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不苟》原文与译文(二十四)

 廿氏春秋 2017-04-15



  【原文】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是何邪?则操术然也<1>。故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百王之前<2>,若端拱而议<3>。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故操弥约,而事弥大;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故君子不下室堂,而海内之情举积此者<4>,则操术然也。


  〔注释〕


  <1>操术:所用的方法。 <2>论:考查。 <3>拱:原作“拜”:应是古“拱”字之误。端拱:即“端坐、拱手”,喻轻松之状。 <4>举:都,皆。


  〔译文〕


  君子地位尊贵了,而内心仍很恭敬;心只有方寸之地,但心怀的理想却很远大;能听到、能看到的很近,而听见、看见的东西却很远。这是为什么呢?是君子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这样。因为那千千万万个人的心情,和一个人的心情是一样的;天地开辟时的情况,和今天是一样的;上百代帝王的统治之道,和后代帝王是一样的。君子审察了当代帝王的统治之道,从而再去考查上百代帝王之前的政治措施,就像端正身体拱着手来议论之从容不劳。推究礼义的纲领,分清是非的界限,总揽天下的要领,用来治理海内的民众,就像役使一个人一样。所以掌握的方法越简约,能办成的事业就越大;就像五寸长的曲尺,能够画出天下所有的方形一样。所以君子不用走出内室厅堂而天下的情况就都聚集在他这里了,这是因为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使他这样的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