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红楼梦9:脂砚斋的启示

 lj0279 2017-04-12
长庆行政事务2017-04-12阅读原文

2013年9月2日

17:29

我喜欢在茶余饭后读红楼梦。刚开始读红楼梦的时候,有些小感想毫无顾忌提笔就写,草就了几篇小文,发在QQ空间中,经常听人谈起,暗地里自鸣得意。后来读了岳麓书社出版的《红楼梦脂汇本》,读了胡适、周汝昌、冯其庸等人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读了晚清多人续写的红楼梦多部书稿,特别是听读了刘心武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揭秘红楼梦的系列讲座后,对红楼梦稍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然而随着相关外围书籍的延伸阅读以及对背景资料的了解越多,感想越来越复杂,疑问也越来越大,却一时竟不敢下笔写字。

我觉得,读红楼梦,如果仅从文本读起,精读数遍,无非是了解风趣轶事、芳词艳曲,娱己之目,间或在笑谈陋文中引用,博取市井侧目而已。清嘉庆年间民间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俗语,然而,要我说,读红楼梦,如果不读脂砚斋的批语,不了解康雍乾的基本历史知识,“读过百遍也枉然”。

首先遇到的问题,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吗?根据第一回文本, “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有人据此推断,这部残缺不全的旷世奇书可能前世在民间流传已久,作者(修改者)众多,曹雪芹只是集成修改定稿成目前样子。关于这一点,脂砚斋批语说得非常清楚:“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根据前人考证,这部书的作者毫无疑问是曹雪芹,有的学者认为这部小说就是描写曹家兴衰的自叙性、自传性和家族史的小说。而后四十回续者众多,其中程伟元、高鹗将古本改写成百二十回通行本,有些学者认为通行本后四十回续得非常糟糕,因此知名红学研究家主要研究据称是曹雪芹亲笔的前把八十回。刘心武批评说有的红楼梦本子,出版社直接写作者为曹雪芹、高鹗,是非常不严肃的行为,最起码应该写作者曹雪芹,续者高鹗。

那么“脂砚斋”是何方神圣?顾名思义,似乎是一个以书房名字为号的人,他的话可信吗?书房名字代人甚常见,类似的还有近代袁项城。根据脂批所反映出的意思,脂砚斋是跟曹雪芹同时代的书评家,曹雪芹写出一些章节,脂砚斋很快添加批语。透过脂砚斋的批语,我们能够了解很多红楼梦的背景知识。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借贾雨村的话:“大门前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倒还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树木山石,此都还有蓊蔚洇润……”脂砚斋批曰:“‘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坠泪,故不敢用‘西’字。”说明脂砚斋对曹雪芹描写的环境非常熟悉,几乎可以肯定他们都同时生活在当时这个空间中,而“西一带花园”无疑是曹雪芹的伤心地,所以他才这样批。

第五回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睡觉,文中说:“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 脂砚斋批曰:“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脂砚斋对曹雪芹这样写的意思非常清楚,进一步说明他俩的关系非同寻常,类似的批语还有很多。例如:第七回焦大醉骂,最后一句话是:“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脂砚斋在“甲戌”本的批语中说:“忽接此焦大一段,真可惊心骇目,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在“靖藏”本的批语中说:“焦大之醉,伏可卿死。作者秉刀斧之笔,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惟批书者知之。”即使读了脂批,对焦大最后这句话也难以理解,本来开始焦大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混骂漫骂,但为什么“说起别的事情”,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究竟是什么掉脑袋的要紧事?但是后人不知道,脂砚斋知道,说明他跟作者关系之亲之近。

第八回写几个门下清客为巴结宝玉向他要字:“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赏我们几张贴贴。”脂砚斋批语:“余以受过此骗,今阅至此,赧然一笑。此时,有三十年前作此语之人在侧,观其行已皓首驼腰矣;乃使彼亦细听此数语,彼则潸然泣下,余亦为之败兴。”本来要书法字画是一个客套话,曹雪芹和脂砚斋朝夕相处,曹也向脂说这样的话,大家都知道是开开玩笑。但脂砚斋在写批语的时候,眼前是三十年前说过这句话的人,此人已经头发花白、偻身驼腰,怎么不使人伤感呢?

脂砚斋有时还签名“梅溪”或“畸笏叟”。从以上批语可以看出,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关系非常亲近,有人推测是曹雪芹的妻子、兄弟或亲戚,还有人从第十三回的脂批中认为是曹雪芹的叔伯辈人物,但无论如何,其姓名性别均不可考。

其实脂砚斋最重要的批语在第十三回。红楼梦第十三回写得云天雾地的,太不合逻辑情理了,脂砚斋的批语显示出他完全洞悉其中内幕,但却要帮曹雪芹隐藏一个秘密。脂砚斋在批语中还让作者删除了不少文本。第十三回究竟藏有何等秘密?我们细读文本,发现不合逻辑的地方很多,秦可卿作为一个抱养的孩子,社会地位似乎很低,但贾家如此特殊抬爱,肯定是有原因的。秦可卿作为贾蓉的妻子,门不当户不对不说,还有自己单独的院落房子,这说当时社会中是不可想象的。秦氏究竟生了什么病?为什么好端端不久就死了?张太医来看病,说“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这么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究竟暗藏着什么真意?秦氏作为贾珍的儿媳妇死后贾珍表现非常异常,贾珍说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尽其所有为秦可卿料理丧事;他们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大家听到了秦可卿死讯,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这一大家子人都怀疑什么?贾珍用樯木为秦可卿做棺材,这樯木原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这义忠亲王老千岁又是谁?他究竟坏了什么事?秦氏死后一个丫头瑞珠触柱而亡,另一个宝珠甘为秦氏义女,出家当尼姑,有这个必要吗?曹雪芹删除了什么内容?脂砚斋究竟要隐藏什么秘密?

这一连串的疑问,必须要一个很充足的理由联系各个疑问点,使之符合逻辑和情理。有人可能说,这是小说嘛,小说就是要有虚构成分,既然有虚构还要什么充足的理由?曹雪芹就这么写的,就是写得这么不合情理,穷究这个问题又有什么意义呢?脂砚斋反复提示我们,作者是用“史笔”写这一段的,也就是说作者用小说的笔法写历史事实。曹雪芹在小说中也多次暗示我们,看他写的小说,就要像照“风月宝鉴”一样,千万不要看正面,要看背面。这就很有必要探究其中内幕。刘心武先生对此有深刻研究,他甚至提出了“秦学”之说。

原来,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康熙的废太子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以至与刚刚即位的雍正相抗衡,这就出现了“日月双悬”的政治局面;在政治对决中,废太子一方失败了,雍正既要严厉处理谋反一方,又要抚平康熙晚期乃至于雍正时期皇室争斗所造成的政治创伤,因此他要寻求一个平衡,最后废太子被圈禁,但一部分人必须做出牺牲。这就是小说文本中义忠亲王老千岁“所坏的事”。请注意,“千岁”二字可不是随便叫的,它专指太子。有学者推测秦可卿很可能代表废太子的一个女儿,这样看来,她的确是一个地位非常高贵的人,但她寄养在贾家是冒着杀头危险的,焦大是知道这个内幕的。小说用曲笔手法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秦可卿很可能是双方息战谋求政治平衡的一个牺牲品。鉴于当时成书时期的社会现实,根本不可能冒着风险秉笔直书,所以曹雪芹忍痛将一些文字删除了事,而脂砚斋对此了然于胸,批书时一再强调“补未删之文”,和曹雪芹一同死守着这个天大的秘密。

了解了这些历史事实,再读红楼梦第十三回,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各种疑问逐渐得以冰释,各个事件之间有了逻辑联系点。必须指出,康熙当年所立之太子虽然再次被废,尽管历史的车轮进入到雍正朝,但民间仍然存在强烈的“正统、嫡派”社会感情基础,拒绝承认雍正即位的合法性。这就是理解清朝问鼎中国几十年后仍时不时有“朱三太子”事件出现、明朝大批遗老从心理上拒不承认清朝等历史事实的最好注脚。

脂砚斋可能意识到后世人们会对这个情节有疑问,所以在第十三回前后有大段批语,对我们理解这一文本现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在这里就不抄录了。

还有一个问题,读红楼梦,是茶余饭后的无聊谈资,消愁解闷,娱己耳目,是故纸堆里穷折腾,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红楼梦中对有些人物、事件和情节的描写,例如“宝钗扑蝶”等经典场景,你要说古代的就是古代的,要说现代的堪比现代更现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的人情世故甚至是现代人、现代社会远不能及的。不要以为身在二十一世纪,就必然是二十一世纪的思维模式,想想去年这个档期的事,“义和团”幽灵历经150年而不散。红楼梦给人留下的思考是沉重的,那就是一切繁华富贵权势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而保持超然的人生理念弥足珍贵。几百年来,红楼梦冷峻而严肃、一字一血泪地给我们一次次的警示,但现代人谁能记取?真可谓“春风得意难收手,十年辛苦为了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