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冷的天儿,热乎的美食:茶汤—天津卫最接地气的美食小吃

 爱天津的哲理 2019-08-27
你的冬季养生已经开始了吗?

冬天里,在天津,

来碗八宝茶汤绝对是件暖和的事。

今天咱们就说说这八宝茶汤吧。






去吃龙嘴大铜壶吧~~

在天津卫,有一种与面茶很相似的吃食叫“茶汤”,一字之异,却是迥然不同的两种美食。没品尝过面茶和茶汤的食客,特别是年轻人,不免将面茶、茶汤混为一谈。

天津茶汤,因已故天津民俗大家张仲先生当年创作的电视剧《龙嘴大铜壶》而传播久远,深入人心。很多年轻人相约去吃茶汤,往往说成去吃龙嘴大铜壶。

龙嘴大铜壶上部和下部各有一圈铜饰花纹,壶嘴、壶把上方各镶饰着一条铜龙。有些铜壶的壶嘴装饰成精美的龙头,壶把就是一条栩栩如生的铜龙,龙须、龙爪、龙鳞清晰可辨。

龙嘴大铜壶壶身重二十公斤,可盛水三十多公斤。壶心是炭火炉,水烧开后,壶盖旁汽笛“呜呜”响起。冲茶汤的师傅拉开架势,左手分开五指托住盛好面料的两只碗,如托保定大铁球,呈海底捞月势;右手怀中抱月,稳稳地将壶慢慢倾斜,一股沸水如注喷出冲入碗中,不洒不滴,刹那间水满茶汤熟。而龙嘴两侧探出龙须尖端的两个红绒球,随着冲茶汤动作颤动不已。冲茶汤师傅气定神闲,姿态娴熟,动作优美,嘴里不停地吆喝叫卖。人们在品尝美食茶汤之前,犹如现场观摩艺术表演,常为之陶醉,连声喝彩。

甜咸香的天津老味儿~~

北京的茶汤源于明代宫廷,所用原料与面茶相同,只是糜子面更细。北京民间流传一段顺口溜云:“翰林院的文章,太医院的药方,光禄寺的茶汤,武库司的刀枪。”先用少量热水将细糜子面调匀,然后用大铜壶的开水冲熟,配料只有红糖白糖。北京也有用龙嘴大铜壶沏茶汤的,究竟是天津师法北京,还是北京沿袭天津,很难说清楚。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说:


担着大铜茶壶满街跑的是卖“茶汤”的,用开水一冲,即可调成一碗茶汤,和铺子里的八宝茶汤或牛髓茶固不能比,但亦颇有味。”

天津茶汤主料原来也是用糜子面。自天津著名的“马记茶汤”创始人马福庆开始,改用秫米面(即高粱米面),加少许糜子面,用翻滚的开水将其冲成糊状。

马记茶汤选用天津静海独流镇的大红高粱,加工成粉。此种高粱面细抱团,黏紧不散,再加入进口的、口重味浓的赤砂糖,使马记茶汤在质量上有了坚实的保证。

马记茶汤的一绝是“扣碗茶汤”。将装满茶汤的碗倒扣于案上,茶汤不溢不流,以示茶汤粘稠。此一绝技,一时征服了众多食客。

茶汤:最接地气的天津卫美食小吃

当时,茶汤是穷人美食,价格与一碗豆浆相同。商家为降低成本,选用价格低廉的土红糖增加甜度。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放入红糖、白糖、青丝、红丝、桂花酱、麻仁、松仁、桃仁、果脯、葡萄干、京糕条等五颜六色的配料。吃茶汤不用筷子不用勺,而用特制小铜铲舀着吃,香甜滑爽,极为可口。

现在,听说,茶汤可用茶汤粉冲制了。茶汤粉为何物?大概是学了速溶咖啡,也未可知。商家为降低成本,替代物、添加剂,比比皆是,哪里还有老味儿可言。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