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的“本”和“末”(上)

 清醒4321 2017-04-13
人生的“本”和“末”
郭继承
某一天,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坦白的告诉我:老师,你讲的那些文化、经典、历史等等,都还好;可是你想过吗?这些东西看起来很美好,可是对于我们现实的生活又有什么用呢?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生活的好,我们面临最现实的压力就是缺钱。对于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那些经典、文化、历史,真的有用吗?
坦率的说,我要感谢这位直率的朋友。他的建议提醒了我:任何一个文化,如果希望真正能够赢得信众,能够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必须能够切实的满足老百姓生活中最现实的问题。反之,如果一个文化形态和老百姓的生活毫无关系,或者关系不大,那么,这个文化也就到了淡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有了这样的体悟,今后我在从事文化教育和推广工作的时候,要自觉的把文化的智慧与人的成长和提升结合起来。一句话,人类的经典绝对不是用来瞻仰的文物,更不是附庸风雅的装饰,而是真正滋养人们生命的活力之源。只是,很多人在关注经典文本的时候,很少真正和人生的成长、觉悟、提升结合起来,从而把一个生机勃勃的经典变成了远离生活的枯燥的文本。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文化的经典既然不但是学术研究的对象,而是滋养人们生命的智慧之源,那么,人们又如何体会经典的魅力和现实价值呢?
大家去公园看风景,各种珍奇的花草,以各种的绚丽和灿烂装点了公园美景。可是,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些绚丽的花朵之所以能够开的灿烂,是因为有根脉的支撑。正是根脉的发达,能够把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供给给花朵,这花才能开的绚烂,这树才能真正枝繁叶茂。正如同我们看一个人,我们所看到的是这个人生活的有尊严,万千宠爱,有地位,有钱,有身份等等。这些则如同公园里的枝繁叶茂,绚烂花开。当我们在注意一个人拥有金钱、地位、尊严等等的时候,我们可否想过他们为什么能够拥有这些光环和魅力呢?这才是枝繁叶茂背后的“根脉”所在,才是一个人之所以成功的真正原因。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光环,诸如“地位”,“金钱”,“荣誉”等等,其实是一个人的“末”;而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才是真正的“本”。一个植物,只有“根脉”发达,才能枝繁叶茂;一个人只有君子务“本”,才能拥有“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人生风景。
对于什么是人生的“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总结起来,所谓的人生之“本”,就是支撑一个人不断努力、奋斗的根源和支撑;是一个人无论遇到什
么样的考验都能够勇往直前的力量之源。但如果集中起来说,人生的“本”,就是“人格”和“智慧”。
一个有人格的人,知道自己的使命和担当,能够真正胸怀大众,放眼世界。一个有智慧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从容中道,都能够找到恰当的应对之道。一个有使命的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知道拿捏分寸,该退则退,该进则进,做事恰到好处。如果合成一句话,有“本”的人,是一个“安心”的人,是一个拥有使命并有智慧承担责任的人。而相比较今天的教育,太多的人拥有很多让人羡慕的荣誉:名牌大学毕业,各种学位,各种奖励等等。可是,人生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我们如何正视和应对生命的各种挑战?等等诸如此类现实问题,却不知所以然。结果是面对未来,心里空空;面对现实问题,各种茫然、迷惑、纠结、困顿。正是这种状态,导致我们的生活风气急功近利,缺少真正的远见和大智慧;喜欢沉浸于各种虚荣和攀比之中,患得患失,从来不追问生命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结果,很多人看似忙忙碌碌,实则空虚无聊,心灵难得片刻宁静;当今社会的很多“繁忙”,并不是真正的有追求,不过是将自己空虚的心隐藏在各种忙碌中,聊以安抚那一刻没有终极追求而在迷茫中奔驰的寂寞。
那么,如何培养我们的人生之本呢?阅读人文经典就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我们以中华文化的经典为例,来探讨一下这些经典如何滋养了人生之本。中华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仅有的历史未曾中断的文化,其经典多多。我们为了说明问题,只是择其中几部书为范本,从而说明阅读经典与培育人生之本的关系。(再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