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曾伟的博文《生命的芦苇(诗画)》

 壶公评论 2017-04-17

《思想的芦苇》,笔者曾经准备以之作为本博客的命名,因为它说明了个人思想的二重性:个人是渺小的,思想是伟大的。

很荣幸,作品丰富,思想活跃的曾伟女士光临本博,她写到: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赵老师真是一位有独特见解的思想家(严格说来是“文化思想者”),正如您的博客个人简介所言。

可对于“小女子”我来说,不想有太多太多的“思想”,只想从容地事业着,淡然地生活着:我多想自己是倚在水边的芦苇,最好是一株”没有思想的芦苇”...

博文《生命的芦苇(诗画)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725470_p_1.html

 

于是我访问了曾伟女士的博文,诗画相衬,意趣盈然。于是又想到了《诗经》,想到了《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笔者评论:

后人通常是把《关雎》作为情诗看的,但是《关雎》给予我们更多的感觉是大自然真实的景象,包括人与人的情爱,这是我们后人再也不可能看到的景象。

在这里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评论了您的文章,个人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而无数的草却构成主宰一切的大自然,而我们所追求者就是返回大自然。

或者可以引用西方启蒙思想家,伟大的自然神论者斯宾诺莎的观点,斯宾诺莎认为: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最大快乐是获得至善,而获得至善就意味着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获得完全的一致。

斯宾诺莎认为:

人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是无穷的。人只能根据自身的能力去做能够做的事,并且一定要遵从自然的法则,人才能获得相对的自由。

斯宾诺莎认为:

使人无法获得真正幸福与和谐的是人内心的种种与自然不和谐的欲望,人如果能够体悟到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人就可以凭直觉理解整个大自然。人就会很清楚地领悟到每件事情都有关联,每件事都是一体的,人就可以以一种完全和谐的心态来理解世间的事物。

斯宾诺莎在其《伦理学》结尾写到:

“贤达者,只要他被认为是贤达者,其灵魂绝少扰动,他按照某种永恒的必然性认识自身,认识神,认识物,决不停止存在,而永远保持灵魂的真正的恬淡自足”。

斯宾诺莎的思想与老庄学说如出一辙

 

发布者 :曾伟 (2011-12-21 16:50:02)

赵老师好,诗经中有一首描写芦苇(荡)著名诗篇《秦风》,也是咱挺喜欢的诗句,大概后人也是把它作情诗来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博主壶公评论回复:

在《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集中于《风》中,尤其是《郑风》,如《郑风-溱洧》、《郑风-褰裳》、《郑风-将仲子》等等。后来的卫道士们讥其诲“淫”,不过在我看来,宁愿把这些诗返回大自然,无论是情或景都是大自然的组成,这个观点是受到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关于自然法论证的影响。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中国诗词更加合情合理,多彩多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