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体五感?五感就是行、声、色、味、触也就是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真实的第六感,每个人都与生俱来,就是通过前五感的刺激,反应给大脑某个未知细胞或者器官所体现出来的心理感觉,也就是心觉。 正如《道德经》中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只有用心去领会、去感受的一种状态。 春秋时期,齐恒公任用管仲为相,在国内实行改革,发奋图强,使齐国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国库充实,兵强马壮。 尔后,他多次召集并主持诸候国开会结盟被推为各国首领,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这一天,齐桓公利用政务的闲暇,在殿堂上读书,一个叫扁的车轮木匠在殿堂下斫削材料,制作车轮,因为他善于制作车轮,所以人们称他为轮扁。 轮扁看到齐桓公正在伏案看书,就放下斧凿等工具,走到殿堂前,向齐桓公问道:“请问君王您读的是什么书啊?书里说的都是一些什么话啊?” 齐恒公觉得一个木匠会对他读什么书感兴趣实在是难得,于是,就把轮扁叫上殿来,故意用模棱两可的话回答说:“我读的是古代圣人的书,书里都是圣人说的话。 ”轮扁又问:“哪敢问君王这些圣人都还活着吗?”齐恒公笑笑说:“你真只是个木匠啊,圣人当然不可能活着了,他们早就死了啊!” 轮扁若有所思地想了想,然后说:“既是这样,那么君王您所读的书里的话,也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齐恒公一听这话,心里怒火中烧。因为他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君还从来没有人敢在自己面前这般无礼,更何况他现在是称雄一方的霸主! 于是他把脸一沉,说道:“大胆轮扁,一个小小的车轮木匠,胆敢如此放肆。 本王在这里读书,又没有碍你的事,你只管做你的木匠活就是了。你却出来胡乱议论,也不想想你是什么身份。 本王现在命令你解释清楚你刚才的话,若是能言之有理,我也就饶你不死;若不然我就将你就地正法!” 看到齐恒公龙顔大怒,任谁都会胆战心惊。可是轮扁却并不害怕,他不慌不忙地说道:“小人并不是有意冒犯大王,还请大王息怒,且听小人慢慢道来。 我是从我制作车轮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车轮的制作不同一般,有的做得快,有的做得慢。制作得慢,虽然既省力又舒服,但是这样做寿出来的车轮是不牢固的。 制作得快虽然效率很高,制作得多,但是却要受累,而且由于速度快会导致木头砍不深,做出来的车轮就有可能不合卯,显然也不是做车轮的好办法。 凭我几十年做车轮的经验,我认为,要做好车轮既急不得也慢不得,要不紧不慢,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做到那里,这样才能做出好车轮。” 齐桓公问道:“你凌晨了这么一大通,什么做车轮不做车轮的,这究竟与我读书有什么关系呢?为何说我读的都是古人的糟粕呢?” 轮扁接着说:“那么怎么样才能不快不慢,又得心应手呢?这里面的技巧只在我心里,嘴上是说不清楚的。要获得这些技巧只能从制作车轮中寻找。 就像我的儿子,他想学习做车轮的技术,但是这些技术我却不能给他说明白,因为这是说不来的,所以他就学不到这门手艺,一直不能继承我。 因此,我虽然年近古稀却还在做着这项工作,直到我死了,这些技艺就会跟随我一起埋进坟墓。如此看来,古代圣人们的道理和思想也早已随他们一同死去了。留下来的写在书中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齐恒公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区区一个小木匠能将简单的生活常理应用于高深的哲理中去,实在可以称得上生活的有心人和深沉的思考者。 如他所言:真正的手艺是无法用言语来传授的,而只能用心去领会,这和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出一辙,令人深思。 对于现代人来说第六感的定义比较模糊,然而我觉得早在千年前伟大的老子就已经阐述了这一状态,你们觉得呢? 还有《道德经》开篇所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你们心目中所理解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