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英博物馆展品介绍——中国铜钟

 南开360 2017-04-10

中国是钟的故乡,流传于世、难以尽数的古铜钟作为中国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优美、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对研究中国的断代史、礼乐制度、思想史、音乐史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由于荟萃了我国古代工艺技术之精华,代表了当时的铸造、声学、乐律学、力学等高超技术水平,更是研究我国传统科技的宝贵实物。

铙(náo

铜钟早在原始社会,作为礼器的钟就出现了。当时的钟或以木制,或以竹制,或以陶制,是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古代祭祀或宴飨[xiǎng]时用的乐器。古属八音之一金类。由王孙钟上的铭文:'用宴以喜,用乐嘉宾父兄,及我朋友',可以证明钟是宗庙及宴会时的乐器。最初的钟大约是由商代的铙发展而来的。现在所见最古的钟是西周时代的。在历代所铸的钟里,期间或有铁铸的,但绝大多数还是铜铸的钟。自唐代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竞相铸造各种朝钟、佛钟、道钟、乐钟,并且越铸越大,以求达到彰显自己神权和政权的地位来巩固统治的目的。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巨型铜钟,重量达数十吨,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体积重量,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唐朝时期的“平直形”钟口铜钟

唐宋时期的“浅波形”钟口铜钟

明清时期的“喇叭形”钟口铜钟

常见的大钟有三种类别,唐朝时期的“平直形”钟口铜钟,唐宋时期的“浅波形”钟口铜钟,以及明清时期的“喇叭形”钟口铜钟。明清时期大钟的钟壁在钟口处都有外扩,呈现出所谓的“喇叭形”;铜钟的壁厚,由唐钟的均匀分布,演变为从上往下逐渐增厚,避免了早期大钟重击易裂的缺点。

钟有特钟和编钟之别,特钟是单独悬挂的大型钟。成组依大小次序悬在一个架上的是编钟,大小和它的高低音有关系,有的十六个为一组。现存的钟有西周初期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国较盛行。钟用木槌敲击演奏,考古发现的编钟,有槌同时出土。

钟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是带高的筒形纽,钟的下口两边突出如月牙形;另一种上端的纽是扁的,有的纽作伏兽形,钟下口是平的。一般钟的花纹两边相同,每边大率有六排(每排三个)共十八个突出的乳。乳的形状有突出如柱的,有突出作螺旋形的。有''的点缀,是钟区别于钲、铙、铎、铃等的特点。

公元前五百年,当这口钟第一次被奏响时,中国正处于政治混乱、战火连绵的时期。诸侯为争夺霸权,不断挑起战争。社会普遍动荡不安,诸子百家为理想社会的形态争论不休。而诸子中影响力最大、最有名的一位便是孔子。他极为推崇和平与和谐,鉴于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这恐怕并不令人惊讶。他曾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对孔子来说,音乐是和谐社会的象征,可以让社会更美好。这样的世界观在今天仍能得到中国人的热烈响应,也与本文中的铜钟故事紧密相连。

大英博物馆展品的这件铜钟外形硕大美观,如啤酒桶大小,它的截面呈椭圆形。钟身雕刻精美,通体环绕带状花纹,圆形浮雕上刻有吞食大雁的龙头,顶部盘踞着两条华美的龙,组成悬挂铜钟的把手。这样的铜钟,能给人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这铜钟原本是成套的,主人可能是当时的诸侯,也可能是某个诸侯国的大臣。拥有一套铜钟,并拥有一整支能演奏它们的乐队,无疑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孔子曾多次谈及音乐,认为这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他认为人民应该用德、仁、义来管理。如果君王能以身作则,人民自会效仿。以这些德行来陶冶百姓,便不需要惩戒与法律。羞耻心和是非观足以治国。如果这些理念都得以实施,自然就能创造出和谐社会。孔子教育的思想核心足让每个人都了解并接受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也许正是这种思想,让铜钟具有了哲学意义:经调试过的铜钟依次奏响,乐声丰富而和谐。和谐社会是德行高尚的群众共同努力、互相补足的结果。

钟在中国已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最早出现的应该是简单的手铃,内有铃舌发声。之后人们舍弃了铃舌,改用槌子敲击铜钟外壁。这个铜钟所属的钟组可能一套九口,也可能一套十四口。每口大小不一,因敲击部位的不同各能发出两种不同的音调。每口钟的声音都独一无二。可能是极细微、需要凝神靜听的声音也可能极为宏大响亮,整个社会都能共赏。

打击乐手伊芙琳格伦尼女爵士十分了解铜钟的魅力:她早年来中国演出的时候,摆了一整架的铜钟作为舞台背景的装饰。她情不自禁走上前去欣赏这些钟的工艺水平,并请求试敲一下。我们给了她一根长木槌,她用尽力气才能让钟发出声音。她说:“找准落槌点至关重要。敲击前我心中充满敬意。我并不是抱着随便玩乐的心情,而是把它当作极为宝贵的机会。那过程十分美妙,之后我久久沉浸在钟声的回响之中。”


按欧洲的标准来看,这些中国铜钟的体型过于巨大。直到一千五百多年后的欧洲中世纪,欧洲人才制造出与其规模相当的物品。但钟在中国的作用远不只奏乐这么简单。为了校正出完美的音调,钟的形状必须标准化,因而可以用于测量标准容积。此外,制作铜钟所使用的青铜数量也是固定的,于是也可成为重量标准。古代中国的一套铜钟,演奏之余还可以充当当地政府的度量衡工具,使商业与社会和谐。有趣的是,战争礼仪也需要铜钟。


古人认为,不奏响钟鼓便发动的攻击不是公平正义的战争,而钟鼓奏响之后便可大战一场。不过,铜钟还是更多地用于宫廷仪式与娱乐活动。在重大场合、宴会和宗教仪式上,铜钟奏响的复杂音乐标记了宫廷的生活步调。

铜钟及其古老的演奏方式也传到了中国境外。如今流传下来的最接近古代的演奏方式不在中国,而在朝鲜半岛:从十二世纪出现起便一直流传至今的朝鲜宫廷音乐。现在我们能听到的欧洲音乐,历史通常都不超过五六百年。但中国古代铜钟的音乐,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和谐地回荡。它不只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声音,也代表了一个古代社会及其现代继承者的深层政治理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