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还有一种草, 我们在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见, 叶子规规整整, 颜色也比较青绿, 看上去也干干净净, 它是野菜吗? 才刚刚4月, 它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出了小花, 要认真看, 那花的确很小, 呈清浅的蓝色。仔细看它的小叶子, 像极了一把把小小的勺子, 莫非是用来舀春天的雨水和清风用的? 这一棵长得清清楚楚, 棕色的草梗显得集中、有力。它叫附地菜, 随处可见, 但很少听谁说吃过它, 也不知道怎么吃, 街头山野也没见过有谁卖过它。 附地菜全草入药, 性甘、辛,温, 具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止血之效用, 可用于胃痛、吐酸、吐血, 外用治跌打损伤与骨折, 具体用法不详。附地菜也叫鸡肠草, 但这里要注意, 还有一种叫鸡肠草的植物, 是石胡荽, 和附地菜完全不是一回事。 原来, 植物界也有重名的。 1、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 2、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共研为末。先含水一口,取药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内,以泪出为度。有的配方中减去青黛。此方名为“碧云散”。 3、塞鼻治翳。治法总结为诗歌一首:赤眼之余翳忽生,草中鹅不食为名,塞入鼻内频频换,三日之间复旧明。 4、牙痛。用棉裹鹅不食草,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 5、一切肿毒。用石胡荽一把、穿山甲(浇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共捣烂,加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患处。 6、湿毒胫疮。夏季采石胡荽,晒收为末,每取末五钱、汞粉五分,加桐油调成膏。先以茶洗净患处,然后贴膏包好。将有黄水流出。五、六日病愈。 7、脾寒疟疾。用石胡荽一把,捣取汁半碗,加酒半碗服下,甚效。 8、痔疮肿痛。用石胡荽捣烂敷贴。 9、小便频数。用鸡肠草一斤,在豆豉嗔中煮过,和米煮粥。常吃。 10、小儿下痢。用鸡肠草捣汁一合,调蜜服,有效。 11、头疮。用鸡肠草烧灰,和盐涂搽。 12、漆疮发痒。用鸡肠草捣烂涂搽。 (图片来源于网络,药用请遵医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