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用?

 Karl 2017-04-08

最有格调的国学微刊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用?

 

关于这个问题不仅今天的人们在问,即使在古代社会,也会时不时有人提出疑问。而且,每当这个问题被提出来的时候,最终的答案几乎都是这样——没什么用。

 

比如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洋务派在京城开办了以传授西学为目的的同文馆,并提出要从科举出身的五品以下官员中,选拔部分人才入馆学习天文算学。

 

此时,有一个叫倭仁的人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倭仁虽然是蒙古人,但却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他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在技艺。”

 

并与洋务派展开论战。虽然倭仁宏论滔滔,但是却被洋务派的一句反问,问的哑口无言:

 

既然你倭仁反对我们的举措,那么你得拿出自己的“良图”、“妙策”来呀!否则,怎么能和“夷人”对抗呢?难道仅仅是“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一句话,儒家的仁义道德再好也没有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难道中国的儒家思想真的就仅仅是个和平时期的装饰吗?甚至真的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中国近现代的屈辱,都源于儒家思想中的保守与懦弱,对民族性格的侵害吗?

 

如果不是,那么儒家传扬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学说?千百年来,我们学习儒家,又在学习什么呢?也许《论语》中的一段话就能给出解释。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杀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子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到武城这游览,当时孔子的学生子游正在这里做官。来到武城之后,孔子听到城中处处都有弹琴吟唱的声音,于是就笑着说:“杀鸡焉用牛刀?”

 

为什么听到“弦歌之声”,却会想到“杀鸡焉用牛刀”呢?

 

子游的回答告诉我们了答案。

 

子游说:“我当初在老师您身边的时候,曾经听您说过:‘让担当社会管理职责的君子们学道,那么他们就会懂得爱人。如果让那些从事具体工作的人们学道,那么他们就会更加容易管理。’”

 

原来这个“弦歌之声”是一种通过教化管理社会的手段,只是武城这个地方看来不是太大,所以孔子才会笑,才会说:“杀鸡焉用牛刀?”

 

但是,孔子显然感觉到子游已经真的领悟了其中的精髓,而仅仅是在做些表面文章。

 

于是,非常高兴的对身边的弟子们说:子游说的是正确的,我前面说的话,不过是在开玩笑的。


 

通过孔子和子游师生间的对话,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儒家在传扬的、教授的内容是“道”而不是“术”。反之,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学习,我们应当学习的,是“道”而不是“术”。

 

什么是道?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理与规律就是道。明白了道,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叫有道,就叫得道。否则就叫无道,就叫失道。

 

所以,儒家要教会人们什么是人的生存之道,让人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教人生活的更加有道,而不知于无道失道。

 

第二:学道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这里的君子小人不是道德概念,而是社会地位概念。君子是处于主导地位的管理者,小人是处于从属地位的被管理者。

 

子曰:仁者爱人。君子通过学道就会行仁政的意思,就是能够用正确的,合于大道的方式进行管理的意思。在社会上树立起正确的,合于大道的导向。

 

而“小人学道则易使”并不是要求被管理者绝对服从,而是作为被管理者,对上述正确的管理方式的回应。懂得对正确的导向,做出“易使”的回应,就是作为一个处于从属地位的被管理者的道。

 

所以,学道的结果,是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和谐统一于一条正确的道路之上。

 


第三:儒家传道,学者学道的方式方法是什么?

 

“弦歌之声”——用音乐来教化大众,来传播大道。这是因为,既然“道”是君子小人,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学的内容。所以,音乐才会凭借它对人的影响,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似性的特性,被作为传道者的儒家拿来做教化的工具。但是,由此我们也已经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儒家的教育过程,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寻找那些能够直入人心的途径与方法。所以,儒家才重身教,而不重言教。

 

与“道”相对应的是“术”。道和术的本意都是道路,其中道的本意是指较大的路,或者泛指所有的路。术的本意虽然也是道路,但却不是连接城市间的大道,而是在城市内部的街巷小路,是更加具体,更加细小的道。

 

相比之下,道是解决原理问题的,术是解决技术问题的;

道是解决长远问题的,术是解决当前问题的;

道是解决系统问题的,术是解决局部问题的。

 

所以,我们既不用指望从儒家的经典中,找到什么救急之术。因为那里面没有术,只有道。也不用指望大道能够解当下之困。因为这既不是道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道所能解决的问题。

 

道所要解决的是让人们通过顺道而行,避免陷入危机之中。

 

只不过,从开始顺道,到问题的逐步化解,这个过程本身也是道,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通常来说不是一蹴而就的。

 

前面说的那些每当危难来临的时候,就对儒家思想的作用与价值提出怀疑的人,其本质是没有认识到当前的困境,恰恰是此前悖道而行,或者说无道滥行的结果。

 

由于没有看到这个本质,才会置大道于不顾,弃大道如敝履,而急急于在术的层面上去寻找破解之法,但其找到的却往往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应急之术,而不是能够至于久远的安顺之道。

 

所以,他们对儒家,对大道的评价,其实是在以术论道,以小论大。以术论道,就像庄子逍遥游讲的,因为自己只能飞树梢那么高,而嘲笑大鹏飞得太高的小鸟一样,由疑道而笑道,所以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矣。”

 

什么是下士?

 

学问浅薄,见识不足的人。就是看似有些学问,看似读过些书,但是却没有把学问做通,没有学到真知灼见的人。所以,他们的笑其实正是因为学浅而无知,因为无知而不信的表现。

 


在这里,你收获的不止是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然而能够从传统文化汲取智慧,创造性地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企业却非常少。20多年来,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国学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本源,基于员工、客户和社会,形成了以“仁孝”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把国学文化运用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中,让民族企业更具中国管理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