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已经四百多岁了;他,要整容了;他,就在咱们新乡

 孙红洲 2017-04-13

全媒体记者 | 赵耀奇 周曦


四百余岁还整容    必须的


人要青春永驻,需要整容,古桥也不例外。位于新乡县的合河桥,今年已经四百多岁了,在文物部门的多方努力下,如今已经开始整容。



这就是合河桥,4月11日,记者见到它时,它正在接受“整容”手术。如果桥有生命,合河桥绝对想不到:它四百多岁了,还能享受这样的手术。虽然和著名的1400多岁的赵州桥相比,合河桥还算年轻,可惜他没赵州桥那样注意保养,早已是老态龙钟,肢体不全。从文物部门给记者提供的照片中,可以明显的看到合河桥几乎快成了危桥。



桥体破损、桥面坑洼、桥上栏杆全无,虽然看着千疮百孔,但是并没有人因为合河桥衰老而嫌弃他,反而倍加珍惜。合河桥是国内现存不多的7孔石拱桥,长47米,宽6.5米,高6米,据资料记载,河南省现存如此规模的石拱桥只有两座。除了稀少,合河桥的承载力同样让人惊叹。


四百年来,它默默矗立在卫河源头,肩扛着新乡县和辉县人民来往的脚步,俯视百泉水自此流入卫河。虽然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卫河源头水流改道,不再从此供给卫河,但合河桥从五孔变成七孔的经历,依然在诉说着卫河航运曾经的辉煌。


作为卫河源头的第一座桥,合河桥饱含古人造桥技艺的精湛,承载着航运历史的过往,如今早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2008年开始,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就多方努力,呼吁保护合河桥,今年终于如愿以偿。

 

相约5月底  术后“合河桥”更靓丽


此次修缮,将力争恢复石桥原貌。未来合河桥不仅仅再是一条连接新乡县辉县的交通要道,也将成为一个旅游观光的去处。


记者从新乡县文物管理所了解到,本次合河桥不仅仅是修缮、加固、还原本来面目,他们在设计时,还将此作为一个景点来规划。


卫河源头已经改道,未来他们计划,重新引导卫河源头的水源流经合河桥,此前的这座桥作为分流桥,也承担水大时的分流任务。经过规划,合河桥将不仅仅是文物,也将成为休闲景点。本次合河桥修缮投资140多万元,原定4月份完工,但是考虑到修复需要完美还原原貌,加上合河桥南侧两旁的雁翅部分需要拆迁,工期有所延后。



合河桥现存的三个吸水兽雕刻精美、寓意丰富、保存完好,一旦桥体修缮完好,再加上桥下引来的清澈碧水,相信这里将成为新乡人追溯卫河源头、品味卫河历史的上好去处。

 

纯手工修缮合河桥   一根石条要凿10万次 


给文物整容,不像给人整容。人整容是咋好看咋来,文物整容则是恢复原貌,对合河桥的修缮绝对可以用“纯手工”来形容。这石桥的维修匠人中,我们记者发现了一位年龄最长的,他做的工作,可以说是不仅是力气活,更是个手艺活。


文物修缮讲究修旧如旧,说得直白点就是恢复原貌。而且,合河桥的修缮几乎上是“纯手工”。就拿修缮桥面栏杆来说,这些石条上的花纹,要靠干活的老人一锤一锤的凿出来。


干这事的都是老年人,他们来自辉县,最年轻的60岁,年纪最大的李长贵老人,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但是举手抬足之间,力道依然十足。石条四面都要凿出这样的道道来装饰,凿一条道,4斤重的铁锤需要抡下200次,一条石条凿好最少也需要一天半。



粗步算下来,一个凿好的石条需要抡锤10万次。凿石条不仅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老人们凿石条时,不需卡尺划线,全拼感觉,就能将凿出的石条道道整齐划一。


李师傅从20多岁就在辉县当石匠,一晃五十年过去了,如今的他依然没有收到徒弟。在叹息如此技艺后继无人之时,他用余生坚守,用传统技艺再给文物修缮出把力。



更多新闻


河南新乡创建文明城市纪实:以百姓为心

母爱如海,新乡母亲割肝救子只为儿子新生!

中招体考,评分标准又提高了? 篮球最热 足球有点冷


编辑 | 王倩倩


| 商务合作电话:0373-3832663  18338935353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