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桥映绿水,诗情入碧波

 云中公子 2017-04-14
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

    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王士祯《冶春绝句》

  

    顺治十六年春,扬州城等来了王世祯。

    少年缓带轻裘,自城中打马而过。春风又绿江南岸,桃红初绽。王世祯所经之处,皆浮动着一缕素淡的桃花香。

    他沿着碧水缓行,见鸭群三五游走,几片羽毛落在湖面上,随花瓣顺流而下。不远处,一弯红桥横跨水波,桥畔绿柳摇曳,点点若女子细长而缱绻的眉眼。

    早在年少之时,王世祯便循着前人的足迹,将心底的扬州城细细勾勒。他想象那烟岚笼罩下的二十四桥,耳畔似有萧声萦绕;他描摹那滚滚流淌的运河之水,一笔便可绘尽历史枯荣。

    25岁这年,携着满心向往,王世祯前往扬州出任推官。

    在此之前,他的才名即已流传开来。游历济南时,他曾于大明湖上吟诗会友,即兴作《秋柳》四首,引来八方唱和。

    来到扬州后,王世祯将对诗词的钟爱渗透进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他昼了公务,夜接词人,修禊雅集,乃是常事。

    城中有一虹园,园中碧水流淌,景致犹佳。沿水路而行,两侧酒肆林立,掩映在桃柳之中。

    那时的王世祯,最喜于月上柳梢的黄昏,偕同友人乘船优游。天色暗沉,一叶兰舟漂浮在水面上,夹岸灯火晦明,笙歌盈耳。

    茜纱飘摇,微濛的水汽自舷窗涌入。王世祯取了纸笔,醺醺然作起诗句。友人偏头探看,见点点墨痕晕染开来,不禁轻声念道:"绿杨城郭是扬州。"

    只此一句,便道尽风情。一时间无数画家引诗入画,扬城美景跃动于纸张之上,淌入观者心扉。

    来扬两年后,王士祯广邀天下名士,于城中红桥修禊。想来那日该是极好的天气,初春时分,微风和煦,一泓碧水泛着淡淡的涟漪,数叶小舟浮动在湖面上,等待着一侧亭台内兴味盎然的诗人。

    修禊乃民间风俗,借以消灾去邪,到了文士这儿,即成了笔会雅集。山水佳处,美酒倾杯,行文赋诗,好不快意!

    王士祯将这场盛会的地点择于城北绿杨邨,此处风景清幽,多垂杨翠竹,碧水蜿蜒而下,淌过花柳亭台,抵达红桥之畔。初看这红桥,并不十分起眼。论形制,不过是朱栏围砌而成的木桥,可若远观,见两堤柳绿桃红,其下画舫往来,桨声欸乃,推开一池柔波。此情此景,谁能不醉?

    于此修禊的诗人自是醉得深沉,他们三两成群,击钵赋诗。而后乘舟游宴,时光若杯中美酒般恣意挥洒,直至夕阳斜照,暮色四合,船上的人儿也浑然不觉。

    康熙三年春,王士祯复与友人修禊于红桥,一时间天下文士纷至沓来,万人齐聚,声名大噪。此时的王士祯已在扬州度过了四载春秋,一千多个日夜里,他四处游走,寻访过平山堂内欧阳修种植的琼花与垂柳,也曾夜宿禅智寺,品味杜牧笔下的"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年少读诗,王士祯曾数次想见扬城风光,可当他亲历此地,才知笔底万般风情,也不及拂过鬓边的那缕清风。他在这儿,将日复一日的生活经营成诗,岁月如同湍急流淌的河水,而他似那叶轻轻摇晃的兰舟,沐浴着霁月与光风,随波漂浮,不问归处。

    第二次红桥修禊时,王士祯诗兴大发,连作二十首《冶春绝句》。其中最负盛名的,应是"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此诗既出,唱和者众,扬城之美,口口相传。

    光阴如梭,弹指百年。当古迹逐渐为现代建筑所覆盖时,扬州城北依旧保有那片绿杨垂柳,澄碧的湖水蜿蜒而下,淌过花柳亭台,淌至红桥身侧。任岁月雕琢,红桥依旧横卧碧波,闪烁着极为耀眼的光泽。

    而今初春,桥畔仍能听见声声唱和,仍有画舫悠悠往来,将诗情与美景融合。一卷《冶春词》,如红桥般跨越了历史长河,似一道彩虹,点亮了扬城诗坛数百年的天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