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老子要反对仁爱?(杨普朴的回答,12赞)

 崔竣豪 2017-04-11

仁爱之心,是一种美好的评价。明明是个好品质,为什么老子要反对呢?

老子语重心长:“所以失去了道,而有了德。失去了德而有了仁。”(道德经原文: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孟子不服气了:“爱别人的人,别人常爱他。有什么不好?”(孟子原文:爱人者,人恒爱之。)

杨普朴赶紧做和事佬:“两位圣人,有话慢慢说。请听在下说几句。”(表面上公平对待,因为更喜欢老子,所以骨子里更向着他。)

“仁”指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亲爱,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标准是人定的,而大部分人是主观的。

古时候有种制度,叫做上谥号,人死之后跟他给个评价,或文或武,或仁或孝,诸此种种。

多尔衮死后,被尊为成宗义皇帝。可是一个月不到,顺治又宣布他有篡逆之心,抄了他的家,剥夺了谥号。

这充分说明,仁或者不仁,是非常主观的,容易被歪曲。

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为了阻止辽国侵宋,胁持了皇帝。被定义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乔峰背负道德谴责,无地自容,竟然自杀。这就是仁义被利用的例子,现实生活没那么严重,但常有无辜的人被这样伤害!

还有一种情况,小范围的仁爱,而损害大众的利益。

犯罪团伙,成员之间很仁爱,干的却是损害社会的事情。人类之间友好合作,发展经济,却肆意污染环境,破坏与动物共有的环境。

所以说,仁虽是一种优良品质,但应警惕其局限性。它容易被人们歪曲、利用,甚至危害大众。

我们应在仁爱众人的基础上,升华到慈爱众生,慈爱天地万物,才更合乎于道!

老子和孟子听完杨普朴的话,都微笑着点了点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