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湿蕴热成痢案
原创
2017-04-13
王心远讲述
王老師講座節選
“郑左,40岁。” “暑湿蕴热外迫,内伤积滞不消,身热憎寒,腹中绞痛,大便有脓,气坠不畅,脉虽濡滑按之滑数。急用芳香升降,分化湿滞,仿逆流挽舟法。” 天气比较热,病人有内伤积滞不消,有些饮食积滞,出现身热憎寒,就是这个人特别的怕冷,不是一般的怕冷,而且身上发热,腹中绞痛,大便有脓,是脓血便,气坠不畅,这种情况在夏天是很常见的,我们一般俗称闹痢疾了。实际上中医说的痢疾不见得是西医说的传染病痢疾,也可能是西医说的“重症肠炎”,都有可能。病人大便里面有脓血,白的、红的,排便出现里急后重,不太通畅,肚子里绞者疼。这种情况下诊他的脉,浮取为濡滑,轻轻按之柔细而且还滑,重按滑数。 这种情况就是芳香升降分化湿滞,仿逆流挽舟之法,这就是中医比较深层次的东西了。实际上在夏秋之交,也就是现在公历七月份到八月份之间,这时候就容易犯这些问题,为什么?因为这些时候正是湿重的时候,我们中医说长夏,是湿重的时候。我们现在湿很重,今天是六月初六,应该晒衣服,晒书,但是可惜北京是阴天,晒不了。为什么要晒东西?就是怕受潮,因为湿重。本来这个时候人的消化能力就比较弱,这时候人又贪凉,就爱吃些生的、冷的东西,比如瓜果、梨桃、冰镇啤酒,这些更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运化不及,湿邪积滞。关键外界暑湿邪气很厉害,很容易感受暑湿之邪,导致胃气不开,三焦不力,外来的暑湿与里头脾胃的积滞相结合,蕴育不化,胶着不解,搏结于肠道,阻碍气机,腐败气血,脓血杂下,痢乃成矣,痢疾就是这么得的,就是外来的暑湿之邪加上里头的饮食积滞,导致肠道的气血受伤,出现脓血,往往得痢疾的人跟饮食积滞有关系,所以古人说无积不化痢,越是这个时候吃东西越是要注意,要吃清淡、好消化的、热乎的、温和的、熟的,这是我对大家的一点嘱咐,这是养生之道。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注意,夏天不能吃冰棍,因为这时候外面越是热,身体里头越是寒,冬天外边冷里边热,冬天吃冰棍没事,但是没有人冬天吃冰棍。夏天我们想用冰棍解暑,其实凉的东西解不了暑的,喝绿豆汤是解暑的,但是绿豆汤要热着喝,广东人喝凉茶都是热着喝的,只有热东西才能解暑,人体就是这么复杂,因为你喝热的东西,毛孔越是容易张开,热就容易散出去。而吃凉的东西,再加上冰敷,毛孔容易闭合,热就出不去了,更容易中暑,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人体是很复杂的,不是你喝凉的东西就降温了,不是喝点热的就升温了,不是这么简单的。 病人脉濡滑而数是什么问题?说明暑湿蕴热兼有食积。所以就要解暑化湿导滞兼调气血,这样卫疏暑解湿化则热自清。也就是你不用去清热,热会自清,因为现在这些东西把湿裹在里面,这些东西化开了,热自然就没有了,所以要用芳香祛暑、升降气机、分化湿滞之品把外邪从表驱赶出去,与病势似相逆。本来外邪进来与饮食积滞结合,我们现在让它出去,所以叫逆流挽舟,这是俞嘉言先生提倡的一个方法。 但是俞嘉言先生用的是人参败毒散,这里就不能用这个方子,用了就成为书呆子了,我们要根据病人具体的情况来用他的法。 (1)拟方如下:“葛根二钱 苏叶二钱 炒管桂一钱 炮姜一钱 草豆蔻五分 木香二钱 赤芍三钱 莱菔子三钱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焦三仙各三钱” 葛根辛甘性凉,解肌发散,透暑外出,既能解表又能升清阳。它能升脾胃的清阳,这是君药。 苏叶是辛温芳香的,大家应该吃过,它可以拌凉菜。苏叶本身能理气宽中和胃。 再加上黄芩、黄连就有点葛根芩连汤的意思了。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厚肠胃坚阴止痢疾。 炒豆蔻辛温而燥,是偏温的一个药,能温中化湿。大家知道湿为阴邪,不用温药是化不开的。 木香也是一个辛苦温的,芳香的,而且它能行气,能行窜导滞,健脾胃止痛。 官桂、炮姜都是偏热的药,散寒凝、开湿滞。 赤芍药是一个偏寒的,凉血散瘀,因为你血分有问题,所以用一点血分药。 莱菔子、焦三仙是消积导滞化食的,能畅通胃肠。 这个方子辛苦并用,辛开苦降,调理气机,透邪外出,气血两调,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这是治疗脓血便的诀窍,暑解湿化,热清滞消,气血和畅。 你要是不用这种逆流挽舟之法,也可以用芍药汤之类的,虽然没有那么高明,但是也行,也管用,因为也是调和气血的。 濡脉很重要,它就是告诉你受了暑湿之邪的损伤了,所以濡脉在这儿是一个很重要的脉象。
微信扫一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