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仰苏东坡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4-12
黄显耀

  虽身处逆境,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最为难得的是,无论处于何种生存环境,他都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用周星驰的话来说就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苏东坡的诗词散文当然是一笔璀璨夺目的财富,而苏东坡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且其中还充满了正能量呢。苏东坡从黄州到汝州,从杭州到定州,从贬谪岭南再贬到海南,他的一生时而如行船遇到惊涛骇浪,时而又如双手被人捆住,但他始终从容淡定,乐观面对。

  从1057年,苏东坡以21岁的年纪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到1071年,苏东坡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平静 、恬美的一段时光。随后,苏东坡踏上了仕途辗转的道路,虽身处逆境,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最为难得的是,无论处于何种生存环境,他都能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未来充满希望。

  从京城开封到杭州为官,此事应该是杭州的幸运。苏东坡邂逅了杭州,因此便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当然还有应苏东坡而得名的苏堤。其实,鼎鼎大名的苏堤是在苏东坡主持下兴建的一项民生工程——将西湖中的淤泥堆成堤坝,并在堤坝上栽上柳树,人们便可以自由地在西湖上徜徉了。苏东坡在杭州还留下了不少诗篇:《开西湖》《淘浪沙·探春》《夜泛西湖》……

  转眼间,苏东坡在杭州三年任满,他被朝廷任命为密州知州。在这里度过了“不惑”之年,也踏入了诗文创作的成熟期。与杭州相比,密州经济萧条,文化落后,老百姓生活清苦,官员薪俸很低,对此苏东坡在《超然台记》一文中有描述。在密州,苏东坡留下不少政绩,包括救活了数十名老百姓弃婴。另外,当时密州蝗虫猖獗,身为知州的苏东坡还亲自参与了灭蝗的工作,并上书朝廷,为民请命。苦中作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我们可以从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感受得到。尽管已到“不惑”之年,但苏东坡的心中时时涌起驰骋疆场、以身报国的豪迈情怀,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对于苏东坡来说,“乌台诗案”是他一生的转折和不幸。但对于后世的人来说,由于苏东坡有这样的磨难,大家才有机会从他的《念奴桥·赤壁怀古》中感受到了那意境雄浑、气势磅礴的气势,这让人为之一振。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登上历史舞台。由于苏东坡与司马光的渊源,使得苏东坡有机会重回到权力中心。但苏东坡对王安石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抛弃了那些往日的恩怨,在苏东坡《次荆公韵四绝》的诗句里,只能看到苏东坡对王安石的同情、谅解与安慰。此后,两人惺惺相惜,还成了忘年交。

  历史就是这样惊人的相似。司马光主持新政后,苏东坡提出了一些意见,司马光手下一些人,便怀恨于心。司马光去世后,苏东坡的灾难又降临了,而且一贬再贬,贬到了海南。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颠沛流离的生活对已步入老年的苏东坡是多么的艰辛。可苏东坡仍没有忘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闲暇时提笔写诗绘画或下棋,或寻访名胜古迹。更值得称赞的是,苏东坡开辟学府、自编讲义、教书育人,为海南培养出了一大批饱学之士。这真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人生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前进的道路上的磕磕绊绊时刻伴随着我们,但活着,就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人生苦短,我们不妨摆正心态,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拓展人生的宽度。我以为,苏东坡确实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赵孟頫画苏东坡。资料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