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详解“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穿越万年的记忆!

 渐近故乡时 2017-04-12


◆ ◆ ◆

 温馨提示 

轻点右上角Aa调整字体大小

本文由学者综合整理自中国文物报社“文博中国”公众号  ,转载授权请联系壹学者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备受瞩目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天傍晚正式揭晓,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按年代早晚排序)十大考古项目最终获选

该评选由中国文物报社与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主办。始创于1990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被誉为“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奖”,意在集中展示过去一年中国考古最新成果,同时呈现中国考古新理念、方法和技术。“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及入围项目的图文介绍,经“壹学者”整理后呈现如下,以飨读者。

1
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
泉水边穿越万年前的古营地和遗珍

发掘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项目负责人>> 彭菲

  • 年代>> 晚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早期

上图为:鸽子山遗址位置、地形及遗物分布图

上图为:出土鸵鸟蛋皮装饰品

看点>>

鸽子山遗址的发掘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区建立了晚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早期的年代序列,为研究这一特殊地理单元史前人类活动及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材料。

首次在鸽子山遗址发现了原地埋藏的磨盘,磨棒和典型的两面器与贺兰尖状器,明确了这类遗物的时代属性,相关遗物的残留物分析和技术-类型分析已经展开,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度,这批材料可望为我们揭示当时这一地区古人类生计方式与食谱。

鸽子山出土的鸵鸟蛋皮及装饰品,特别是数件超微小装饰品的出土,革新了我们对万年前人类认知水平和加工微小物品能力的认识,也为我们研究当时人类的复杂技术与认知能力提供了绝佳样品。

遗址内包括数个结构性火塘在内的大量用火遗迹不仅反映了古人类的生存模式和气候环境背景,其空间分布信息也为探寻古人类取火,用火,居址空间利用等相关行为提供了重要信息。

2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
跨越万年的记忆

发掘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省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
  • 项目负责人>> 陈星灿

  • 年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

上图为牛坡洞洞穴遗址近景

上图为牛坡洞遗址第三期墓葬。墓主为男性,年龄在50岁左右,身高约164.5厘米。

看点>>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和研究,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年代序列,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遗址中发现的完整墓葬,填补了贵州地区史前洞穴遗址中不见墓葬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体质提供了重要线索。

首次在贵州区域内的以细小打制石制品为主要内涵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识别出细石器制品,牛坡洞遗址的发现将为探索我国西南地区细石器工艺的出现与分布,讨论贵州史前人类的生存模式提供新的研究方向。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特别是复原出的完整陶器,为认识本地区文化面貌,以及与周边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信息。

3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史前长江中游的文明中心

发掘单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天门市博物馆
  • 项目负责人>> 孟华平

  • 年代>>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至后石家河文化

上图为:谭家岭古城遗址的城垣与城壕解剖

上图为:出土玉人头像 

上图为:出土虎脸座双鹰玉牌饰

上图为:连体双虎头形玉器

看点>>

勘探显示,石家河遗址核心区域存在多重人工堆筑的大型城壕遗迹,为宏观上认识石家河遗址的布局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发掘的谭家岭、三房湾、印信台、严家山等诸遗址,为研究石家河遗址的变迁及石家河古城的聚落功能区化提供了重要内容。

新发现一批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玉器,丰富了中华文明进程研究的内涵。

4
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
原始青瓷在这里诞生

发掘单位>>

福建博物院 泉州市博物馆 永春县博物馆
  • 项目负责人>> 羊泽林

  • 年代>> 夏商时期

上图为: 窑炉遗迹位置

上图为:陶瓷片纹饰

看点>>

苦寨坑窑址是我国目前已知烧造最早原始青瓷的窑址,对探讨我国原始青瓷与印纹硬陶的关系以及瓷器起源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苦寨坑窑址窑炉遗迹保存较好,出现火膛、窑室、出烟室结构,已是典型的龙窑形态。并且在第一期窑业生产中就出现窑具,已使用垫饼做为间隔具,这些对研究我国龙窑起源以及夏商时期的窑业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苦寨坑窑址周边区域调查、勘探过程中,约2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发现10余处规模较大的夏商时期的窑址群和聚落遗址,填补了福建夏商时期陶瓷手工业遗存的空白。

苦寨坑窑址群的发现,为福建晋江流域、沿海地区等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原始青瓷和印纹陶确立了产地和年代,为福建地区青铜时期的文化编年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5
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
高山之下的皇家祭礼

发掘单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 项目负责人>> 田亚岐

  • 年代>> 东周-秦汉

上图为:血池遗址地貌环境与结构布局图

看点>>

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是首次发现由坛、壝、场、道路、建筑、祭祀坑等各类遗迹组合而成的“畤”文化遗存。这是与古文献记载吻合、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秦汉时期国家大型祭祀遗址。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古代通过皇家祭天礼仪以达到“与天滋润,强国富民”之祈愿。据古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先后在雍都郊外置鄜畤、密畤、吴阳上、下四畤,使这里一度成为国家最高等级的祭祀圣地。汉高祖刘邦承秦制,在原四畤基础上又增设北畤,形成完整的雍五畤祭祀系统,且规定以皇帝亲往郊祀雍畤作为当朝最高祭礼。

此次考古发现以实际文化内涵印证了秦汉时期国家在这里曾举行最高祭天礼仪的历史一幕,填充了既往在雍城遗址布局中唯缺郊外以畤祭天相关遗存的空白。血池遗址不仅系正史记载之佐证,而且成为自东周诸侯国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祭祀活动的最重要物质再现,从“透物见人”的角度,此次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资料,对于深化秦汉礼仪制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6
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
首都地下的千年县城

发掘单位>>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通州区文化委员会
  • 项目负责人>> 孙勐

  • 年代>> 战国-明清,汉代遗存为主

上图为: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看点>>

汉代路县故城城址保存较为完整,其形制和大小符合黄河中下游地区汉代县城的规制,对探索汉帝国北方地区和幽蓟地区基层社会的主要架构、管理机制和组织形式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并会填补汉代县级城址考古的学术空白。

以路县故城城址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墓葬,数量众多,形制多样,时间延续性强。二者在时空关系和文化联系上,密切相关,互为支撑,可形成立体、完整的研究资料。

7
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
“千峰翠色”的故乡

发掘单位>>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项目负责人>> 沈岳明 郑建明

  • 年代>> 唐五代

上图为:现场清洗标本

上图为:九宫格法取标本

上图为:秘色瓷盏与盏托

看点>>

首次摸清以后司岙窑址为代表的唐宋时期最高质量越窑青瓷窑场基本格局;首次确认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基本面貌;首次确认秘色瓷的生产工艺与兴盛过程。

后司岙是晚唐五代时期烧造宫廷用瓷的主要窑场,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制瓷水平,其开创的以天青色为特征的秘色瓷产品,不仅是制瓷史上的一大飞跃,同时成了此后高等级青瓷的代名词,影响到后代包括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高丽青瓷等一大批名窑生产与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

8
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
中国古瓷从这里出海

发掘单位>>

上海博物馆
  • 项目负责人>> 陈杰

  • 年代>> 唐宋

上图为:平寺塔基航拍照(上为北)

上图为:木贴金释迦牟尼涅槃像:

上图为:铜瓶与舍利

上图为:水晶念珠

看点>>

青龙镇是上海城镇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考古发现重构了青龙镇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在唐宋时期市镇考古中具有典范意义。

青龙镇历年考古发现了大量来自不同窑口的瓷器和一些与航运相关的遗迹,特别是具有航标塔功能的隆平寺塔的发现,从考古实证上确定了青龙镇对外贸易港口的功能,为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新发现的隆平寺塔基是北宋时期民间建造佛塔的典型代表,其塔基结构特殊,它是研究当时南方佛塔建造技术的新材料。隆平寺塔保存了北宋时期的地宫,它对研究北宋时期佛塔的舍利瘗埋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9
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
揭开山西古代陶瓷业的神秘面纱

发掘单位>>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河津市文物局
  • 项目负责人>> 王晓毅

  • 年代>> 宋金

上图为:黑地白绘花草叶纹研钵


看点>>

固镇窑址的发掘及重要发现,是山西乃至全国陶瓷考古的一次重要突破。

首次在山西地区发现制瓷作坊、窑炉等相关制瓷遗迹,填补了山西地区无相关制瓷遗迹的空白,制瓷产业链完整,为研究北方地区古代制瓷工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瓷器产品中北宋的简约素雅与金代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了宋金制瓷风格的突变分野,为陶瓷考古及美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比对资料。

出土的金代瓷枕,在造型和装饰上均独树一帜。据统计,全国宋金瓷枕中达到珍贵文物级别的有1786件,其中有168件为河津窑产品,比例约占9%,国外亦有多个博物馆将其视为艺术品珍藏。固镇窑址的发掘明确了此类瓷枕的烧造窑场。可谓“总道官哥汝定钧,瓷枕还看古龙门”

10
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
古代矿冶生产的完整画卷

发掘单位>>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桂阳县文物管理所
  • 项目负责人>> 莫林恒

  • 年代>> 明清

上图为:桂阳炼锌遗址分布图

上图为:桐木岭遗址全景照(由南向北)

上图为:槽形炉1东段炉室单元格内放置垫饼

看点>>

在聚落考古理念指导下,本次发掘获得了多项新突破:对遗址群的全面调查显示,锌矿石开采后运输到煤矿附近进行冶炼;煤的消耗显著大于矿石,因此这种“以矿就煤”的布局模式有效减少了运输成本。整体揭露了桐木岭遗址的冶炼平台,完整复原了冶炼场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

中国是最早掌握炼锌技术的国家之一。本次发现的炼锌遗存揭示了当时最先进的炼锌技术。该遗址使用硫化矿冶炼,难以直接还原;出土的大量焙烧炉表明,该遗址通过前期焙烧将硫化锌转变为易于还原的氧化锌,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此工艺系国内首次发现,也是炼锌技术史的一大进步。

槽形冶炼炉是国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炼锌炉遗存,伴之出土的一系列炼锌遗迹遗物,与《天工开物》等文献资料的记载多有吻合,是完整复原古代炼锌术的关键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炼锌技术的起源、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炼锌术是用黄铜大量铸钱的基础。桂阳大规模的炼锌工业就是为了供应明清政府铸币。本次考古工作及成果为当地文化建设提供了珍贵资料,对研究中国矿冶史、铸币史、赋税史乃至政治社会史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

另有15个入围项目如下


1
湖南、西洞庭两大旧石器遗存
年代>> 旧石器时代早期

发掘单位>>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项目负责人>> 意愿

  • 年代>> 石器时代早期

上图为:赤山岛枫树嘴地点发掘现场

上图为:赤山岛旧石器遗址出土石核 

看点>>

赤山岛旧石器遗址首次在湖南确认似阿舍利技术风格产品的地层和时代,是长江中游及华南地区旧石器考古的重要进展,在链接中国阿舍利技术传统遗址分布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远古人类在中国大陆的迁徙流动、文化传播扩散的时间和路线提供了新的资料。

其与原始技术模式镶嵌存在的中国本土独特技术风格,融入并直至最终完全被来自中国本土传统的小石器工业所取代的过程,尤其是西洞庭盆地晚更新世时期距今10~6万年关键阶段的多层位文化遗物的发现,在考古学上为中国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给中国及东亚现代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视角。

西洞庭盆地揭露出中更新世阶段以来的连续性旧石器文化层序,地层叠压的清晰和完整性在华南地区的旧石器遗址中罕见。共存的石制品文化遗存构建了华南地区迄今最完整的石器技术发展序列,对于建立中国独立的旧石器技术和文化发展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2
西藏尼阿木底旧石器遗址
年代>> 距今三万年左右

发掘单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 项目负责人>> 张晓凌

  • 年代>> 距今三万年左右

上图为:尼阿木底遗址发掘场景

上图为:石片和石叶

看点>>

尼阿木底遗址是青藏高原腹地首次发现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分布面积广、文化遗物丰富,既能填补西藏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空白、建立年代和文化框架,又能探索人类开发极端环境的过程,窥见其适应、生存能力

3
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
年代>>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发掘单位>>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龙城区博物馆
  • 项目负责人>> 熊增珑

  • 年代>>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上图为:墓地地貌航拍(由南向北)

上图为:陶人头像

上图为:石人头像

上图为:玉龙

看点>>>

该墓地层位关系明确,首次完整地揭露出了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以及墓葬、祭祀遗迹等营建全过程。首次在红山文化积石冢上发现建筑址,并有柱洞和础石,推测该建筑址具有祭祀功能。发现了14件人像制品,这也是在一个红山文化单体冢内出土人像制品数量最多的一次,既有陶塑像,又有石雕像。

首次在墓葬中发现玉龙、玉璧与石钺的器物组合,并且钺柄端装有柄端饰,柄端饰是兽首形,钺是军事权力的象征,极大改变、增强了对红山文化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的认识,说明当时军权已经产生,表明战争是促进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4
四川:先秦时期聚落遗址群
年代>>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发掘单位>>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西昌市文物管理所、德昌县文物管理所
  • 项目负责人>> 周科华 唐飞 陈苇 辛中华 万娇

  • 年代>>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上图为:大泥坝遗址发掘区航拍

上图为:羊耳坡遗址M103组合

看点>>

调查发现的20余处先秦时期遗址,是川西南地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可谓四川近年来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这些遗址沿安宁河河谷分布,绵延百余公里,为探讨聚落形态、聚落群之间的地理空间分布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构建起了安宁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空框架和谱系关系。目前,碳十四测年数据主要界于距今4800至3600年,这一时段考古遗存的大量发现,更是填补了川西南地区这个时期的缺环。同时在安宁河流域首次发现以随葬双耳罐为显著特征的考古遗存,这些墓葬排列有序,打破关系少,器物组合稳定清晰,对于重新认识先秦时期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格局、梳理本地考古学文化因素的来源及演变夯实了实物资料。

为横断山区南北考古学文化传播、交流以及“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探索邛、筰等先秦时期族群交流、融合、迁徙、形成等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考古实证

5
云南通海兴义遗址
年代>> 新石器至商周

发掘单位>>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通海县文物管理所
  • 项目负责人>> 朱忠华

  • 年代>> 新石器至商周

上图为:兴义遗址航拍照片

上图为:兴义类型4号瓮棺葬

上图为:海东类型文化层出土玛瑙石

看点>>

兴义遗址文化层堆积厚8.2—9.4米,是目前国内已发掘的堆积最厚的贝丘遗址。遗址通过丰富的遗存展现了高原湖泊型贝丘遗址的文化面貌及生存适应策略。

遗址发现海东类型遗存、兴义类型遗存、滇文化遗存相叠压的地层序列,构建了滇中杞麓湖区域距今约4000—2000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为探讨滇中地区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演进奠定了基础。

新发现兴义类型遗存,并初步厘清其文化特征,为研究商至西周时西南地区的文化格局提供了新材料。兴义类型的部分器物延续发展至滇文化时期,是滇文化的源头之一,这是滇文化起源研究的重要突破

6
新疆伊犁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
年代>> 青铜时代

发掘单位>>

新疆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 项目负责人>> 阮秋荣

  • 年代>> 青铜时代


上图为:遗址全景

上图为:原煤堆放点(东-西)

上图为:青铜时代墓葬M49(南-北)

看点>>

吉仁台沟口遗址是一处安德罗诺沃文化遗存,是迄今伊犁河谷发现最大、最早的青铜时期文化遗存。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内涵和流向,并探寻伊犁地区早期铁器时代源头和脉络,同时为研究当时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演变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填补了该地区青铜时代聚落考古的空白。

吉仁台沟口遗址有着明确的地层关系,另有青铜时代晚期墓葬、早期铁器时代墓葬打破遗址现象,这几组叠压打破关系不仅为伊犁地区安德罗诺沃文化类型的分期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研究遗址和墓葬关系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在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炭的遗迹,这一发现,将人类对煤的使用历史上推千余年。在遗址堆积中发现大量的煤块、煤灰、煤渣和未燃尽的煤块,以及煤的堆放点等,这些现象表明在距今约3600年前该人群已充分认识煤的特性。

在吉仁台沟口遗址中发现的青铜铸范是目前新疆乃至中国较早的陶范,遗址内还发现有作为原材料的铜矿石、冶炼用的陶风管等冶铜遗物,可以确定该遗址存在一定规模冶铜铸铜活动。同时还出土3件铁块,这也是新疆乃至中国发现较早的。这些发现无疑对中国冶金考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将极大推动新疆乃至整个中亚地区青铜时代冶金史的深入研究。

7
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
年代>> 商代

发掘单位>>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 项目负责人>> 陈冰白

  • 年代>> 商代

上图为:台家寺遗址台墩分布情况

上图为:铜爵出土情况

上图为:带有圆圈纹和兽面纹的陶范

看点>>

以台家寺遗址为代表的墩台形遗址是整个淮河流域和江淮地区龙山时期至春秋时期居址的主流形态。台家寺遗址的发掘成果必将推进对这一类遗址的布局和时代的综合研究。

台家寺遗址贵族居住区北部大型台基及3座大型建筑,属于典型的商文化建筑,在规模上,是商代整个南方地区仅次于三星堆和盘龙城的大型宫殿建筑。东部的大型建筑平面呈品字形布局,很有自己的特点,是在商文化中首次发现。

台家寺遗址的铸铜手工业遗存遗迹和遗物俱全;商代铸铜作坊F16和大量铜容器陶范使其铜容器铸造活动证据链完整,这是在商代两处都城遗址以外的首次。铜容器铸造技术,是商代最为尖端的技术。台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铜容器在商代可以在都城以外制作,且技术水准不逊于都城。

8
新疆青河三道海子遗址群
年代>> 公元前9-6世纪

发掘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阿勒泰地区文物局  青河县文物局
  • 项目负责人>> 郭物

  • 年代>> 公元前9-6世纪


上图为:道海子遗迹分布图

上图为:海子托也勒萨依发现的鹿石纹饰

上图为:花海子三号遗址发现的蒙元石棺墓出土玻璃珠

看点>>

公元前第一千纪初期,欧亚草原进入早期铁器时代,经济游牧化,社会急剧复杂化,早期游牧国家形成。整套蕴含统治集团意识形态的艺术主题和王权威权物、大型王族墓地、季节性的大型礼仪中心是其标志。三道海子及其广大范围分布的带鹿石的十字轮辐式石围石堆遗址和太阳、星宿、银河等天体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是早期游牧王国统治集团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三道海子遗址群为代表的三道海子文化可能是西方文献中的“独目人”、中国文献中的“一目国”留下的遗存,可能是欧亚草原最早建立游牧国家的人群之一。根据规模和高等级的器物分析,三道海子是早期游牧国家夏季的礼仪中心。通过在阿尔泰山巅谷地三道海子定期举行的礼仪活动,早期游牧国家的首领及其核心集团控制着与上天、诸神的沟通,宣传其崇拜的思想和文化,垄断黄金、宝石等资源,并进行分配。

三道海子遗存对于研究游牧化、大型礼仪在社会复杂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是认识早期游牧王国组织能力、统治意识、宇宙观以及精神世界的重要资料。

三道海子遗址群在整个欧亚草原地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立和使用这些遗址的古代游牧王国是早期草原丝绸之路的积极开拓者,他们的文化影响跨越欧亚,惠泽后世,为后续的斯基泰、塞人、大月氏和匈奴等游牧国家所继承和发扬。

9
山东曲阜鲁故城遗址
年代>> 周-汉代

发掘单位>>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曲阜市文物局
  • 项目负责人>> 刘延常

  • 年代>> 周-汉代

看点>>

勘探确认位于鲁故城中部,全城最高处的周公庙台地建筑群夯筑基址区为鲁故城宫城。通过发掘,根据打破关系和出土遗物综合分析,初步判断宫城始建于春秋晚期,战国晚期废弃,汉代重修,最终废弃于魏晋,最初的修建原因可能与仲孙、叔孙、季孙“三家侈张”有关。

通过发掘得知,郭城城墙始建于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各城墙部位或有所不同),之后大致又有春秋中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战国晚期四次大的筑城活动。同鲁僖公筑城、越国北上伐鲁、楚国灭鲁等历史背景可以相参照。

10
江苏镇江孙家村吴国铸铜遗址
年代>> 西周-春秋晚

发掘单位>>

南京博物院 镇江博物馆
  • 项目负责人>> 何汉生

  • 年代>> 西周-春秋晚

上图为:土垄,用纯净的黄土堆筑而成,上部截面呈梯形,筑于西周中期。

看点>>

结合孙家村遗址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别的构造方式,考古发现与冶铸有关的遗迹遗物,说明该遗址极有可能是吴国一个重要的青铜器铸造“工厂”。此次考古发现为吴国青铜器找到了生产地之一,对于研究吴国冶金技术及地域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1
陕西西安汉唐昆明池水系
年代>> 汉-唐

发掘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 项目负责人>> 刘瑞

  • 年代>> 汉-唐

看点>>

2012-2016年度的汉唐昆明池考古勘探与试掘,第一次从考古学上确定了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的昆明池池岸及进出水系统、第一次从考古学上确定了攸关汉唐都城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漕渠渠首及部分渠线,共同构成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汉唐水利工程考古,清晰的揭示出汉唐最强盛时代水利工程的宏伟面貌。

与此同时,第一次从考古学上确定了滈水的位置所在、第一次从考古学上确定了周代丰镐遗址东界的位置,是几十年来周代都城考古的突破性成果

12
河南洛阳西朱村曹魏墓
年代>> 魏晋

发掘单位>>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项目负责人>> 王咸秋

  • 年代>> 魏晋

上图为:长斜坡墓道砖室墓全景

看点>>

根据目前的考古工作,初步判断长斜坡墓道砖室墓的主人应为曹魏时期的皇室成员。根据文献记载,曹魏明帝高平陵位于万安山地区。此次勘探发现一座宏大的墓葬,其规模已达帝陵级别,初步推测为魏明帝墓,另一座大型墓葬为其祔葬墓(合葬)。

这次考古发现,为研究曹魏时期高等级墓葬的葬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刻铭石牌,为复原随葬品组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陵区和都城、圜丘之间的位置关系经过宏观的规划,为研究当时的思想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13
安徽当涂“天子坟”孙吴墓
年代>> 东吴

发掘单位>>

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马鞍山市文物局 当涂县文物管理所
  • 项目负责人>> 叶润清

  • 年代>> 东吴

上图为:墓坑、墓室全景

上图为:前室东北角石牛头

上图为:银质妙音鸟(迦陵频伽)

看点>>

该墓年代为东吴晚期,规模小于南京江宁上坊大墓,而超过曹操高陵。

随葬品质料考究,造型精美,代表了同时期最高工艺水平。而其出土的车马器构件,种类、数量在迄今发现的孙吴大墓中均位居第一。

该墓为王以上级别孙吴宗室墓,不排除吴景帝孙休与朱夫人的可能性,对于六朝时期考古学研究特别是孙吴宗室墓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4
山西太原蒙山开化寺佛阁遗址
年代>> 北朝至五代

发掘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晋源区文物旅游局
  • 项目负责人>> 李裕群

  • 年代>> 北朝至五代

看点>>

蒙山开化寺佛阁依大佛龛修造,创建和重修年代明确,是北朝至唐体量最大的佛阁遗存。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宏伟,实属罕见。尤其是《唐朝重修大像阁价钱碑》的发现,对于复原唐代佛阁建筑和研究唐代经济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5
内蒙古开鲁金宝屯辽代皇族墓葬
年代>> 辽代

发掘单位>>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开鲁县博物馆
  • 项目负责人>> 连吉林

  • 年代>> 辽代

上图为:清理砖砌多室墓主室

上图为:契丹侍者

上图为:云鹤图

上图为:金腰带

看点>>

开鲁金宝屯墓地M1(砖砌多室墓)和M2(单室石室墓)规模很大,尤其是M1墓葬用砖均为绿色琉璃砖,是继赤峰市辽代宰相耶律羽之墓后第二次发现。由此推断M1的主人级别很高,应是辽代显赫的皇族。从M1发现的“蒲骨(古)”、“夷离□”、“惕隐”、 “削銘誌” 等墨书题记推断, M1为辽代中期皇族墓葬,墓主人为耶律蒲古(骨)。耶律蒲古(骨)在《辽史·列传》中有记载,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弟苏之四世孙。

在M1甬道内发现的墨书题记,其中记载有“葬□龍化州西□二里”等文字。 从整体内容分析,应为当年墓葬的地点。这表明该墓葬位于龙化州西部,且距此不远。辽代龙化州建于公元902年,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私城”,也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之处, 属辽代最重要的州城之一。

自明清之际开始,学界便开始了寻找龙化州的艰难历程,然而受时代和条件所限,均将龙化州标定在不同的错误区位,终成千古之谜。 此次发现改变了史学界与考古学界传统上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私城”龙化州具体位置的认定,对于辽代历史及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墓葬内发现的部分具有西方文化器物造型和装饰风格的随葬品也为辽代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壹学者平台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