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三) 天地不交,四气不正

 nplcmzzv7w8pkq 2017-04-13


小编:

    昨天学习的是《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很难理解的一段,而老师讲解得非常精彩,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往期内容请点击回顾:

1.黄帝内经讲解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2.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一)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3.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二)四气调神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3 

天地不交,四气不正

 1 

讲解:陈远国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研习《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下面一段的内容。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藁(稿)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这一节文字内容不长,但是文义却难以索解,历代医家注解也互有不同之处,我们今天来解说一下,也权作是一家之言,读者仍需多参合历代医家注解,以求确实理解之。

这一节之前讲解四时气化,以及顺应四时如何调神,此节之后则讲解逆四时之气所生的疾病,突然讲起“天气清净光明”等内容,让人确有突兀之感。所以有医家认为必是错简。清朝医家黄元御则在《素问直解》中把这段移到了《生气通天论》“皆通于天气”之后。

如果仔细研读这一段内容,明白了这段到底是讲些什么后,或许不移动也很能说得通。

先看“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在中国文化中,内涵比较丰富。天有物理的天,例如天空;有抽象的天,比如人痛的时候叫天;有时也指万物之本体,如天为万物化生的根源和动力;有时是指具体的天气。这里指什么呢?此前课程中,我们介绍了天地之气的化生。“清气上升为天,浊气降下为地”。这里的天气,仍解说成乾坤开辟之天气更为准确。天气,因是清气上升而成,为阳,故清净光明。对人体来讲,人体阳气上升,头脑也清净光明,人心清净光明,人体的阳气也容易上升,身体也容易更健康些。

“藏德不止”,所谓不止,容易理解,天气为阳,在中国文化中以“乾卦”表示,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是仿天气健运不休而言。不止即是天气健运不休。天生万物,故对万物来讲,天之德大矣。天虽生万物,但无言无形,万物虽在天气的健运下生生不息,但却不知不觉,故天德隐藏而不现。所谓“不下”,是天的作用虽然普覆万物,但天气仍处尊位,故不下。不能说天气下降,天气就在下面,上面就没有天气了。天气的体仍在上面,在尊位,天气的作用是下降的。这个理解起来好像比较困难。犹如大海水,表面上波涛汹涌,深层的海水则是平静的。天气的力量虽然普覆万物,但天气之体仍处“清气上生为天”之位,而没有下过,但天气的作用已经下了,所以下是指天气的作用,不下是指天气的体位。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这一段一般的断句是这样。这样断句,文意很难理解。我个人解说,“天明则日月不明”,连接上句,仍讲天气。“邪害空窍”,则联系下两句“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为什么天明则日月不明?古代医家多解说成天气为大明,日月为小明,大明见而小明灭。因为大明见而小明灭,对现代人来讲,理解实在太困难,所以现在有另一种说法,讲明通萌,萌通蒙,“天明则日月不明”,通假为“天蒙则日月不明”,具体解释成天色昏暗则日月不明。这样解说,文意看起来好像是通顺了。

这种通假的解说看起来很诱惑人,好像一下子就清楚了。以我个人的观点,这是由于不能理解天明的内涵,而牵强之解说。

在这句的解释中,古代医家多解说成天气为大明,日月为小明为是。关键是我们现在怎么理解天气为大明,日月为小明。

下面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本位上尝试来解说一下。在中国文化中,先天八卦代表宇宙化生的过程,后天八卦代表天地万物化生后的后天之用。先天八卦天地开辟,乾卦为天在南,坤卦为地在北,乾坤生坎离,离卦在东为火,坎卦在西为水。天地开辟,万物勘定后,乾坤退位,坎离当家,所以后天八卦中离位南为日,坎位北为月。乾坤为体,日月为用。故后天天气光明隐藏而退位,日月光明而为天地之运用。故天气为大明,日月为小明。

这样解说好像仍然很难理解。我们再用现代语言解说一下。天气光明,天气中含有的能量极高,如果天气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所产生的那个光明比日月光光明要大得多。比如现在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所释放出的能量极为巨大,产生的光明也一样遮蔽日月。那么原子弹氢弹产生的能量是凭空产生的吗?不是,是核物质本身就具有的能量。但这些能量没有激发出来的时候,是看不到的。这正是天德藏,天气已经将能量散布到万物中去了。一旦激发出来,则日月光明都无法比拟。

再如,人之本性,也如天气一样,清净光明,且是大光明,若是开发出自性光明,光超日月。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这几句之所以要放在上节讲述四季气化的文字后,则是由于四季气化都是天地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地气容易理解,天气难以把握,故要将天气重点阐述一下。

继续看下面文句。

如果断句时把“邪害空窍”与“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联系在一起,文意就更容易理解了。

“邪害空窍”中的“空窍”一般都解说成人体之孔窍。但在《道德经》中有讲:“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天地之间,就像风箱一样,气流不断鼓动变化,把天地之间解说为空窍也未尝不可。所以我个人解说,邪害空窍是邪气在天地之间乱作,而对天地之气产生扰乱,故“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阳气者闭塞”,即是天气闭塞不能下降,不能将天气的阳气施予万物。“地气者冒明”,冒明,地气要上升,为邪气所阻,仅冒出地气之光明,不能上腾。整句句意为邪气充塞天地之间,使得地气不能上升,天气不能下降,天地之气不能相交。

故接下去讲天地不交的现象:“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地气上腾与天气合,则为云为雾,云雾为天之精气合地气所成,邪害空窍,天地不交,故“云雾不精”。天气下降与地气合则为露为雨,天地不交,天气不下降,故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这句要恰当地理解,需要理解其中表、施、名的含义。表本义为表木,立木以为标志,引申为标准、规范。施,在这里解释成延续,如《诗·国风·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即为蔓延、延续意。名,这里不能解释成出名,有名,而是解释成种类,如巧立名目,即是指种类。这三个字内涵理解了,那么这一整句即是天地之气交通不能按照正常的规律进行,万物之命不能得到正常的延续,各种树木多会死亡。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藁(稿)不荣”,由于邪害空窍,交通不表,恶气(非正常对万物有害之气)郁积不能发散,风雨则不能按时节而来,白露不能正常下降,茂盛的树木枯槁而不再荣发。菀这里我个人解说成茂盛意,藁有的版本为稿,为枯槁意。菀藁(稿)不荣,正是由于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原本郁郁葱葱的植物不能得天地之气滋养,故枯槁失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邪害空窍,交通不表,恶气郁积而不发,但气郁久必发,一发就会极为严重,故“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之气均不能正常布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道不能正常运行,万物则未央绝灭,还未生长到一半就已绝灭。

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这一长句的断句,我个人的意见,是“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为一整句,“万物不失,生气不竭。”为一整句。如果前后连成一句,则句意无法统一。

“惟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如果天地不交,邪气郁发,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四时之气不正,人感之多生各类疾病。惟有圣人平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虽天地失四时之正序,而圣人自行其天地交泰,顺应四时气化之正令而调神,所以也不会引发因四时不正之气引发的各类疾病。

“万物不失,生气不竭。”万物只有不失四时气化之正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物才会生气不竭,生生不息。若四时气化不正,则是未央绝灭。

从以上解说,则可以明了,这一节之前讲解由于天气地气相合而成四时正常气化,这一节则讲如果天地不和,则四时之气也不能正常布化,所以从文意的联接上来讲,也没有必要移至《生气通天论》里。

好了,我们今天很费力地把这段解说完了。我再重复一下,这是我个人的解说,仅为一家之言。大家应参合历代医家的注解,自己确保理解后再下一定论才好。

我们下周再继续研习后面的内容。



小编:

    请看中医学习群内的讨论。





善济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