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十大典型忽悠型“培训师”,震惊培训圈!

 广东黄汉光 2017-04-10

d_01caf458-56f8-4d08-ae0e-91cacb7f3705_374X320.jpg

2015-2-12 09:27:12 上传
下载附件 (38.34 KB)

当我将“忽悠”和“培训师”放在一起时,已经感到了一种亵渎。就如同是你无法不受良心谴责地将“卑鄙”和“人民教师”放在一起一样。这里面本身存在着一种悖论和恶性矛盾,如果是老师,就应该理所当然地与崇高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如果品德不高尚就无法被称为老师。管理培训师同样,也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理应受人尊重,怎能谈到忽悠?


但是,有很到事情到了现时代的世界,尤其是到了无法再探讨道德底线的中国某些领域和行业,就不得不将这些本来无法置放在一起的词搀和在一起了。也算是被迫无奈了。


我们公司从一个小小私营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大型企业,本来已经够坎坷、艰难的道路却被一些自称是高人的所谓管理咨询培训师搞的迷失方向。一次,公司老总请大家在一起检讨了最近五年中公司所接触过的培训课程、效果和所请的老师的情况。说到这个,大家的话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我嘛,也在旁边暗自发笑,心想“真的有点神经病,怎么突然谈起这个事情来了?”不过,反过来想想,老板也没错啊。花了钱,请了高人,总想得到一点。被人忽悠却还不说出来总不是滋味吧。在场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谈论。我呢,就在旁边自得其乐地作了一点小结。好的就不说了,拿人钱财,把课程上好理所当然,也没有什么值得多说的。现在将大家说的一些滑稽的事情小结一下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在你所接触过的高人中也有这种嘴脸。


第一种人 :自我作贱型

为了所谓的效果和气氛,做出各种奇怪的、扭曲的、常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姿态、表情。而这些行为与课程内容真的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为了发笑而已。美其名曰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种:自我吹嘘型

完全忘了大家坐在课堂里的目的,从名片到教材,在自己头上堆满了各式各样有用无用的头衔。实质性的资质没有,却不知从什么地方混来了莫名其妙的、孤芳自赏式的职务,如中国十大金牌讲师,而举办方的资质本身也是一相情愿、自说自话的东西。课堂有用东西少或几乎没有,动辄用“我在哪里哪里时……”,这些对学员有屁用。我管你在哪里,我只希望你明白你现在说话的时候在哪里,搞不清这一点,就下课吧!


第三种:无耻包装型

从牙防组的推荐广告到老军医,我看没有多大差别。中国大,大得足以混水摸鱼,大得大家懒得去打假,打不过来嘛。于是就尽可以用空洞、玄乎的烂纸片自我包装,再说,吹NB也不要缴税,执法机构也忙不过来。再借用谁也无法查明白的满世界的各种稀奇古怪认证机构的帮忙,再套上一身名牌的外衣,最好用吊带式样的,而且碰巧爹妈给了一幅像样的嘴脸,尽可以站在台上风情万种,迷糊一大批小dd和mm了。


第四种:叶公好龙型

这种人号称是什么中国第一实战培训师,却还搞不明白管理与领导力的差别,不清楚成功类课程与管理科学的差别,更不明白人事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别,以为能白活就等于懂了一切,以为会说几句动听的话就成了沟通大师,就以为有人气就懂得了人力资源管理,就以为有一点个人的风情魅力就懂得了招聘流程,就以为听说了那五个S就成了现场管理专家,就以为MRP和MRPII是他妈的双胞胎,其实就是一回事。满嘴的术语就以为懂得了术语背后的故事。动不动实战,却走进车间连这个床和那个床都整不清楚,其实最了解的还是按摩床,听到“机床”还以为别人在说“鸡床”。当客户或学员邀请去现场时,腿肚子发抖。


第五种:冒充海归型

中国今天有太多的东西不可信。简历属于最不可信之一。反正简历的发布不需要公正机构。胡编乱造,会说了OK就以为可以冒充懂了英文;既然懂了外文,为什么不可以说自己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的经验呢。看到mm以为就是英文的缩写;看到NMD还以为是“你妈的”汉语拼音的缩写。一个做咨询公司的朋友就告诉我说,北京的某某讲师简历一半是伪造的,连一句简单的英文都说不连贯,居然还编造海归派。这种人不在少数。连某交大的院长教授居然也伪造海外背景,看来严重到了什么状态。方舟子的确了不起!中国需要方舟子!中国的管理培训市场同样也需要清理。如果一个连自己来历都要伪造的人,我不知道还能相信他多少。


第六种:抄袭剽窃型

中国的图书行业欣欣向荣,史无前例。英特网使得资讯的获得变得愈加容易,同样史无前例。5元前就能搞到一张管理VCD,拿回家,静静坐下来,边听边记录下来。你看,多容易,别人说的,一下子就变成我自己的了,别人的海外案例也成了我自己的了。鲁迅万岁!我爱“拿来主义”!广西南宁某管理咨询公司的仁兄就是这样。一次听他们的公司员工说,他(们)就买了一大堆光碟在家里观看,后剽窃别人的课程。所以,这里提醒那些喜欢录光碟的朋友们,不要因小失大,在现在不成熟的音像市场,特别是盗版市场,你的成果一不小心就会变成5元一盘的货色;第二,一不小心你的多有课间、内容、案例就会变成别人的摇钱树了。


第七种:神侃无实型

凭着会讲各种颜色的故事,凭着口才好,音色好,就狂侃天南海北,从莱温斯基到黛安娜王妃,再到哪个狗仔队,听着好玩,却实实在在让企业、学员浪费了有限的培训资源。时间悄悄过去,一个小时过去了,却还未切入正题。其实,哪来的正题!有朋友说一位姓xia的“知名”讲师在江浙一带上《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时,一个多小时都没有入主题,结果大家实在忍不住,走了一大拨。


第八种:蒙混过关型

绣花枕头一包草,最开心的是大家只管听他东一榔头西一帮,大凡都是在表面兜圈圈,无法深入到专业层面。最害怕的是有人“虔诚”地来讨教。一旦发生,便左右而言他:啊,听得出来,这位朋友提的问题非常专业,我很欣赏。你看,我们是否另找时间深入探讨一下。好了!谢谢大家今天来捧场,吃吃吃!不要客气!这些人啊,没有做过一天的人力资源管理,却大言不惭地要教别人,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都没有理清楚。“老师,请问一下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有什么差别吗?”“没有差别,只是英语术语的不同翻译法。一样的!”误人子弟,该死!


第九种:贬低他人型

流言止于智者。千年古训啊。一般市井之人不理解也就罢了,可是作为立于讲坛的老师怎么可以在课堂上胡乱评说呢?这个不行,那个有问题。言下之意,我最行。这个问题很大。不能为学员树立表率。很容易招人反感。你少说别人怎么样?先把你自己的课程上好。上不好,再说别人都只会降低在学员心中的地位,几乎是作贱罢了。学员心想:我们请你来,付你钱,是要得到对企业有用的东西,不是要听你搞是非的!


第十种:智慧型

“什么叫智慧?从古自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时上下五千年终于出了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圣贤把这事儿给搞清楚了。古今中外过往圣贤在天上也被惊得目瞪口呆,直挠后脑勺。好吧,无知的时代无所谓对错。事实上也无对错,对错就是二元对立,这是我们人类的本质特征之一。智慧的问题已解决,就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团队建设,到财务的成本控制、如何合理避税、到生产运作、现场管理,再到管理技能、绿顶帽子、领导力,还有质量管理、采购管理,甚至市场营销全部解决了。智慧型就是神侃型,侃到你信服,心服。


以上粗略概括一下。无论你是企业主,还是培训组织人员,都要警惕以上这些浪人。不懂倒不是最可怕的,最糟糕的是有人来误导你。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挣钱不容易,很多企业几乎在以成本价生产。要寻找管理的出路是好事,但是千万不要把有限的培训资源浪费。遇到以上这些误人子弟者,还不仅仅是浪费钱的事情,更会把员工的思路搞得更乱。这样的事情千万做不得!(文章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