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散的逆袭: 手把手教你做定投(4) 临近年终单位事多,《定投4》更新慢了点。但是学习的过程中时而放慢脚步思考也是很有必要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好好琢磨前...

 月光刀vbyq1lix 2017-04-16

临近年终单位事多,《定投4》更新慢了点。但是学习的过程中时而放慢脚步思考也是很有必要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好好琢磨前三篇,能更好的跟上我的思路,对后面文章的理解有好处。

好了,废话不多说,继续我们的探索!

在(3)中,我们得到了模型四。先来回顾一下模型四的资金走势图。

查看原图

观察图中的浮盈金额走势。2007年牛市巅峰,模型四盈利达40万,之后几年的熊市,获利金额回吐过大,一直到2015年的牛市,盈利金额才超过40万。这样的盈利情况我们从感情上是很难接受的。我们能接受利润的回撤,但是不能接受如此巨大的回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熊市中积累的大量廉价筹码在牛市中并未充分兑现。那么为什么模型四不能保证我们在牛市中充分卖出兑现呢?我想请大家再仔细的看看上证的PB走势图,再仔细琢磨一下模型四的卖出策略。

查看原图

我认为原因有2点:

1 用固定的PB=3作为买入的基准条件,是否合适?3只是代表过去,我们从图中看到2008年后上证的PB就呈现出历史上没有的极度弱势形态,即便在2015年的牛市中其PB也就刚刚到3。(我们这里暂且不去讨论为啥上证PB会走成这样)上证的这种情况说明,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的重演。作为买入基准条件的PB=3能不能随着指数的发展而变化呢?让这个3成为一个自适应的变量,而不是一个固定值?

2 2007年牛市,PB大于3的月份要说是不少的。但是我们卖出的数量还是不够,大量筹码坐了过山车。2006年11月我们有9.9万股,2008年8月牛市过去我们手里居然还有7.8万股。难怪我们的盈利会回撤那么大。我们要想办法在牛市合理的多卖出!

病根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的问题了。

首先对付问题1。解决问题1,我们联想K线中的常用指标“均线”概念。我们能不能用PB的历史平均值在作为基准呢?注意,这里的历史均值指的是当前时间以前的历史。比如时间到了2003年1月,那么当时的历史均值就是1995年到2003年PB的均值,时间到了2007年,历史均值就是1995年到2007年的均值。这样我们就能得到一条会“自动随着历史发展而变动的基准了”。看图。

查看原图

刚兴奋的心估计立马会凉下来。都不用去算,大眼一看就知道用历史均值PB估计还不如用PB=3呢。这下傻了。进行到这里估计好多人又不知道该咋办了。很多人会放弃。但是我不会。我们来分析一下,为啥历史均值还不能刻画PB的基本买入条件呢?经过思索和计算,我发现,上证过去的PB太高了,2002年前都是基本在3以上徘徊,2007更是到7。也就是说大量久远的数据拉高了对当下均值的计算!我们做股票都知道,越是近的K线越能影响当下的k线。比如突破吧,我们看的都是最近几个月前得高点,谁也不会傻到去看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高点。所以,灵感来了,何不用最近5年的PB均值来试试呢?看图

查看原图

激动不?看看,2015年这波牛市是不是终于有了卖出的机会了吧。从感觉上,我觉得用绿色线作为买入基准挺好的。至于实际效果如何,还是要用数据说话。

模型五

买入规则: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如果当时PB<近5年PB均值,则买入上证指数,买入金额为P,P的计算参照上面的公式,P公式中的m=2300元,0.25的加速度改为0.5。

卖出规则: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如果当时PB>近5年PB均值,则卖出上证指数,卖出金额为P,P的计算参照上面的公式,P公式中的m=2300元,0.25的加速度改为0.5。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以上就是模型五的测试结果。让我们来抽丝剥茧,看看五比四好在哪里?

首先,由于我们的买卖基准位置变为近5年PB均值,2015年这波的牛市我们的模型能跟得上指数发展的新情况,做出了卖出的操作。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其次,看收益情况,模型五期末年化收益率为7.26%。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个收益率和模型四比较几乎一致。那是不是说我们的模型五改造不成功呢?起初我也困惑于此,但是后来想明白了。单一的指标是不可能完全评价一个模型的好坏的。我们在关注年化收益率的情况下,还应看看其他数据。

下图是模型四、五的期末数据。

查看原图

我们看到模型四累计投入本金47万,收益金额31万,而模型五投入43万,收益36万,绝对收益率从66%提高到了83%。这说明,模型五用更少的钱,最终给我们赚了更多的钱!更进一步,模型四期末的回收资金是14.4万元,而模型五是17.9万元。也就是说,用模型五我们手头在这时有更多的可支配现金。说到这里,请你回到当下的股市,3100点的情况,可上可下的。你是不是想手头多点现金,就多点主动性呢?所以,综合判断后,模型五依然是要优于模型四的。

到目前,我们刚刚回答完前面提出的问题1,那问题2怎么解决呢?其实还是要从那些庞杂的交易数据中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之所以出现牛市卖出不足的问题,症结就是卖出金额过小!有人会问,我们的模型买卖金额不是对称的吗?怎么会这样呢?亲,这是直觉。因为你忽略了涨幅!比如:PB=2时,你买1000股,花了1000元,等到PB=4时,你这1000股可能就价值2000元了,这时你卖出1000元,就只能卖出500股了。咱们的A股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有一个特点:牛短熊长。牛市熊市时间比大约是1:3。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卖出更多的股票,这样才能在下次熊市到来时,锁定我们这轮周期的战果!

前面提到牛熊时间比是1:3,那么我们将模型五中的卖出基准金额2300元,调整到其3倍,也就是6900元,看看情况会如何?我将调整后的模型成为模型五改1。

查看原图

看了结果,感觉如何?2016年期末,我们依然总共投入本金43万,市值37万,实现盈利47.8万,总资产为91万,这91万的总资产中还有53.8万是现金!年化收益率达到8.87%!这个收益率已经可以和百万门槛起步的私募信托相比肩了。而我们做到这样的成绩,一不用求人,二每年只能投入大约3万元,三我们几乎不用操任何心,平时该干啥干啥。真是躺着就把钱赚了。2015-2016的三次大股灾,大多数散户赔的哭爹喊娘的,而我们,只能默默的为他们祈祷,祝他们在下次牛市中能运气好点了。

这次就写到这里,故事还在继续,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手把手教你做定投(1)https://xueqiu.com/1924290093/79671028

手把手教你做定投(2)https://xueqiu.com/1924290093/79718414

手把手教你做定投(3)https://xueqiu.com/1924290093/79772852

@今日话题  @银行螺丝钉 @ETF拯救世界 @Lagom投资 @右侧投机者 求关注求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