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命门、脑元神、心识神及其解剖与生理学本质

 潇湘水云上居 2017-04-13

摘要命门藏先天之精又为元气之所系,就必为元神之宅,因为元神为元精元气所化生。元精元气元神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皆藏于命门,所以命门是五脏六腑之本,是人体的君主之官。从胚胎发生学来看,位于脑髓中央的脑心(间脑)就是《内经》的命门目所藏纳的先天之精,它调控着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体现着元神的作用,所以命门脑元神的本质就是脑心(间脑)。由于心脏本身就具有复杂的精神意识等识神活动,从而使心脏与大脑具有共性而构成了一个功能系统,在这个功能系统中,心脏主血脉的功能为大脑的识神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心脏还从心激素、心磁等多方面遥控着大脑的识神活动,即在这个功能系统中心脏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是心主识神,心识神的本质是心脏与大脑。




关键词:命门 /间脑/元神;  心/大脑/识神;解剖学/生理学


      自明.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后, 100 多年来中医界围绕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一直争论不休, 近二十年来又日趋激烈。如陈士奎强烈呼吁“再不能继续维系错误的心主神明说”,认为“心主神明说的实质是脑主神明”, 并坚决主张“变革心主神明为脑主神明”, 认为“这是中医脑科学理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的科学意义”[ 1] 。张挺、李其忠则直言“神明孰主之争毫无继续进行的必要”[ 2] , 坚持传统的心主神明论。许振国和张继东则相继提出“心脑共主神明论”[ 3、4] , 试图缓解上述两种观点的矛盾。争论的焦点, 不外乎是孰主神明,孰就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孰就是人体的君主之官。                           

       然而神分元神与识神, 元神是指生命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及规律,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要是人体的生理活动; 识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它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要是人体的心理活动。中医界的孰主神明之争主要是指识神而言。精神、意识、思维之识神只是后天生命活动的感应认知过程, 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宰着视听言行躯体运动, 它没有主宰五脏六腑内脏运动的功能, 如心主血脉、肺主气、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水等皆不是精神、意识、思维之识神活动所能左右的, 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理活动, 所以识神不是人体的五脏六腑之主, 即心脑孰主神明( 识神) 之争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体君主之官的问题。

       元神与识神又有先后天之分。元神无思无虑,与生俱来, 是先天生命活动固有的内在机制及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宰着人体的生理活动,是神的高级层次; 识神有思有虑, 是后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及感应认知过程, 无规律可言,并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宰着人体的心理活动,是神的低级层次。

      脑髓有大脑与间脑之分, 大脑的思维意识精神情感主宰着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视、听、言、行躯体运动, 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表现为心理活动, 称之为“识神”; 间脑形似泥丸, 位于脑髓的中心, 称之为“ 脑心”或“内脏脑”( 见图1)。脑心调控着体内一切生理生化过程,掌管着生命进程与衰老,主宰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五脏六腑内脏的生理活动,,是生命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固有程序,是生命活动的最高中枢, 称之为“元神”。

      元神是指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并不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之识神活动, 所以元神与识神有着根本的区别,二者不可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属于后天的大脑识神活动受心血、心磁、心激素的制约, 所以大脑识神隶属于心。脑心元神由先天与生俱来,不应为后天之脏的心所主, 而应由先天之本的命门所主, 因为命门藏精是藏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即元精, 元精化生元气, 元气化生元神, 元精元气元神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是物质与功能的关系,所以先天之元气元神必定由先天之本的命门所主, 即命门才是人体的五脏六腑之主。

      笔者赞同陈大舜“论脑属脏——为五脏之主”的观点[5], 赞同程昭寰“论脑为元神之脏”[6]和李亚明“心主识神, 脑主元神”的观点[ 7] , 他们都是以脑元神来立论脑的主宰地位, 有别于心脑识神之争。朴顺天“ 神有元神识神之分, 元神识神又有体用之分”的观点笔者赞同, 但反对其“心神为体, 脑神为用”的观点[ 8] 。赞同王新华“元神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 识神是生命活动的总体意识”及“识神是元神的表现形式, 元神是最高级主宰, 识神是次高级主宰”和“元神支配识神, 识神反馈元神”的观点, 但反对其“元神藏于心”及“识神调节控制元神“的观点[ 9] 。笔者完全赞同黄澍的观点:“命门脑是人体元精元气元神所产生舍藏的场所”[ 10] 及刘保和的观点: “脑、元神、命门三位一体,讲命门就是讲脑, 也就是讲元神。元神、元气、元精不过是异名同源同类而已”[ 11] ,二者皆明确命门在脑, 元精、元气、元神属于命门脑。这样既阐明了命门元精元气元神三位一体的不可分割性, 又说明了“精成而脑髓生”及“ 脑为元神之府”的脑元精脑元神属于命门的必然性, 所以命门脑元神才是当之无愧的生命主宰, 是人体的君主之官。现综合古今中外之论来阐述命门、脑元神、心识神及其解剖与生理学本质及其相互关系。

      1 命门


    “ 元, 始也”, 元始之精、元始之气、元始之神就是先天之精、先天之气、先天之神。命门所藏之精既是元精, 那么命门就必是元气之根, 就必是元神之宅, 因为元精化生元气、元气化生元神, 三者是物质与功能的关系,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难经》认为命门就是一个集元精元气元神于一体的器官,如《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 元气之所系也”。“诸”从字义上来讲是“众、许多”的意思,所以“神精之所舍”应当分开来理解,神应是指元神,精应是指元精,因为在中医古籍中并无“神精”这一词组。在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的古代汉语中,“神精”应是元神与元精的合称,因为一则其后有“元气”与之呼应,二则命门本身就是一个藏有元精的器官,元精元气有之,元神必在其中。如果当“精神”单一词义而解,一则不符合它的前缀“诸”的字义,二则命门显然不是一个具有“精神、意识、思维”之功能的器官。反过来讲,既然明确命门是“元气之所系”,那么它就必是元精之所在,因为元气为元精所化生,命门既是“元气之所系”,那么它就必是元神之所舍,因为元神为元气所化生,反证与推理前后链接,顺理成章,自成一体。《难经》的“诸”就是指其后的“神、精、气”三者之众,它是前后衔接一气呵成的。众:三者以上才能为众、为许多,所以诸之后绝不是被篡改了的“精神之所舍”之意,而且“诸精神之所舍,元气之所系”充其量是二个涵义,而且精神与元气不搭配也不同类,更构不成三者之“众”,有失它的前提“诸”的字义,所以其文理也就不通。“诸神(元神)、精(元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前呼后应,这是一个元精元气元神三者同类合众的组合,物以类聚,所以诸元精元气元神三位一体皆聚集于命门,命门以先天之势而为“五脏六腑之本”、而为人体的“君主之官”。元精元神需“舍藏”固守,故二者合称,简称为“神精”,以所舍。“神精”,神在前精在后,以示强调元神与元精的合称并区别于“精神”这一词组以及《内经》的“精神之所舍”。命门元精化生元气,所以命门为元气之根。元气运行离不开根,所以元气要“所系”于命门,故命门为“元气之所系”。元精元气元神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皆所藏所系于命门,所以命门是一个集元精元气元神于一体的器官。张景岳在《传忠录》中指出:“元精元气者,即化生精气之元神也”。元精是物质,元气具有物质与功能的双重性,它是维系元精与元神的桥梁,元神是功能,它是元精元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生物学功能的最终体现,元精元气元神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是物质与功能的关系,所以命门既为元精所藏元气所系,就必为元神之所舍,毋容置疑。从《难经》举一反三的观点来看,命门既是元气之所系,就必是元精元神之所舍,所以“命门者,诸神(元神)、精(元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实际上是在完整的表述了元精元气元神三位一体的不可分割性和整体性,并以命门概而言之,其功能强大,冠命门以立脏,所以《难经》指认命门为“五脏六腑之本”是有依据的。《内经》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显然,不能将《难经》的“诸神精之所舍”与《内经》的“精神之所舍”混为一谈,心与命门不可同日而语。命门既藏元精元气元神, 那么命门就必具有构成(元精)脏腑组织的作用而为“十二脏之化源”,就必具有推动(元气)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而为“元气之所系”,就必具有调控(元神)五脏六腑生理活动的作用而为“五脏六腑之本”,所以命门就必是人体的“五脏六腑之大主”,就必是人体的“君主之官”,就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者。

       2、脑元神


      《内经》曰:“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博谓之神”。此“神”便是先天之神,由先天之精而成,谓之元神。《内经》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二者合参,显然先天之精所生的神必附于先天之精所成的脑。两精相搏相成脑髓生而神亦生,所以两精相搏相生之神(元神)必为脑髓所藏。脑与神与生俱来,为先天之本和先天之神,二者是物质与功能的关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是由脑与神的生成所决定的。精成后不是先生“君主之官”的心或“先天之本的肾”,而是先生脑,所以脑是新生命之气(元气)之神(元神)所系所藏之地。

       笔者论证, 元神是脑心的本能, 脑心就是《内经》的命门目所藏纳的先天之精, 其实质是位于脑髓中心形似泥丸的间脑(见图1),脑心(间脑)称之为“内脏脑”,它调控着内脏的生理活动,体现着元神的作用[12、13] 。 人类胚胎早期,间脑的侧壁外突,形成视目系,即《内经》的命门目与脑心在发生学上就存在着渊源关系,二者是一体的。目是脑心的门户,脑心是《内经》的生命之门目所蕴藏的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物质,言命门目就必概括了脑心的内涵,这是目与脑心在发生学上的关系所决定的,所以《内经》的“命门者,目也”意义非凡。脑心位于脑髓中间泥丸宫的中心,泥丸宫由边缘系统所构成,也有人将边缘系统称之为“内脏脑”,而间脑脑心是边缘系统的中心成分(见图2图3)。

     《颅囟经》曰:“元神在头曰泥丸,总众神者也”。总领众神者必是元神,所以泥丸脑心是元神所在。《道藏谷神不死论》曰:泥丸宫“乃元神所住之宫”。泥丸宫是泥丸所藏之宫, 而脑心就是藏于泥丸宫中的泥丸(见图1), 其调控内脏生理活动的本能体现着元神的作用,所以脑心泥丸就是元神所在。脑心是由上丘脑、丘脑、下丘脑及后丘脑、底丘脑组成, 以下试从现代解剖学与生理学来剖析脑心泥丸宫主宰五腑六腑生理活动的元神功能。

图1 间脑形似泥丸是整个脑髓的脑心,命门目通过目系与脑心相联通,其有着发生学上的渊源关系。足太阳起于目,就必起源于脑心,这是由其发生学上的关系所决定的。足太阳起源于脑心泥丸宫生命之室随目系出生命之门目,然后上额、循顶、一分支从百会穴入颅络大脑,以脑心元神之气统帅心识神,然后再下项、挟脊入五脏六腑之俞,以脑心元神之气主宰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


图2 边缘系统的解剖,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边缘系统构筑的泥丸宫。脑心居于泥丸宫的中心,是元神所住之宫

图3 泥丸宫的组成。生理学观点认为,丘脑、上丘脑、下丘脑是泥丸宫(边缘系统)的中心成分。下丘脑是泥丸宫最重要的内脏输出通道

图4  大脑皮层是丘脑脑心的自然延伸,是低级脑部位,切断与丘脑联系时,相应的大脑皮层区域的功能也就完全丧失,说明丘脑脑心(元神)控制着大脑皮层(识神)的整个活动水平。     

      松果体是上丘脑的组成部分位于脑心的后上方它掌管着生命进程与衰老。瑞典科学家发现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与衰老有关这种激素能控制性成熟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等科学家们将实验鼠中老的松果体去掉再植入年轻的松果体,成功地使老鼠寿命延长了倍。脑心就是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也是元神的发源地即命门脑心掌管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长与衰老进程这应是脑心元神调控机体生长壮老的现代解剖生理学证据。

      下丘脑是脑心泥丸宫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脑心的下方, 是脑心泥丸宫调控内脏功能最重要的输出通路(见图3), 借此通路, 脑心泥丸宫调控着垂体——靶腺系统和体内交感中枢——激素系统的功能, 从而宏观上体现着温煦推动激发调控五脏六腑一切生理活动和主持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的作用, 这正是位居脑心的元气元神所发挥的作用。高亮综述近几十年来大量的生理学实验资料后认为, 人体阳气的实质就是受更高一级中枢控制的下丘脑-垂体-靶腺系统和下丘脑-体内交感中枢-激素系统及其控制下的功能活动, 高亮并从现代病理生理学和补阳方药的现代药理学论证了这一观点[ 14] ,所以, 以下丘脑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脑心泥丸宫应是命门元阳之气的发源地。脑心(间脑)泥丸宫(边缘系统)通过其下丘脑既定固有的神经分泌机制调控着一系列复杂的代谢活动和内分泌活动, 是促使人体生理生化进程并有自身活动规律和生物程序的重要生命中枢, 体现了无思无虑的元神主持生理活动的作用,  这应是李亚明博士“脑元神主宰生命活动”[ 7] 的解剖生理学证据。

      丘脑是脑心的主要内容, 占据着大部分脑心。丘脑是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纤维传入传出冲动信息汇聚和整合中枢, 所有的大脑皮层区域均与丘脑有直接的神经纤维传入传出往返联系, 无论从解剖和功能上都几乎可以认为大脑皮层是丘脑的一个大的延伸部分(见图4), 切断与丘脑联系时, 相应的大脑皮层区域的功能也就完全消失, 说明丘脑控制着大脑皮层的整个活动水平[ 15] 。这应是陈大舜“识神( 大脑) 产生于元神( 脑心)”和王新华“元神(脑心)支配识神(大脑)”及“元神(脑心)是最高级主宰,识神(大脑)是次高级主宰”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证据。这还表明, 虽然“精成而脑髓生”, 脑髓是由先天之精凝聚而成, 但丘脑脑心应是先天之精的根本所在,所以“精成而脑髓生”应精确为“精成而脑心生”。

       从感觉器官( 视觉、听觉、味觉、温觉、触觉、痛觉) 到达大脑皮层的所有神经通路都要经过脑心中的丘脑( 惟嗅觉是通过泥丸宫的旁嗅区和嗅额区) ,在此分类整合、换乘不同的神经元, 再把整合分类过的各种信息通过转换后的神经元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15] , 才能引发大脑皮层做出相应的感觉意识等识神活动, 这就说明以丘脑为主要内涵的脑心元神潜在控制着大脑皮层有思有虑的识神活动。丘脑是枢纽, 是整合中枢, 整合中枢就是指挥中枢, 所以丘脑脑心就是大脑皮层的控制中枢。这应是李亚明博士“识神以元神为基础而发挥作用, 并受元神潜在制约”[ 7] 的解剖学证据。脑心还通过其下丘脑调控着五脏六腑的一切生理活动, 这应是程昭寰教授“脑元神统帅着心识神并是协调控制诸脏器和保证机体高度有序性的生命中枢”[ 6] 的现代解剖学证据。现代医学证实,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子遗传物质中, 其基因( 元精) 的程序性表达( 元气) 、调控( 元神) 决定了机体一切生理生化过程,并使人的生、长、壮、老等生命活动犹如一个既定固有的生物程序, 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16] 。目前所知, 脑心中的上丘脑( 包含松果体) 、丘脑、下丘脑控制着机体的一切生理生化过程和生长壮老之生命进程, 它有着先天生命活动自身规律的固有程序和生物节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 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子遗传基因( 元精) 应是蕴藏在脑心, 所以脑心应是先天之精的精髓所在, 也应是元气元神的发源地。

       3、心识神

       生命活动分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生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心理活动是生理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元神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调控着生理活动,是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主宰;识神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调控着心理活动,是生命活动的次高级主宰。

     



《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之所以为“君主之官”是因为其“神明出焉”,但“神明出焉”应为聪明智慧出焉,“明”是外显外露的意思,是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心不是生命的最高主宰,不能成为人体的“君主之官”。识神主外而出焉是无规律可言的,元神主内不出是其固有规律的本性。如果心因“神明出焉”而为“君主之官”的话,也只能认为心主识神是一个具有主宰躯体视听言行的“君主之官”,是一个主宰心理活动的次高级主宰,是神的低级层次。《内经》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许多教科书对此的解释是心因藏“神”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此言差矣!这个“精神”显然是指精神、思维、意识之识神而言,它只是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之心理活动,焉何能主宰五脏六腑生的理活动?岂不牵强附会?所以这个心不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不能成为人体的君主之官。更何况心与五脏是五行生克的关系,五行无常胜,且心血尚需肾精的滋养,肾精亏则心血虚,且心火又被肾水所克,所以心主不了五脏六腑内脏的事。

     “精神之所舍”与“神明出焉”是同一个概念,是指识神而言,它不能成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和“君主之官”的依据。《内经》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依据是心为“精神之所舍”,《难经》认为命门为“五脏六腑之本”的依据是命门为“诸神(元神)精(元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相比而言,后者的依据更令人信服。且命门为“先天之本”,及命门为“诸神、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及命门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及命门足太阳“总领诸经”,及命门足太阳经入五脏六腑之俞的证据链使得命门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之大主”、为人体的“君主之官”,应毋容置疑。心与命门是无法比拟的。

     《内经》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心神也仅仅是五神志之一,而且与魂、魄、意、志一样应是在五脏的范畴之内,与五脏是平等的五行生克关系。五脏各有神,如在肾为志,在脾为意,在肝为魂,在肺为魄,在心为神,心神也仅仅是五神之一,由于脑心主宰五脏六腑内脏的活动,所以它们在脑心元神的统一主宰下,分别主宰相应的局部器官,所以心神不是最高之神,不能是五脏之主。《颅囟经》曰:“元神在头曰泥丸,总众神者也”。所以五神志之“众神”应为脑心元神所主宰,其中包括心神【3】在内。况且《内经》的“心藏神”是由“心藏脉,脉舍神”所决定的,“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显然是先有心主血脉的功能,才能有神的舍藏,如果心脉虚,脉不舍神,就会出现神志恍惚之症,所以这个神是后天之神,并受心血的制约,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神,所以不能因“心藏神”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再如“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与“心藏脉,脉舍神”是同一个层次上的概念,所以“心藏神”之神与魄、魂、意、志一样,它们皆取决于各自脏的功能,并表现出相应脏的特性。《内经》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很明确,心是一个认识外界事物和处理外界事物的神明智慧之官。接下“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谋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它只是一个对外界事物认识和处理的识神过程,所以任物者心只是一个主宰外界事物的器官。《内经》:“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生之本”差矣,心血心火皆不能化生五脏六腑何以言生命之本?“神之变也”也只是指精神意识思维之识神的无规律变化而已,元神是有其固有规律和机制的。再参合《内经》:“夫精者,生之本也”,先天之精藏于命门是生命之本,毋容置疑,即此“生之本”可以推翻彼“生之本”,心为“生之本”没有依据,人不可能有两个“生之本”,命门元精化生的元气元神对生命的作用是心血无法比拟的。

       赵献可“心得命门而神明有主”,心识神尚需命门脑心元神的支持才能够聪明智慧出焉,显然这个“心”不是人体的最高主宰者。《孟子.【4】告子上》曰:“心之官则思”,心只是一个思维的器官。《荀子.解蔽》曰:“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心只不过是一个躯体(形)视听言行智慧神明出焉的君主之官,是一个心理活动的次高级主宰者。否定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否定心是人体的最高主宰者,我们试以心主识神的观点来看待心:

      胎体出世后, 大脑才开始对外界有感应认知的识神活动, 所以有思有虑的识神为后天。识神是大脑的后天活动, 本源于大脑却隶属于心, 这是因为心主血脉为大脑的识神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现代医学证明, 脑髓占体重的2.5% ~ 3%, 需血量却占用了全身心血量的16% ~ 17% , 耗氧量占用了全身的20% ~ 50%。如果再以单位重量相比较, 大脑皮层( 灰质) 的血循环量是大脑髓质( 白质) 血循环量的3~ 4 倍, 而且大脑皮质细胞在整个脑神经细胞中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 心血停运1s~ 3s 即可影响到识神活动( 眩晕) , 停运5s~ 10s 即可造成识神活动的丧失( 晕厥) , 停运5min~ 8min 即可造成大脑皮层的永久性损害( 植物状态) 。心跳骤停抢救过来的植物人就是明证, 它只是大脑皮层对外界感应认知的识神活动丧失而已, 而脑心调控脏腑生理活动的元神功能仍存在。对大脑中动脉出血严重影响到其皮层支动脉下部分支血供而抢救过来的植物人也是明证, 大脑中动脉皮层支动脉下部分支血供缺如即可造成失语、失读、失写、失用、失认及体像障碍等识神活动的丧失。于此可见, 大脑皮层的识神活动对心血的盈亏最为敏感, 必有赖于心血濡养方可成其功用,所以应是心主神明。同为后天的心血与识神息息相关, 须臾不可分离, 如此紧密的联系使二者整合成了一个功能系统,在这个功能系统中,由于心血的量变就能够即刻影响到识神的活动,所以大脑皮层的识神功能隶属于心, 心主神志, 如此以支配认识和处理一切外界事物,显然,这也应是《内经》“心藏脉,脉舍神”的现代医学证据。

       最近有实验表明, 心脏很可能具有判断和思考能力,美国医学家依纳佳米研究表明,心脏可根据人体需要来控制其他器官尤其是大脑的血量调整, 松弛血管影响血压, 同时心脏还具有分泌“心激素”的作用, 它的作用之一是帮助大脑思维, 如果缺乏心激素, 人就会反应迟钝。另外, 这种激素能把心脏指令传到全身, 包括大脑,使人体具有整体的协调功能。心脏能够及时调整大脑血量,帮助大脑思维,协调视听言行的整体行为,这是心主识神的证据,这是“心主脉,脉舍神”的现代医学的证据链。

      Mohamed Omar Salem 教授17在《心脏,意识与精神》一文中对于心脏与大脑神识的关系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心脏能够直接向大脑发出信息,使其不但能够理解,而且能够遵照执行18,这是心主识神(大脑)的直接证据;神经生理学家发现一种神经通道与机制,通过该机制心脏能直接抑制或促发大脑的电活动19;这也是心主大脑(识神)的直接证据。在广泛研究后,Armour 于1994 年提出“心脑”的概念,Armour 认为心脏具有自己复杂而精巧的神经系统,就如一个“微型脑”故名为“心脑”。心脑可以使心脏独立于大脑之外而完成许多复杂的精神意识活动,例如学习、记忆,甚至感觉与认知,这一则说明心脏本身就具有识神的作用,二则说明心脏与大脑有共性,所以二者构成了一个功能系统。在这个功能系统中,由于心脏本身就具有复杂的精神意识活动,其又能够直接向大脑发出信息使其理解执行,并能够直接抑制或促发大脑的电生理活动,再加之心脏能够调控大脑最为敏感的血量从而掌控大脑思维,所以这应是心主大脑(识神)最为有力的现代医学的证据链,这也说明在心脏与大脑构成的这个功能系统中,心脏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是心主神(识神),并用“心”来表述心脏与大脑这个功能系统,如“心想”“心思”“好心”“坏心”等,皆是指思维意识之识神活动。在心脏与大脑构成的这个功能系统中,由于心脏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朴顺天“心神为体, 脑神为用”的观点仅适用于识神这个功能系统。心脏神经系统包含大约40000 个神经元,称为感觉神经突(sensory neurites),通过这些神经心脏可将信息传入大脑髓质及更高级中枢,高级中枢可以进一步影响信息的接收、决策以及其他认知过程20-22,这个内脏感觉神经信息应是传入至脑心(间脑)泥丸宫(边缘系统),因为脑心泥丸宫是内脏感觉信息反馈的最高中枢。反馈至脑心泥丸宫的心脏神经感觉信息与决策等认知过程有关,那么脑心泥丸宫就必然要发出对心脏相应认知过程的调控信息,说明心脏本质就具有决策等认知识神的特性。正因心脏具有相对独立的神经系统使得心脏移植成为可能并在移植后表现出新的移植体的个性23,这是心脏本身具有识神特性的客观佐证。有研究认为:心脏与杏仁核(amygdala)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心脏传入神经信号能直接影响杏仁核的活动,杏仁核被认为是处理情感、行为、免疫、及神经内分泌反应的关键中枢24,而杏仁核是泥丸宫的组成成分(见图3)。泥丸宫调控着内脏的生理活动,心脏感觉传入神经信息与泥丸宫杏仁核处理情感、行为的功能相关,说明心脏本质就具有识神的特性。泥丸宫的情感、行为内脏中枢既接受来自心脏的感觉传入神经信息,就必然要发出对心脏相应的情感、行为调控信息,说明心脏本身就具有情感、行为的识神功能。自1983 年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peptide, ANP)被分离后,心脏亦被视为一个内分泌腺体。ANP 广泛分布于血管、肾脏、肾上腺及绝大多数大脑调节区域,业已有研究证明ANP 与焦虑等情感因素有密切关系,能够抑制胆囊收缩素(CCK-4)所引起的焦虑25,这是心主识神的又一佐证。1988 年,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在猪脑中被发现,虽然目前认为在人类其主要由心室分泌,但亦有研究证实其可能与ANP共同在心脑交通中起双重调节作用26。另外亦发现心脏内存在有一种“内源性心脏肾上腺素”(intrinsiccardiac adrenergic, ICA)细胞。该细胞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类神经递质(原来认为该类递质仅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二者皆证明心与脑的内分泌激素在情感识神方面的密切相关性,这也是心脏与大脑构成一个功能系统的佐证。晚近,又有研究指出心脏能分泌催产素(oxytocin),一种认为除了分娩与泌乳外,亦与“爱”、“认知”等情感因素相关联的激素。心脏中催产素的含量被发现与大脑中一样高27,再次证明了心脏与大脑在识神方面的共性。心脏电磁场在所有器官中是最强的,心磁场约比脑磁场强500 倍,因而能在全身的信息同步中占据主导地位,亦即心脏磁场可干扰、调控大脑磁场而达到调控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作用[17],这是心主识神(大脑)的又一证据。另外还有证据表明此种在“识神”(无独有偶,西方称为conscious awareness,直译即为“识神”)支配下的心脏电磁场或能量场能够影响个体的,甚或社会的关系[28]。心脏识神的本质特性支配下的电磁场必将遥控大脑识神的电磁场而彰显心主大脑(识神)的作用。

       可见, 种种迹象表明,心脏是从心血、心激素、心磁等多个方面紧紧地影响着大脑的识神活动, 如此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心脏和大脑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功能单位,但以上证据表明是心脏调控大脑,所以是心主识神(大脑)。李今庸教授论证: 心脏移植引起的性格行为之改变是心气上入于脑, 而大脑果受心气支配的有力证据[29]。笔者认为, 心气应是包括心激素、心磁在内的诸种因素。《说文解字》云: “ 思, 睿也。从心从囟”。囟是指大脑而言, 说明思维智慧与心和大脑密切相关, 是大脑的本能, 但需心血的濡养和心气的支持, 方可成其功用, 故从心从囟, 心囟( 大脑) 共主神明( 识神) 。可见早在我国的古代就已认识到思维、智慧是心和大脑的共同作用,把心脏和大脑视为一个聪明智慧的功能系统。但先从心,后从脑,先入为主,心占据主导地位。“心之官则思”,用心来表述和概括这个功能系统,如“心想事成”不能说成是“脑想事成”,“心理活动”不能说成是“脑理活动”,“耗尽心血”不能说成是“耗尽脑血”,“费尽心思”不能说成是“费尽脑思”,“呕心沥血”不能说成是“呕脑沥血”,种种,皆客观的、现实的反映了心与思维及大脑的耦合关系。实际上“费尽心思”说明了心脏本身就具有思维的作用,“呕心沥血”一方面说明了心脏本身就具有用神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心血对思维意识的重要性,这既是社会实践表述的需要和社会哲学表达的需求,也着实是心脏本身就具有识神的作用并具有调控大脑思维活动的作用。这确实是几千年来社会实践所观察和表达出的真正心声,也是心脏与大脑这个功能系统本质的、客观的真实反映。

      “心藏脉,脉舍神”。“脉”除了包括心血的内涵外,也应包括了心激素、心磁等心脏的其他内涵,因为“脉舍神”是由心血、心激素、心磁等综合因素多方面共同完成的,在古代不可能认识到心激素、心磁等因素,或以心气、脉气描述之,故概以“脉”而统筹之,实含有心激素、心磁等的作用。若与“肝藏血,血舍魂”而言,显然“心藏脉”不单是包含了血,实含有更多的内涵以舍神。

      4 命门脑元神与心识神的相互关系

      神主宰着生命活动, 所以主宰就是神的特性。主宰就是调节与控制, 所以调控就是神的特性。那么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调控特性的器官就应是神的实质所在,因为没有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功能。现代医学证明,脑髓( 中枢神经系统) 调控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体现着神的特性, 所以神的实质应该是脑髓,毋容置疑。然而生命活动分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两个方面,大脑调控着视听言行之心理活动,称之为“识神”,脑心(间脑)调控着五脏六腑之生理活动,称之为“元神”,所以识神的实质应是大脑,元神的实质应是脑心,毋容置疑。[30]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中,由于心藏脉,脉舍神,大脑皮层的活动与心血的盈虚息息相关,须臾不可分离, 心血是大脑识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把大脑的识神活动归属于心,如此把大脑和心整合为一个机能单位,并且用“心”去表述它们的生理功能。由于脑心是中枢神经系统分子遗传基因的根本所在,是命门所藏的先天之精,又由于命门目与脑心在发生学上的不可分割性和形态学上的相关性,所以把脑心这个先天之精归命门所藏并整合为一个机能单位,并且用“命门”去表述脑心的生理功能。这就是中医将人体的形态学与生理学的有机统一并整合为系统的整体观念。

       识神产生于大脑, 元神产生于脑心, 所以神有识神与元神之分与脑髓(神)有大脑(识神)与脑心(元神)之分有着共同的解剖形态学基础和生理学基础。《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 “神明之体藏于脑, 神明之用发于心也”, “元神在脑, 识神在心。脑中元神, 体也; 心中识神, 用也”。元神阴涵为本, 由元精转化藏于脑心归命门, 是生命之本,主持生理活动, 所以“神明之体藏于脑”, “脑中元神, 体也”。识神阳用为标, 源于大脑舍于血脉属于心, 以感应认识外界( 任物) 和支配处理一切外界事物( 处物) , 主持心理活动,所以“神明之用发于心也”, “心中识神, 用也”。《医学衷中参西录》实际上是精确的概括了脑心元神与心识神的体用之分。实际上“心神为体, 脑神为用”与“脑中元神, 体也; 心中识神, 用也”两种观点均符合实际,只不过前者适用于心脏与大脑构成的心识神系统,后者则适用于脑心元神与心识神的相互关系,所以临床观察出现的两种相反观点就可以得到解释了。然而,心识神的体用之分是低级层次,脑元神的体用之分是高级层次,它涵盖了心识神系统。元神内守于命门脑心, 下络五脏激发五脏功能才能有五脏的自主运动,如元神下络心脏, 心才能有自主节律而不受后天人的意志支配; 元神下络于肺, 肺才能有自主呼吸; 元神下络于肝, 肝才能有自主疏泄; 元神下络于脾, 脾才能有自主运化;元神下络于肾, 肾才能自主体内津液的输布与排泄。元神附合于五脏, 五脏不受人的意志支配而自主运动的功能正常, 才能有五脏神的产生, 五脏神则外司其职,如元神支配心主血脉的自主节律正常, 才能使心识神灵而不虚, 心识神则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任物”(感应认识外界, 接受外界信息) 和“处物”( 支配视听言行躯体运动以处理一切外界事物) ,这是心理活动, 如果脑心元神司主心脏的自主节律失司, 致使心律失常, 脉不舍神,便会有神识恍惚, 惕惕不安之识神病证。再如肝主疏泄的自主功能正常, 才能有“魂”的守舍; 肺主气的自主功能正常, 才能有“魄”的悲壮; 脾主运化的自主功能正常, 才能有“意”的思虑; 肾主藏精( 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以藏后天之精[ 12]) 的自主功能正常, 才能有“志”的伎巧。脑心元神内主心肝肺脾肾的自主功能失常, 便会有神( 识神) 魂魄意志的外在失守。

       脑心元神需有后天之精的充养,亦即还需有内部信息的支持才能使其神用有方, 以调控随时可变的内部环境。由于脑心泥丸宫主理内脏的生理活动, 所以内脏器官的活动信息应主要反馈到脑心泥丸宫, 以激发脑心泥丸宫发出相应的调节控制信息, 调控信息通过脑心泥丸宫中的下丘脑这个内脏通道来调控内脏的生理活动, 以适应内部环境的变化。脑心泥丸宫没有内脏感觉信息的反馈与支持, 就不可能有内脏运动信息的产生,就不可能有元神生命活动的继续。笔者论证, 五脏六腑内脏的活动信息( 精气)是皆上注于目睛命门脑心泥丸宫的, 经过脑心泥丸宫的综合分析处理后转换成指挥控制信息( 阳神之气) , 后者起于脑心泥丸宫(“气出于脑”),通过目系出生命之门目(“阳气出于目”),然后随起源于目睛命门脑心的足太阳经的运行入十二脏之俞, 从而调控机体内部的一切生理变化[ 12] 。脑心元精化生的元气元神通过起源于脑心泥丸宫的足太阳经从生命之室随目系出生命之门目, 沿额上行, 在头顶部入颅联络于大脑, 以脑心元神之气统帅心识神, 这应是脑心元神控制大脑识神活动的经络学证据(见图1),足太阳从头顶部复出后分两支沿项后两侧下行, 挟脊入十二经之俞, 从而将元阳之气注入十二脏, 才得以发布于全身各处, 以实现元气( 命火) 推动激发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从而体现统领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元神作用,这也是命门目为五脏六腑之本的经络学证据。

       大脑识神虽有赖于心血和心气的培养, 但还需有外界信息的支持才能发出相应的识神活动,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躯体感觉器官的视觉、听觉、味觉、温觉、触觉、痛觉的感觉传入信息都要经过位于泥丸宫中心的脑心( 惟嗅觉是通过泥丸宫的旁嗅区和额嗅区) , 在此经过整合, 区别分类其不同的信息, 指令其转乘不同的神经元, 然后再分别投送到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才能产生相应的感觉意识等识神活动, 从而产生相应的躯体运动传出信息, 以支配机体视听言行等躯体活动, 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大脑没有外界躯体感觉信息的支持, 就不会有躯体运动信息的产生,就不会有识神活动的继续, 如同聋哑人没有听觉信息的传入, 就没有语言运动信息的产生一样。人体最敏感的感知器官是耳、目、口、鼻、身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清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其别走于耳而为听; 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 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窍窍通于脑, 所以三百六十五络罗列视、听、味、嗅、温、触、痛等感觉, 皆聚集于头面空窍而入脑心泥丸宫, 以便产生相应的感觉和运动。《东医宝鉴》说: “头为天谷以藏神”。“天谷”即泥丸宫, 为元神所居之处。又说: “天有九宫, 脑有九瓣,九宫罗列七窍, 应透泥丸宫, 日则接于物, 夜则接于梦”。九宫罗列七窍之信息, 集中反馈至位于脑髓中央脑心元神所居的泥丸宫, 泥丸宫中的元神根据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痛觉七种感觉器官反馈来的信息, 经过整合处理后发送到大脑皮层,才能使大脑皮层做出相应的“日接于物, 夜接于梦”的识神反应, 以支配认识和处理一切外界事物。

      识神主外,主神志,它以元神为基础并受其潜在制约,有赖后天心血和心气的培养以及外界信息的支持,以感应认识外界,表现为由“任物”到“处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并随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神的低级层次,是次高级主宰。元神主内,主宰生命,它以识神为功用,并受其良性调和,有赖于后天之精的培养和内脏信息的支持,以协调统领五脏六腑包括心脉在内的一切生理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神的高级层次,是最高级主宰。这与大脑皮层实际上是低级脑部位,脑心(间脑)是高级脑部位的现代医学观点相一致。所以,完全丧失大脑皮层(识神)只能导致机体成为植物状态,生命(元神)仍存在,所以心神不是生命的最高主宰者。脑心元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人体生命的最高主宰者。

       笔者论证, 足太阳是起源于目睛命门脑心的经脉, 是传导脑心主持五脏六腑内脏运动信息的经脉; 督脉是起源于大脑的经脉, 是传导大脑主持视听言行躯体运动信息的经脉。脑心元神通过起源于它的足太阳经内连五脏六腑之俞而调控着内脏的生理活动, 大脑识神则通过督脉调控着视听言行躯体器官的心理活动[ 31] 。所以, 督脉既是大脑识神的经脉, 也就是心识神的经脉, 心神是通过督脉以“处物”的,这应是心神处理外界一切事物的经络学证据。足太阳及五脏六腑内脏器官的生理活动和督脉及视听言行躯体器官的心理活动虽然分别受脑心元神和大脑识神的调控, 但二者在机能上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如足太阳从头顶入颅络大脑, 以脑心元神之气潜在制约着大脑督脉的视听言行之心理活动; 受大脑意志控制的另一支督脉与足太阳同出于目内毗, 上额循顶下项与足太阳偕行挟脊同入五脏六腑之俞, 以大脑识神之气潜在影响着脑心足太阳的五脏六腑之生理活动,如激动、兴奋、惊吓等识神活动刺激引起的内脏自主心率的变化。从现代医学来看, 视听言行之心理活动与五脏六腑之生理活动分别受躯体运动神经( 周围神经) 和内脏运动神经( 植物神经) 的调控, 而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的最高指挥中枢分别是大脑和间脑, 即元神与识神这两大内外调控机制在现代医学中是清晰可见的, 元神的实质是: 间脑——内脏运动神经——内脏器官的生理活动, 它主宰着生长壮老之生命进程; 识神的实质是: 大脑——躯体运动神经——视听言行的心理活动, 它主宰着外界一切事物。元神主内, 识神主外, 但是间脑( 元神) 控制着大脑皮层( 识神) 的整个活动水平, 这与脑心元神潜在制约着心识神的观点是完全相吻合的, 所以生命的最高主宰应当是脑心元神。然而脑心( 元精) 与元神是物质与功能的关系, 它只是藏于命门目的元精与元神, 所以朱文锋的“略论脑当另立为脏”[ 32] , 程昭寰的“论脑为元神之脏”, 陈大舜的“论脑属脏”, 皆是指元精和元神而言。元精和元神怎能为脏? 笔者认为, 应当冠之以命门立脏, 方可名正言顺, 因为脑心元精为命门目所藏, 其实质是由于命门目所藏的脑心元精为元始物质( 遗传基因) 而使命门为人体的“十二脏之化源”(《类经》) , 又由于命门所藏的脑心元神调控着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而使命门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之大主, 为人体的君主之官,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主宰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