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静脉异常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MR影像 2017-04-09
        山尔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l』!Irfrllflllfl/lIJfll/lllIIrlllIJllIJllllllflllll.............mnel ul rillll Illl Y1 794059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 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cl 论文作者签名:季k导师虢邋日期:迦竺』,衫综述参考文献……………………………………………………………36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CoNTENTS ChineseAbstract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SymbolIntroduction‘ 12References IDLD LD 13Figures’ 15Review 23ReviewReferences 36Acknowledgment。 山东人学硕十学位论文奇静脉异常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硕士研究生: 徐卓东教授柳澄教授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中文摘要 目的 观察奇静脉的CT表现,了解奇静脉异常改变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胸部CT增强检查未见纵隔占位、心血管疾病及肝硬化等异常表现 者200例作为对照组,男122例,女78例;搜集胸部CT增强检查奇静脉表现异常者 121例作为异常组,男73例,女48例。奇静脉管径在气管外侧壁的奇静脉弓处测得, 同时观察其动脉期强化特点。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采用 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对照组男、女之间奇静脉管径有无差异:采用蹴验比 较对照组各年龄段之间有无差异;对照分析异常组奇静脉异常的CT表现及临床 意义。 结果 对照组正常成年男性奇静脉管径为(O.814-0.30crn),正常成年女性奇静脉管 径为(o.80-a:0.28cm),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奇静脉管径为21”’40 岁:(0.72=1=0.25cm);41”’60岁:(O.834-0.29em);>60岁:(O.82--+0.30era), 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1”-’40岁人群奇静脉管径明显小于40岁以 上的人群。正常奇静脉在动脉期于奇静脉弓处偶可见点片状对比剂充盈,但对比 剂返流的范围不会超过奇静脉弓远端管腔。异常组奇静脉依据影像学改变可分为 3种类型:解剖变异型(n=19,其中2例同时伴奇静脉扩张)、异常强化型(n=66,一7 同时伴奇静脉强化异常及奇静脉扩张者16例)及扩张型(n_54)。 结论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奇静脉直径>1.2cm者视为奇静脉扩张,20”--40岁人群奇静 脉管径大于1.0锄亦视为扩张。奇静脉异常强化常见原因为上腔静脉内压力增 山东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及上腔静脉阻塞,奇静脉扩张常见原因为奇静脉管腔内血液流量增多及静脉压 升高。奇静脉异常是多种疾病的继发性改变,观察奇静脉的异常有助于早期发现 潜在的疾病及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亦有利于术中避免损伤变异的奇静脉,应引 起放射科医师及临床医师的重视。 〔关键词〕:奇静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山尔人学硕十学位论文TheCT Diagnosis AndTheClinical Significance AzygosVein Abnormalities Postgraduatestudent:Fang Jun Directed by:Prof.XuZhuodong Prof.Liu Cheng Speciality: Radiology Abstract ubjective To observethe CT findings ofthe azygos vein andevaluate theclinical significance azygosveinabnormalities. Methods 200caseswithout azygos veinabnomaliti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the control groupincluding 122casesofmaleand78CaSesoffemale,inwhichtherewere nomediastinaltumorcardiovascular diseaseandlivercirrhosis.121 casesof azygos’ veinabnormalitieson enhancedchestCTwerecollectedastheabnormal group(73 casesweremale,48 oaseswere female).11心’diameter arterialphase ofthe azygos veinweremeasuredandobservedincontrol group.Apply SPSS13.0 statistical software,using two independentsample teststocompare differenceofazygos veindiameterbetweenmaleandfemaleandFteststo compare thedifferenceindifferent agegroups.Thenanalyzed abnormalCTmanifestations andclinical significance azygosveinin abnormal group. Results Thediameterof azygos vein agegroupbetween21and40 years (O.724-0.25cm),(O.834-0.29ern)between40and60 yearsand(O.824-0.30)cm OVer60 years.There Was110 significant differenceinsex groups,b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gegroups.111earchwasfilledwithlittleeon仃ast agentduring thearterial phase normalazygos vein, butitdidnotexceedthe scope ofdistallumenin azygos vein arch.121 casesofabnormal azygos veinCanbedividedinto3 types:variation 山东人学硕十学位论文azygosvein(n=19,Inwhich2casewith expansion azygosvein),azygosvein enlargement(n=66,In which16caseswith expansion azygosvein)andabnormal enhancernent(n=54). We suggest thediameterof azygos vein larger than1.2crncanbe regarded peopleover40 yearsold,theazygos veindiameter larger than1 cinin people between20and40 years also.call expansion.Thepathanomaliesof azygos veinor anumberof azygos vein shouldbe regarded弱 variation.The changes ofabnormal azygos veinis secondary toavariety ofdiseases. The azygos vein enlargement areattributedtoincreasedbloodflowinthelumenand increased pressure azygosveinwhileincreased pressure Superiorvenacavaand Superior cavaobstructionresult azygosvein abnormal enhancement. Observationof azygos veinisbenefiealtodetectthe potential diseaseandtoasSesS severityofthelesions,it willalso help avoid injury oftheabnormal azygos vein duringoperation well,radiologistshould pay attentiontoit. 【Keywordsl:azygosvein;Tomography,X-raycomputed 山东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缩略词 CT DSCT SVCS BCS APVC TAPVC MSCl:A LSVC DSVC PAHPASP MPAP PE MRJ 英文全称 符号说明 ComputerTomography DualSource ComputerTomography Superior VenaCava Syndrome Budd Chiari Syndrome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Partial AnomalousPulmonaryV饥ous Connection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吼ous Connection Muti-sliceCT Angiography Left Superior VenaCava Double Superior VenaCava CTPortal Venography Pulm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ulmonaryArterySystolic Pressure Mean Pulmonary ArterialPressure Pulmonary Embolism Ma印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中文全称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双源CT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布加综合征 肺静脉异位引流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永存左上腔静脉 双上腔静脉 CT门静脉造影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收缩压 肺动脉平均压 肺动脉栓塞 磁共振成像 奇静脉上经奇静脉弓连接上腔静脉,下借右腰升静脉连于下腔静脉,沿途接收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肋间后静脉、椎体静脉丛、食管静脉及心包静脉血流, 为沟通上腔静脉系与下腔静脉系的重要通道之一,当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 时,该通道可成为重要的侧枝循环途径。CT能直观清晰地显示奇静脉解剖学结 构及异常改变,可代替其他创伤性静脉造影检查。与奇静脉相比,副半奇静脉及 半奇静脉的管径变化较大, 正常情况下,CT难以清晰显示奇静脉各属支,只有 当奇静脉系统先天发育异常、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奇静脉内血流量及压力 增高时这些静脉才能够显示乜1。在胸部CT检查时,观察奇静脉的异常cT表现有助 于发现多种血管性病变及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从而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而且,及时、准确地判断奇静脉异常可早期发现一些无临床症状的隐性病变,提 示临床进一步行相关检查并及时治疗,但奇静脉异常的CT表现常常被忽视。本 研究拟对奇静脉的异常CT表现进行总结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山东人学硕十学位论文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胸部CT增强检查未见纵隔肿瘤、心血管病变及肝硬化等异常者200 例,其中男122例,女78例,年龄21~78岁,平均55岁,作为对照组。搜集奇静 脉异常者共121例,其中男73例,女48例,年龄17~82岁,平均53岁,作为异常 采用西门子SomatomSenstation64层螺旋CT机或DSCT进行扫描,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80m1,浓度300 mgI/ml,注射速率为2.5~4.0ml/s,注药开始后25s行动脉期扫描,静脉期扫描 时间为50s,部分病例动脉期采用对比剂团注示踪自动触发扫描技术(bolus tracking)。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管球旋转时间0.5s/周,层厚5ranl,重 建间隔5mm。 1.3研究方法 奇静脉的观N-因日常工作中5nll’n层厚最为常用,故本次研究采用5mm层 厚测量奇静脉管径,以利于日常工作中的观察,奇静脉管径在气管外侧壁的奇静 脉弓处测得,同时观察其动脉期强化特点。 统计学方法:将对照组所有奇静脉管径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3.0统 计软件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对照组奇静脉管径男、女之间是否 有差异,P如.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磁验比较各对照组年龄段之间有无 差异,尸如.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异常奇静脉的判定:奇静脉走行路径异常或出现多支奇静脉即为变异。增强 扫描后动脉期对比剂充盈范围超出对照组奇静脉的强化范围为奇静脉异常强化。 奇静脉管径超出正常值上限为奇静脉扩张。 山东人学硕十学何论文结果 2.1 奇静脉管径的正常值及强化方式 对照组奇静脉管径服从正态分布,其中正常成年男性奇静脉管径为0.814-0.30 crn,正常成年女性奇静脉管径为0.80士O.28cm,两者问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 (间.29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年龄段之间奇静脉管径经F 检验比较(F=5.459,PS_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1”-’40岁成年人奇静 脉管径为0.724-0.25cnl,明显小于40岁以上的人群(见附表)。动脉期奇静脉内可 见对比剂返流为49例,约占对照组人数的25%,但均呈点片状充填,且对比剂在 管腔内不连续,均未延伸至气管后方的奇静脉弓管腔内(图1”6)。 2.2奇静脉异常表现 解剖变异:19例(其中2例同时伴奇静脉扩张),包括奇叶4例(图7”-’9)、左奇 静脉8例(图lO)、双奇静脉5例(图11)及奇静脉延续为下腔静脉2例(图12”16)。 异常强化:66例(同时伴奇静脉强化异常及奇静脉扩张者16例),奇静脉返 流者对比剂自奇静脉连接上腔静脉入口处充盈整个奇静脉弓至其远侧管腔,常伴 奇静脉增粗,偶尔伴肝静脉异常强化,其CT值接近或超过同层面的主动脉,对 比剂亦可自胸壁静脉直接回流入奇静脉。其中肺动脉高压及栓塞24例(图17~ 20),上腔静脉阻塞32例(图21”24),心功能不全1例(图25~27),主动脉夹层或 主动脉瘤伴心包积液9例。 扩张:54例,奇静脉直径最细者1.4cm,最粗者达1.9cm,常伴上腔静脉扩 张且在轴位上其形状变为类圆形。其中肺动脉高压及栓塞7例,上腔静脉阻塞8 例,下腔静脉阻塞13例(图28、29),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伴心包积液5例,肝 硬化门脉高压14例(图30、31),前纵隔占位压迫右心房l例(图32、33),肺癌侵 犯肺动脉3例(图34)。右心房瘤栓1例(图35、36),奇静脉延续为下腔静脉2例。 IlJ尔人学硕}=学位论文 讨论 3.1 正常奇静脉的解剖结构及强化特点 奇静脉在LI.2水平起源于右腰升静脉,穿过主动脉裂孔进入胸部,沿胸椎椎 体右前外侧上行.于T4水平在右主支气管及右肺动脉上方移行为奇静脉弓并连 接上腔静脉。奇静脉系统接收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肋间静脉、食管静脉及心 包静脉血流啦!。上腔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及心脏大血管的血流回流受阻或血 流量增加均可导致奇静脉异常。正常奇静脉在动脉期偶可见点片状对比剂充盈, 可能与注药时间及流率有关系,高流率注射较低流率注射时对比剂返流更常见 啪,同时对比剂的比重远大于血液,尽管奇静脉内血液为顺流,仰卧位时亦会因 为重力效应致少量对比剂逆流入奇静脉,但其返流的范围均未见超过奇静脉弓远 端管腔,奇静脉于静脉期呈均匀性强化,且强化后CT值低于动脉期的主动脉。 本研究结果提示40岁以上的人群奇静脉直径超过1.2CIIl为异常扩张,而年龄在 21”40岁人群奇静脉管径大于1.0gnl即应视为异常,而张开华H3等人认为奇静 脉管径与年龄无关,推测可能其统计样本量较少有关。 3.2 奇静脉异常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3.2.1奇静脉解剖变异:奇叶在人群中发生率约O.4%.1.0%,为一侧肺尖部发 生的额外肺叶,多见于右肺,偶见于左肺,奇叶时奇静脉弓更靠近头侧,约距离 气管隆突2.4CIIl,上腔静脉一般前移,气管和食管左移,奇叶本身并不引起任何 临床症状,因奇静脉游离于肺中,当它呈轴位时易误为肺内结节,奇叶炎症时由 于其边缘在叶间胸膜则呈边缘清楚的致密影,可被误认为肺内或纵隔肿块幅1。左 奇静脉起自左腰升静脉,沿脊柱左侧上升,在胸椎体左前方向上行至第4胸椎高 度移行为奇静脉弓,后者紧贴降主动脉外侧壁跨左肺动脉注入左上腔静脉,该类 变异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但临床经上腔静脉系静脉插管时应注意此类变异的存 在,以便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阳1。双上腔静脉者可伴双奇静脉,两侧奇静脉间无吻 合支或存在细小吻合支。多脾综合征常伴发奇静脉延续为下腔静脉,多脾综合征 指多个脾脏伴有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和内脏位置异位盯1,静脉异常表现为肾静脉水 平以上的下腔静脉缺如,下腔静脉经扩张的奇静脉或半奇静脉回流至上腔静脉, 肝左、中、右静脉汇入肝上段下腔静脉后回流右心房。成人患者多数无明显临床 症状,主要是因为存活至成人者一般无严重畸形哺1。本次研究中一例见J下常的右 山尔人学硕十学位论文侧下腔静脉远端闭锁,肝静脉仍然回流入未闭锁的近端右侧下腔静脉,双侧肾静 脉汇入左侧下腔静脉,再经半奇静脉奇静脉回流入上腔静脉,另一例亦见肝静 脉回流至未闭锁的近端右侧下腔静脉,但双肾静脉直接经奇静脉回流至上腔静 3.2.2奇静脉异常强化:依据奇静脉病理生理学改变可将其原因分为上腔静脉内压力增高和上腔静脉阻塞两种。 3.2.2.1上腔静脉内压力增高:肺动脉高压及栓塞、心脏疾病、心包积液、纵膈 肿瘤压迫心脏及主动脉夹层等均可导致右房压力增高,增高的右房压传导至上腔 静脉导致上腔静脉内压力增高,引起奇静脉扩张及对比剂返流。尽管CT提供血 流学改变的诊断信息较超声心动图少,但文献报道嘲根据血管强化顺序异常亦可 做出相应的提示诊断,动脉期出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异常高强化提示三尖瓣返 流,奇静脉对比剂返流提示上腔静脉内血流阻力较大。Rcstrepo等嗍认为,心包积 液合并奇静脉返流者提示心包填塞的可能性,应引起放射科医生的警惕。 3.2.2.2上腔静脉阻塞: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S)多为恶性肿瘤如恶性胸 腺瘤、淋巴瘤及肺癌等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致重度或完全阻塞,导致经上腔静脉 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液部分或全部受阻n们,SVCS亦可见于良性病变如纤维性纵隔 炎、胸骨后甲状腺肿及上腔静脉血栓。以奇静脉汇入上腔静脉入口处为界将 SVCS的阻塞部位分为奇静脉弓上段阻塞、弓下段阻塞及弓上段与弓下段同时阻 塞,其中以弓上段受累频率最高1。阻塞部位不同,奇静脉内血流方向亦会有所 差别,上腔静脉弓下段完全阻塞可导致动脉期高密度的对比剂自上腔静脉返流入 奇静脉,最后经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若梗阻部位在上腔静脉弓上段,则对比 剂自胸壁深浅静脉经奇静脉、上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3.2.3奇静脉扩张:依据奇静脉病理生理学改变,可将其原因分为奇静脉内血 流量增多及静脉压升高,二者可见于同一种疾病,导致奇静脉内血液流量增多的 主要原因为上腔静脉阻塞、下腔静脉阻塞、肝硬化门脉高压、主动脉奇静脉瘘及 肺静脉异位引流入奇静脉,导致奇静脉压力升高的疾病除了包括上述导致奇静脉 内血流量增多的疾病外,还包括心脏疾病、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及肺动脉栓塞 等。下腔静脉系病变引起奇静脉回流血液增加多者见于下腔静脉阻塞。下腔静脉 内瘤栓以肾癌及肝癌所致者多见,亦可见于下腔静脉内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增强 lO 山东人学硕十学1_i7:论文 后瘤栓内可见强化,借此可与下腔静脉内血栓鉴别。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下腔 静脉血流可返流入左肾静脉至半奇静脉和经腰升静脉至奇静脉,最后注入右心 房,此时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扩张常见口引。下腔静脉内栓子需要与假性的充盈缺损 区别,后者主要是由于下腔静脉内含有对比剂的血液混合不均匀所致,选择合 适的延迟扫描时间可以避免误诊。门静脉高压时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引流入奇静 脉、半奇静脉,从而增加奇静脉内血流量n31,从而引起奇静脉扩张。某些肺血管 变异如部分性肺静脉回流异常(PAPVC)引流至奇静脉者,回流远端奇静脉血管 管腔亦可见局限性增粗,此时可伴心脏增大及肺水肿。肺动脉栓塞导致右房压力 增高时常伴奇静脉增粗,笔者观察到肺动脉栓塞范围广泛者奇静脉直径扩张更加 明显,Ghaycn钔等研究了肺动脉栓塞预后与奇静脉直径的关系,认为幸存者奇静 脉直径明显小于非幸存者,国内学者赵殿江n町等人亦支持此观点。 3.3奇静脉的观察在常规阅片过程中的重要性 奇静脉系统发育变异很少导致症状,多偶尔在胸部CT扫描时发现,若同时 伴胸部病变者,在诊断和手术时应予注意。少量的对比剂返流并不具备特异性, 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应引起放射科医生的重视,以早期发现潜在的疾病及对病变严 重程度做出评估。胸部CT平扫时发现奇静脉扩张者,应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 排除肺动脉栓塞等疾病。当发现奇静脉有异常却在胸部强化CT上未找出原因时, 应适当扩大扫描范围,仔细寻找出导致奇静脉异常的疾病,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 奇静脉增高及 压升高 现潜在 引起放 12 7.Dudiak CM,OlsonMC,Posniak HV.CTevaluationof congenital acquiredabnormalitiesofthe azygossystem.Radiographics.1 997Mar;11(2):233-46 8.李坤炜,李占军,秦培鑫,等.成人多脾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中国实用医 药2009;(17):40-42 9.RestrepoCS,LemosDF,LemosJA,eta1.Ima#ngfindings incardiac tamponadc CT.Radiographies.2007Nov-Dec;27(6):1595 610 10.侯福禄.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 2104.2105 11.刘畅,缪兢陶,何之彦,等.上腔静脉综合征螺旋CT研究:侧枝循环与梗阻部位和程度的相关性.中国肺癌杂志2001.10.20;4(5):347.350 12.徐凯,李麟荪.布加综合征的CT和MR/诊断.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4): 294.298 13.贺文,于淑霞,何青.多层螺旋CTf-〕静脉造影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国 医学影像技术2005.01.20;21(1):93-96 4.GhayeB,GhuysenA,WillemsV,eta1.Severe pulmonaryembolism:pulmonary artery clotloadscoresandcardiovascular parameters嬲predictors mortality.13 14 15 16 山东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图12 图14 图13 图15 图16 图12、13奇静脉经半奇静脉延续为下腔静脉 图12-奇静脉(箭)明显增粗; 图13:可见右肾静脉经腹主动脉后方汇入左侧下腔静脉(箭),该患者右侧下 腔静脉远端闭锁。 图14~16奇静脉延续为下腔静脉 图14:腹主动脉右后 方见一粗大的奇静脉(弧箭),胃后方见多个脾脏显示(直箭);图15.腹主动脉 前方见左肾静脉汇入奇静脉(弧箭);图16: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互换,肠系 膜上动脉(燕尾箭)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右侧(直箭)。 17 18 19 山东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图26 图28 图25 图27 图29 图25”---27心功能不全患者 图25-心脏体积明显增大;图26:奇静脉管腔内 见高密度对比剂充盈;图27: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扩张,其管腔内见对比剂返流。 图28、29肝癌患者图28: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内瘤栓(箭);图29:可见 奇静脉明显增粗(箭)。 21 山东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图35图36 图34肺癌患者可见左肺门边缘肿瘤侵犯左肺动脉主干,同一层面见奇静脉增 图35、36右心房瘤栓图35:示右心房内巨大瘤栓(箭);图36:上方层面见奇静脉(箭)明显增粗。 附表各年龄段奇静脉正常管径 年龄(岁) 人数 奇静脉直径(cm) 21”--’40 24 0.72士O.25 41~60 91 0.834-0.29 >60 85 0.82-+0.30 合计 200 0.81-4-0.30 山东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综述 奇静脉先天变异与获得性异常 奇静脉上经奇静脉弓连接上腔静脉,下借右腰升静脉连于下腔静脉,为沟通 上腔静脉系与下腔静脉系的重要通道n1。CTfl皂清晰显示其解剖学结构及异常表 现。本文拟对导致奇静脉异常CT表现的疾病及变异进行一总结性分析。 1奇静脉解剖 胚胎期奇静脉是由右上主静脉的胸段与后主静脉近侧段发育而成乜1,奇静脉 在L1.2水平起源于右腰升静脉,穿过主动脉裂孔进入胸部,沿食管后方和胸主动 脉右侧上行,于L4水平在右主支气管及右肺动脉上方移行为奇静脉弓并连接上 腔静脉,少见的情况下,奇静脉会引流入右锁骨下静脉、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心包段或者右心房。奇静脉沿途接收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肋间后静脉、椎体 静脉丛、食管静脉及心包静脉血流咖,偶尔接收下腔静脉及右肾静脉的分支,下 方借腰升静脉连于下腔静脉,它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当上腔静脉或下 腔静脉阻塞时,该通道可称为重要的侧枝循环途径。半奇静脉及副半奇静脉是由 左上主静脉的胸段与左后主静脉近侧段发育而成,半奇静脉在左膈脚处起自左腰 升静脉,沿胸椎体左前外侧上行,于第八或第九胸椎水平经食管及主动脉后方跨 越脊柱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收集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及副半奇静脉 的血液,偶尔收集左肾静脉的分支静脉。副半奇静脉于胸椎体左侧下行,注入半 奇静脉或向右跨过脊柱前面注入奇静脉,沿途收集左侧上部肋间后静脉的血液。 与奇静脉相比,副半奇静脉及半奇静脉的管径变化较大,正常情况下,CT难以 清晰显示奇静脉各属支,只有当先天发育异常、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阻塞或奇静 脉内血流量及压力增高时这些静脉才能够显示H1。 1奇静脉先天异常 2.1奇叶 奇奸为肺的解剖变异的~种少见类型,发生率约为o.5%,为一侧肺尖部发生的额外肺叶,多见于右肺,偶见于左肺,一般无特殊临床表现,最早由Wrisberg 于1778年报道1例,男性多于女性。曾有家族性发病的病例报道,但目前尚无 山东人学硕+学位论文 证据表明其与遗传有关。其解剖基础及形成原因为在胚胎血管发育过程中,奇静 脉未移向正中,奇静脉弓位置特别低,把右肺尖压向下方并进入右上肺内,于是 肺组织沿奇静脉周围发育;同时奇静脉压迫胸膜,形成一条往下较深的皱襞,称 奇裂,奇裂将肺尖变成分叉状形成奇叶,被奇静脉分隔的右肺上叶内侧部分即为 奇叶。奇叶不能算一个肺叶,因为它无独立的支气管,另外,奇叶的胸膜与其他 部分不同,其他叶间裂只含两层脏层胸膜,奇裂除此之外,还加上两层壁层胸膜, 一共由四层胸膜组成。其支气管及动脉血供均源于右肺上叶尖后段。正位X线 片上奇裂呈弧形细条索状影,由右肺尖部向内、向下达肺门上方,终点呈一倒置 的逗点状,此点状圆形阴影代表奇静脉断面的垂直投影,而在肺尖起点胸膜反折 处,有时可见一小的三角形尖状突起。如果奇静脉压迫供应奇叶的支气管较紧, 可使奇叶发生肺不张及支气管扩张1。在CT图像上,奇裂呈边界明确、略向外 凸的一弧线状,从脊柱旁走向前胸壁,奇裂和纵隔之间的含气结构即为奇叶,右 肺内见弓状粗条状致密影代表奇静脉弓,通常位于脊柱右侧或甚至离开脊柱游离 于肺内,故单一CT层面容易误认为肺内结节或胸膜结节,但连续几个层面可以 显示其下方与奇静脉相延续,上腔静脉通常呈椭圆形且长轴呈冠状方向,奇静脉 弓上方CT可显示奇叶与右上叶之间有叶间胸膜存在。由于奇叶的存在,上腔静 脉一般前移,气管和食管左移,奇叶向纵隔内伸入至气管前及气管后。奇叶本身 并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奇叶炎症时由于其边缘在叶间胸膜则呈边缘清楚的致密 影,可被误认为肺内或纵隔肿块,CT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这一血管结构。CT 薄层扫描可见奇静脉并非止于奇静脉弓,而是继续向下,止于奇静脉上升段的纵 隔部,此点在前后位胸片上亦可见到。临床实践中应注意有时位置相似的条索状 影可设误诊为肺奇叶,如斑痕、肺大泡壁、胸膜粘连带和胸膜凹陷等,但这些病 例的奇静脉位置均正常,称之为假性奇叶,但在胸片右上方见不到奇静脉弓,此 时可通过CT来确认奇静脉的位置,以除外奇叶的存在,发现潜在的病变阳1。 2.2多脾综合征伴奇静脉延续为下腔静脉 多脾综合征指多脾伴有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和内脏位置异位,是一种十分少见 的先天性多系统发育畸形组成的综合征。1788年由Baillie首先报道,之后逐渐为 人们所认识。特征为多个小脾,双侧脏器异构,内脏位置不定盯1。成人患者多数 无明显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存活至成人者一般无严重畸形,特别是严重心脏畸 山尔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形或胆管及十二指肠闭锁。胚胎第5.7周时,正值脾脏发育、内脏原基左右分侧、 心脏结构发育分隔旋转时期,当这一阶段发生障碍,就会出现脾脏、心血管及内 脏3大组器官发育异常,形成本综合征。腹部脏器畸形在多脾综合征中的发生率 略高于心脏畸形和肺叶畸形的发生率。肝段下腔静脉缺如伴奇静脉/半奇静脉异 常连接表现为(肾静脉水平以上)下腔静脉缺如,血流经扩张的奇静脉或半奇静脉 回流至上腔静脉,肝左、中、右静脉汇入肝上段下腔静脉后回流入右心房。此类 畸形源于下腔静脉的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第6周,下腔静脉干与肝静脉干连接 失败,血液从后肾段经过奇静脉或半奇静脉回流入心脏,肝静脉直接回流入右房, 该畸形也是多脾综合征最常合并的畸形。多脾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多个脾脏,数目 约2至1J16个,大小不一,结节状或球状,密度均匀,增强表现与正常脾脏相同: 相互之间窄蒂相连,可以位于沿胃大弯走行的任何位置,常见位于右上腹,偶尔 双侧分布,也可以位于左上腹;部分小脾可以发生梗死或肿瘤。脾胃多位于同侧, 推测这可能是因为胚胎时期脾、胃旋转方向相同所致。多脾与副脾容易混淆,副 脾指除有一个正常大小的脾脏外还有一或多个小脾脏,而多脾与副脾不同,其多 个脾脏大小相近,总重量等于正常脾重量。短胰腺表现为胰腺头、颈部肥大呈球 形,胰体、尾部短小或缺如,胰腺由腹胰芽和背胰芽发育而成,腹胰发育为胰头 和钩突,背胰发育为胰体和胰尾,当某种原因导致背胰原发性发育不全或影响胰 腺发育的局部缺血,就会产生胰体尾不同程度发育不全产生短胰。单纯先天性短 胰的患者会发生糖尿病,偶然发生胰腺炎;相反的是,多脾并短胰的患者,不发 生糖尿病,淀粉酶水平也正常,短胰有时合并胰腺转位。肠道的异常表现为肠旋 转不良,在胚胎发育期,中肠(即十二指肠至横结肠中部,由肠系膜上动脉供给 血运的肠段)旋转过程发生障碍,就会发生完全或不完全中肠旋转不良,同时由 于中肠系膜未能较好的固定于后腹壁,容易伴发中肠扭转。完全性肠旋转不良即 肠不旋转,其CT表现为小肠袢位于右半腹部,而结肠位于左半腹部;肠系膜上 动、静脉位置互换。不完全肠旋转不良无特异CT征象,但当伴发中肠扭转时CT 显示小肠肠袢及系膜以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为轴心盘旋聚集,形成“漩涡征’’,未 被转入漩涡的近端肠袢充气、积液而扩张,紧邻漩涡缘呈鸟嘴样,称“鸟喙征”。 但是CT不容易发现不完全性肠旋转不良,其最佳检查方法是小肠造影,因此部 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肠旋转不良患者仅通过CT检查并不能被发现。肝胆系统常 山东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见的异常有中位水平肝、左位肝、无胆囊、中位胆囊及左位胆囊。水平肝表现为 肝脏呈水平位,肝门位于脊柱前方,一般左叶体积大于右叶,左位胆囊表现为胆 囊位于肝左叶下到镰状韧带左侧呻1。尽管多脾综合征腹部畸形多见,但是由于不 合并严重畸形而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其他原因进行的影像检查中偶然发现, 且容易被影像科医生所忽视。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血管成像可以直观的显 示各种畸形的存在;该综合征的准确全面诊断,对无临床症状的成人有着非常重 大的意义,尤其是将来可能要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 2.3肺静脉异位引流至奇静脉 肺静脉异位引流(APVC)是一种很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5.8%。可分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和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VC)。PAPVC是指四支肺静脉中的一条或数条(但非全部)肺静脉的引流异 常直接或间接与右心房连接,单支肺静脉连接异常其血流量仅占所有肺静脉血流 的20%,因而无明显的临床表现。TAPVC是指全部肺静脉未与左心房相通,而直 接或间接与右心房相连。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先天性 心血管畸形也主要发生于此阶段。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大致分 为内在原因和外部原因,其中以后者多见。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 色体易位和畸变,例如2卜三体综合征,常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此外,先天 性心脏病患者子女的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比预计发病率明显的多。外部因素中较 重要的有宫内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及柯萨奇病 毒等;其他如妊娠期接触大剂量射线、使用某些药物、患代谢性疾病或慢性病、 缺氧、母亲高龄)等,均有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部分性肺静脉连接异常可 单独存在,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最常见的是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少见的有二 尖瓣狭窄、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 动脉导管未闭、右位心等。在PAPVC中,常见为右肺静脉的异位引流,多直接 引流入右心房,左肺静脉异位引流较少,多引流入上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左肺 静脉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均通过垂直静脉和无名静脉。PAPVC根据异位引流的 部位分为心内型、心上型、心下型,其中心内型最为常见,心下型罕见嘲。心下型比较特殊,多为肺静脉异位引流入下腔静脉,且常伴有严重的右肺及右肺动脉 发育不全。心上型肺静脉通过垂直静脉引流入左无名静脉再汇入右上腔静脉,少 山尔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数病例直接汇入上腔静脉或奇静脉。肺静脉异位引流入奇静脉者,肺静脉与奇静 脉汇合处的远端奇静脉明显扩张,伴有心肌肥大,相应肺组织常有水肿,肺纹理 明显增粗紊乱,CT能够清晰显示这一改变H1。MSCTA对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的 优势安全无创,扫描速度快,范围广,无重叠,对比剂用量少,具有很高的时间、 空间分辨率,采用轴位薄层扫描图像并结合多种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