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格律问答

 xnwq699 2017-04-16

春节期间,中央一台播放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一时间,谈论中国古典诗词的读与写,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这里选择几个有关古诗格律方面的问题,回答朋友们的提问。

问:古诗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答: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好一概而论。《唐诗三百首》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并在这三类中附加一个乐府类,其中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唐诗别裁》则不把乐府独立出来,但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现在一般是这么给古诗分类的:
从格律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又可分为律诗与绝句。从字数上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

问:什么是押韵?

答: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所谓韵母。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在诗歌里,一般是逢双句押韵。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也就是形成一种音乐美。例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其中的“枝”字读zhī,思字读sī,都是收音于i的,就显得非常和谐了。
现代人写近体诗,可以采用普通话来押韵。如果按传统用的韵书《平水韵》(金人王文郁编)来写诗,则要注意古、今音的不同。

问:有些古诗,现在读起来并不押韵,为什么?

答:有时候,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去读古诗并不押韵,这是因为时代不同了,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完全押韵了。例如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唐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其中的 “期”字读qí,“儿”字读ér,好像不太谐调,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话的白话音来读“儿”字,就十分谐韵,因为上海白话“儿”字念ní,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

问:什么是声律?

答:“声律”是指语言的声调韵律。其中的“声”,指语言的声调平仄;“律”,指语言的韵律押韵。声律中最强调的是两点: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

问:什么是四声?

答:四声是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便构成了汉语的声调。古代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和今天的普通话声调不完全一样。
①平声。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②上声。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③去声。到后代仍是去声。
④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南方不少地区还保持这个入声,但北方不少地方已经消失。有的变成阴平,有的变成阳平,有的变成上声,有的变成去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说法虽不科学,但是却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情况。

问:什么是平仄?

答:诗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不平。平声大约是比较长的音,而且是一个平调,不升也不降;其余三声大约是比较短的音,有升有降,因此形成了平仄的对立。诗人们利用这种对立来造成诗的节奏美。
平仄在古诗词中是怎么交错的呢?其规则是:(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例如毛泽东的《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还有变格,就是在本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平仄的变格相当复杂,了解变格,有利于欣赏古人的律诗、绝句。至于自己写诗,就不一定要用变格了。

问:什么是粘对?

答:人们常把律诗的第一联称为首联,第二联称为颔联,第三联称为颈联,第四联称为尾联。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在诗歌的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做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做粘。
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联用韵,就会变成:
(1)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联用韵,就会变成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跟上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在律诗中,即是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失粘的情形比较少见,失对则是诗人要尽量避免的了。

问:什么是对仗?

答: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种说法的来历。
对偶又是什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如“绿水青山”,其中的“绿水”与“青山”形成对偶。
对偶可以句中自对,也可以两句相对。例如“绿水青山”是句中自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则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或者说,单句称为出句,双句称为对句。在诗歌中,出句和对句加起来叫一联。

五律、七律,中间四句要用对仗,至于头两句和末两句,一般不用对仗,特别是末两句。当然,特殊情况例外。

绝句用不用对仗是自由的,如果用对仗,一般用在首联。律诗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在唐人的律诗中偶然也有少到一联对仗的,那只是例外。至于对仗多到三联,则是相当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首句不入韵的情况下是如此。三联对仗,常常是首联、颔联和颈联。

对仗要讲究句型一致。例如杜甫诗的“细草微风岸”,是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后面得用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才能与之相对,因此用“危樯独夜舟”来对它,就非常恰当了。

对仗还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此外还可以是数目相对、颜色相对、方位相对等。

对仗还要注意区别不同的类型。

(1)宽对
所谓宽对,就是对得比较宽泛,不特别强调词性相对、句式相对。比如,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可算是宽对的一例吧。
(2)工对
所谓工对,就是对得工整。凡同类的词相对,词性一致,句型又一致,叫做工对。例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是工对。有的邻类相对也算工对,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对“春”是天文对时令。两种事物常常并提的,也算工对,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对“鸟”是工对。
凡五字句有四个字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虽然“阔”是形容词,“流”是动词,也算工对。
七字句有四、五个字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部分字是相对的,也算是工对。

(3)借对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例如,杜甫的《曲江》中“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这里借来与数目字“七十”相对。有时还可借用同音字相对,例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白”对“清”是借对,因为“清”与“青”同音。
(4)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这叫流水对。例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问:五言律句的句式平仄,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五言律句的句式平仄,主要有四种类型。用格式表示就是:
①仄仄平平仄 ②平平仄仄平
③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便是严格依照以上平仄格式写成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第一种句式是平仄脚,第二种句式是仄平脚,第三种句式是仄仄脚,第四种句式是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所有变化的基础,四种五言律绝都是由这四种句式错综变化而成的。

问:什么是绝句?它有哪几种?

答: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为一首。
绝句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对平仄要求较高,依照律句的平仄写作,讲究粘对,一般用平声韵。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对平仄的要求比较灵活,可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可用仄声韵。
绝句按字数分为两种,每句五个字的是五绝,也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是七绝,又叫七言绝句。
按平仄格式分,五绝有四种类型。
(1)仄起平仄脚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平脚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平起仄仄脚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4)平起仄平脚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闺人赠远 王涯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在这四种平韵五言律绝当中,以第一种最为常见,其次是第二种。其余两种少见。

依照这四种句式写成的诗句叫做律句,凡不用或基本上不用律句的五言绝句可以称为“古绝”。古绝不拘平仄,在押韵方面既可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例如: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拜新月 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夜思》是平声韵,《拜新月》是仄声韵。“疑是”句“平仄仄仄平”,“细语”句“仄仄平仄平”,“北风”句“仄平平平仄”,都不是律句。

问:五言律诗有什么特点?

答:五言律诗共有八句,四十个字,可以说两首五言绝句合起来就是一首五言律诗,或者说五言律诗是五言绝句的双倍。
跟五言绝句一样,五言律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
(1)仄起平仄脚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仄起平平脚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平起仄仄脚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平起仄平脚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送赵都督赴代州 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问:什么是七言绝句?

答:七言绝句就是每个句子均为七个字的绝句。七言绝句也是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七言律绝是以五言律绝为基础的。跟五言律绝一样,七言律绝共有四种平仄句式,这只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如果是仄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平起的七字句,如果是平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仄起的七字句。
平仄脚:
五字句——□□仄仄平平仄
七字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脚:
五字句——□□平平仄仄平
七字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脚:
五字句——□□平平平仄仄
七字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脚:
五字句——□□仄仄仄平平
七字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

(1)仄起仄平脚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仄起仄仄脚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平起平平脚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平起平仄脚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忆江柳 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仄韵七绝颇为罕见,这里不举例了。
七言绝句每句的第一字都是不拘平仄的,第三个字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拘平仄,因此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是,这个口诀是不全面的,在正常的情况下,第五个字不能不论;更重要的是仄平脚的句子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了孤平。

问:七言律诗有什么特点?

答:七言律诗,就其平仄格式说,是七言绝句的扩展。七言律诗共有八句,五十六个字,比七言绝句的字数多一倍,正好把两首七绝合成一首七律。七言律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
(1)仄起仄平脚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仄起仄仄脚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平起平平脚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平起平仄脚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图片源自网络。

谢谢光临!

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