正宗。

  茶汤与油茶原料相同,都是糜子,它与面茶有两点区别,一是开水冲成,二是甜口,而面茶是咸口。茶汤制作更方便,用龙壶冲成,表演性强,明代已在北京流行,有“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光禄寺茶汤,武库司刀枪”之说。茶汤碗底放糜子粉,上覆糖浆与桂花卤,开水需直冲碗底,将糜子粉烫熟,且不能外溢,有一定技巧。

  除油茶外,另三茶都是补益肠胃之物。糜子又叫黍子,即大黄米,古人多用来酿酒,有黏性和不黏之分,黏性产量低,但味道好,过去多用来做黄米年糕,滋味胜于江米,是祭祀时的重要祭品。

  春秋时孔子见鲁哀公,哀公赏赐给他糜子饭和桃,孔子犹豫了一下,先吃掉糜子饭,然后吃桃,哀公说:这饭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擦掉桃上细毛的。孔子说,黍为五谷之首,桃为六果之末,岂能用贱物去擦贵物呢?

  糜子适合干旱地带种植,但产量非常低,此外空壳率高,一般在10%左右,甚至达到20%,虽有杂交良种,但容易退化,此外加工起来很麻烦,所有后来种植它的人越来越少。但糜子营养价值颇高,成吉思汗用为军粮,全军免于疾病,《名医别录》记载:糜子“入脾、胃经”,功能“和中益气、凉血解暑”。

  肠胃疾病是对古人威胁最大的疾病,20%的孩子会在6岁之前夭折,人均寿命只有30-40岁,古人不明白是细菌在威胁生命,只能把战胜疾病的期望寄托在食物上,饮茶需用开水,减少了肠胃疾病,古人误以为茶能养生,在找不到茶的地方,他们千方百计寻找代用品,“四大茶”因此得到青睐,而它们恰好也需要开水,也有减少细菌感染的功效。

  虽然老北京喜欢喝面茶,不过也常拿它开玩笑,说“你可真是碗面茶”,意思是一个人满脑子糨糊,是个蠢货。

【茶汤介绍】
  茶汤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其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
  旧时,老北京卖茶汤的大都是肩挑食担,走街唱卖。那挑担,一头是装粉子和食具的木箱,另一头是一个闪光锃亮的大铜壶,冲茶汤时,动作舒展利落,张弛漂亮,协调有度,舀面、抓料、倒水都毫厘不差,围观人群观赏不绝。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冲茶汤要技术,茶汤原料也很讲究。它要用糜子面放碗内,用热水调匀,然后用铜壶的开水冲入碗内冲熟,撒上一层红糖,中间放一撮白糖。它的质量要求是,冲得的茶汤把碗反过来朝下,立即下坠,挂在碗边,用手拍动,松软抖动,不能从碗内掉下。目前茶汤供应,似乎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原因在于没有或买不到真正的糜子。糜子属禾本植物,属黍类的黍稷型。糜子是我国最古老的五谷之一,也称穄,穄子,赤黍。穄也就是糜子,由于产量低,种植不多,故市场供应甚少。
 【茶汤的来历】


  茶汤是北京古老的小吃。据传早在500年前,明朝宫廷小吃中,茶汤已赫赫有名,有时谣为证:“翰林院文章,太医院药方。光禄寺茶汤,武库司刀枪。”文武或药食并列,而食推茶汤,可见其风靡朝野,脍炙入口。
(10)茶汤李 甜甜蜜蜜的老北京小吃
要说起这茶汤的由来,那必须要说一说元朝的创始人忽必烈。
当初,元世祖忽必烈为了统一霸业、建立元王朝真可谓是征战南北。
但谁曾想士兵们每日征战,这粮草库越来越捉襟见肘。
粮食消耗得快再加上不易携带,终日食不果腹的士兵们个个显得抽头丧气,
完全没了斗志。于是忽必烈灵机一动把面用牛骨髓油炒熟了带在身上,
饿了就用开水冲着吃,这一下子就方便多了!这就成了现在我们吃的油炒面,
也叫油茶,也是最早的茶汤。茶汤李的创始人李秉忠好琢磨,
再长时间的尝试中发现了糜子米磨成粉,用开水冲熟之后真是又粘又香。
于是,他就根据这个发现,做出了美味的茶汤。
茶汤[点击放大]
茶汤 来源:郭悦砚
  茶汤李是北京赫赫有名的老字号。
最早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茶汤味道甘甜,色泽莹润、杏黄,口感细腻,老人孩子都很喜欢,
清朝嘉庆年间有一本名为《都门竹枝词》的书中,提到茶汤就有“清晨一碗甜浆粥,
才吃茶汤又面茶”的形容,以前看到这句话我总会笑,
才吃茶汤又面茶这得有多大的肚子呀!
如今细品这句话的意境,才会了解这茶汤、面茶的美味,确实是令人难以取舍。
位于北京天桥的茶汤李经营的茶汤有十几个品种,
茶汤、油茶、杏仁茶、藕粉等八九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是手工炒制,
经过粗、中、细三遍过筛而成,做工十分考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