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美的手机2:如何做出科学的选择

 多多金星 2017-04-15

今天来给大家聊一下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话题,话说我的上一篇文章《如何挑选完美的手机》这篇文章在公司内网发布后,出其不意的又上了一次头条,竟然获得了3000多人的访问,留言也有几十条之多,这些留言内容很有意思,甚至比我的文章本身显得更为精彩,既然这样这里就先做一个小结和回顾吧。

总体来说留言区分为几种类型:

  • 类型一:调侃类。领导英明诸如此类。
  • 类型二:认可类。生活当中有很多类似的场景,我们只关注于选择的结果以至于忽略了事物的本质,部分人表示给他们本人带来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 类型三:不屑类。说我是一名伪极客、关注手机参数的参数党而已。
  • 类型四:批评类。批评文章从叙事文到议论文再到最后变成了一篇鸡汤文。
  • 类型五:理论类。有读者上升到了理论层面,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我文中所提到的现象(领导的决策是基于实用性需求,而我的需求是关于自我体验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层次不一样故导致差异出现)。

评论区的百花齐放我在这里也并不想解释什么,通过第一篇文章其实是给大家做了一个前提和铺垫:那就是当我们在做出一种选择的时候,最核心的事情往往并不是选择的方法与技术,如何有效地识别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从这个角度来讲,第一篇文章里面提到的选择困境,可以识别为两个问题:

  • 问题一:我是不是必须要换一台手机(有没有这个必要性?),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讲,当前的情况是可以满足我的日常使用需求,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换。
  • 问题二:我如何能够获得更好的手机使用体验?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就非常有必要去更换一台新手机。

因此,从上面的分析你可以看到,两个不同的问题定义带来的后续的选择是完全不相同的。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问题定义就会出现我第一篇文章里面所提到的: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这样的情况。


ok,如果说我确实是想获得更好的手机体验,而当前又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如何来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这篇文章就来聊一下“选择的技术”这个话题。其实关于决策本身已经有挺多且成熟的理论了,从我们大学学的经济学、博弈论(囚徒困境)到PMBOK中所提到的决策树方法(decision making tree)等,这里来举一个决策树的例子(案例引自历史的PMP考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对某一地块拟定两种开发方案。
A方案:一次性开发多层住宅45000平方米,需投入总成本费用9000万元,开发时间18个月。
B方案:将地块分两期开发,一期开发高层住宅36000平方米,需投入总成本费用8100万元,开发时间15个月。如果一期销路好,则二期继续开发高层住宅36000平方米,投入总费用8100万元,如果一期销路差,或者暂停开发,或者开发多层住宅22000平方米,投入总费用4600万元,开发时间15个月。
两方案销路好和销路差时的售价和销量情况根据经验,多层住宅销路好的概率为0.7,高层住宅销路好的概率为0.6,暂停开发每季损失10万元,季利率2%。
问题:
1、两方案销路好和销路差时季平均销售收入各为多少万元(假定销售收入在开发时间内均摊)
2、用决策树做出决策,应采用哪个方案

在最开始接触决策树理论的时候,我就有一个非常大的困惑,那就是这些题目当中的每一个不同的选择都有一个概率,从结果角度来讲无非就是发生概率与收益的加权求和,但是但是这个概率又是什么鬼?如何得来的?每一种选择的前提如果概率发生较大的偏差那会对相应结果产生巨大的差异,如何保证概率的相对客观与理性呢?

因为我一直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绩效管理,绩效管理里面有个非常常用的模型那就是KPI考核,将一个人的关键指标进行分类后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最后得出的总分相对来讲是一个比较客观理性的结果。如果把手机像对待人一样处理,给它做个KPI不就解决问题了嘛,于是乎按照这个思路的启发,我绘制了一个二维的表格:

备注:上述指标及评分标准仅为示例说明

如果按照这张表评完之后,总分第一名的手机应该最算是理性的最佳选择了。在这个场景当中是三款手机来进行选择,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很多时候是存在两种选择(也就是我们经常所提到的两难选择),我知道有些小伙伴嫌上面的方法太麻烦、费时又费力,那我在文章最后送你放一个“终极大招”:
示例:
如果你(假如你是一位适婚的妙龄女郎哈)目前有一个两难选择:目前在交友过程中有两个选择:
A小伙: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富二代),但是对你却一般。
B小伙:经济状况很一般(凤凰男),却真心实意对你好。

如何快速有效地理清思路,做出决定呢?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找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然后掏出一枚硬币,然后……

啊,帅锅,有没有节操、丢硬币谁不会啊……

这位同学,先不要捉急好不好,且容我先讲完再吐槽,OK?

如果正面代表A,反面代表B,这个时候你抛下硬币:

请注意前方高能,请仔细阅读!

当你打开手掌揭晓结果的那一刻(大概也就0.01秒),你的注意力不应该是硬币本身,而是——你内心的感受
A:窃喜:哦也,反面也,谢天谢地!
B:失落:不是吧,我想再抛一次!

在这0.01秒之内,相信你的内心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硬币不硬币的只是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多一个物理的验证罢了,好啦,今天的文章就讲到这里,感谢持续关注,下期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