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留给我们的道德经,或许只是他思想中的“糟粕”

 伟天英 2017-04-12

道德经开篇点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初步揭示了道的内涵,如何拿一个整体来做例子,那么这个整体就是“道”,老子在写五千文时所想表达的东西,就是“道”、“名”,而他把这种思想转化为文字之后,即成为了“可道”、“可名”,那就是“非常道”、“非常名”了。
老子留给我们的道德经,或许只是他思想中的“糟粕”

在春秋的时候,齐桓公有一天在伏案上看书,殿下有一名叫扁的木匠在制作战车的车轮,扁看到齐桓公在看书,便走上前来问他读什么书,齐桓公告诉他是已故的圣人著作的书,扁听到后,想了想,说道:“君王所读的书里的话,也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大怒,命令他解释,否则就地正法。扁精于制作车轮,沉浸此活几十年,人们尊称他轮扁,是一个以手艺之技应用于高深哲理中的人,只见他不慌不忙的说道:“请大王息怒,我是从我制作车轮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车轮制作不同一般,有的制作得快,有的制作得慢,做得快呢,则容易不合卯,做得慢呢,则粘合不容易牢固,所以凭我几十年的经验,做好车轮急不得也慢不得,要不紧不慢,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做到哪里,这样才能做好车轮。”

齐桓公忍着怒火,奇怪地问道:“你讲了一大通做车轮的道理,但是跟读书有什么关系呢,为何说我读的书就是古人的糟粕呢?”

轮扁接着道:“对于怎么样做好一个车轮,这些技巧只在我的心里,嘴上是说不清楚的,要获得这些技巧只能从制作车轮中寻找,虽然有人想学我的技巧,但是这些技巧我却不能给别人说得明白,因为这是说不来的,所以别人只能学到我的皮毛,我快死了,这些技艺将会跟随我一起埋进坟墓,如此看来,圣人们的道理和思想也早已随他们一同死去了,留下来的写在书中的道理,不过是圣人的糟粕罢了。”

肯定会有人说是轮扁不懂得教导别人,但是我相信大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特别是给别人传授经验的时候,有些东西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传授的,只能用心去体会,这就是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以微小而见大道,这难道不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吗?估计尹喜要求老子留下文章的时候,老子不得已,非常感慨的写下第一句话,心中念道:我所能表达的,不是我心中真正想要表达的啊!

任何人表达出的思想,都是这个人所有思想中的极小部分,是根本无法代表一个人的所有思想的,更何况是像老子这样的圣人?所以感谢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初步揭示了“道”的内涵!他既是无奈的感叹,同样也是告诫,感叹思想不能完整地传承,也告诫后人不要死守圣人的道理,或许你死守的只不过是圣人的糟粕!
老子留给我们的道德经,或许只是他思想中的“糟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