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脑中的“工具箱”

 anyyss 2017-04-17


“每次开箱,期待与真相相遇” 




大脑

工具箱


生活中,我发现一个现象:

同样说一件事,有人看的深透,一语中的;有人分析半天隔靴搔痒;

同样读一本书,萃取提炼的精华有深有浅,有人讲的入情入理,有人则浮在表面;

同样评一个网络热议事件,大家争论激烈,待真相揭开,有人自己扇了自己耳光,有人则把握了事件的核心。

如何缩短与真相相遇的路径?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我脑中的“工具箱”,箱子里装几样东西,帮你分析研判,甄别筛选,希望能给你些许思考。

如何解决焦虑、两难问题?我们还要先从最简单的聊天开始说

在听别人讲一件事情时,若感兴趣,首先我会集中精力听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然后大脑快速运转。在他说的过程中,从大脑“工具箱”里拿出几样工具,进行解构:

1拆解——2提取——3逻辑——4重组




拆解




  “你说我听,迅速拿箱” 


快速将所述事实在大脑中拆成几个部分,预设2-3个箱子放在那里。


一般可按他叙述的时间、阶段和具体内容有序拆分,若说话的人没有逻辑且啰嗦,可事先预设事实为二大阶段,在听的过程中,将吸收信息分类装箱,等耐心听他说完后,大致进行排列组合,这时就可以固定你的箱子了,到底是2个还是3个。

我的习惯喜欢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事件背景-发展过程-结果。

提醒:箱子不要太多,多了脑袋转不过来,一般2-3个为宜。



提取




  “甄别筛选,留宝入箱” 

每个箱子内的信息在聆听的过程中,便进行关键信息的筛选入箱。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主要矛盾。真相,永远藏裹在这些迷雾之中,关键信息保留入箱,有些内容要果断删除、修剪。

1.说话人与事件的身份关系要删除。现实生活中的人对于某件事情的认识过程总是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比如心情、所处位置身份等。他会带着感情色彩和诱导性意见来叙述,所以要提前将身份信息进行排除。

2.自我矛盾的叙述要暂时保留,待全部事实听完后,再进行简单的判断分析,选择哪一部分删除或者保留。

3.叙述者猜测性事实要删除。

4.怜悯、同情、崇拜、愤怒等感情色彩的结果评价要删除。

5.修剪那些与基本事实无关的人物关系和事件。

真相归根到底是个“简”字,抽象的叙述和繁琐语句进行修剪,才能保证整个事件的基本脉络是言简意赅的。

逻辑



  “圈套陷阱,逻辑识别” 

接下来,将箱内信息全盘倒出,就抽离出一个基本的、言简意赅的、简单的事实。

基本事实中,我们要判断叙述者言之凿凿之下容易犯的几个错误,这就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啦:

1.概念性错误:事实中所提及的几个观念要进行甄别,是否存在混淆概念,如改变了生活和改善了生活的区别;其次要看有没有偷换概念,比如将胎儿的死亡赔偿与物品的损害赔偿标准进行了置换;再次看有没有模糊概念,比如对方说“我送给他钱,就是表达一下意思”,“意思”是个什么意思?这就是模糊概念。

2.循环论证:说白了就是忽悠,怎么说都是他的道理,用原因来解释结果,再用结果来解释原因。比如”学习很重要——要好好学习——为什么好好学习——因为学习很重要”。

3.前提矛盾:“他很团结同志,但有时也不太合群。”乍一听,这就是一般的生活日常说话,但从这松散的语句中,严谨推理就会发现,他是个不会团结的同志的结论。原因就在于,这个同志团结的前提是不实的。注意啦,生活中,若有领导笑眯眯的这样评价你,可要小心啦。

4.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这是典型的逻辑混乱,你听他讲了半天,前因后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事物发展违反一般自然规律,比如典型的阿Q逻辑,阿Q最经常说的就是“凡是尼姑,必然和和尚私通。一男一女在说话,必然是有勾当了”。这是阿Q的胜利法则,他这种特殊的论证方式,我把它叫做“逻辑混乱”。


重组



  “归谬演绎,两把刷子”

箱内宝物经过了逻辑的判断后,下面就要将谈话者的事实重组成自己的认知,需要两把刷子——归谬和演绎。

重新架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与叙述者进行交谈,对他进行发问,而归谬和演绎方法极大的缩短了通往真相的路径。

1.归谬:不直接对对方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式进行正面驳斥,而是按照对方的逻辑和思路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使其论点不攻自破。


比如哲学上著名的“苏格拉底的讽刺”。


“苏格拉底的讽刺”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苏格拉底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辩论,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的发问,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是对方陷入逻辑误区。


2.演绎:演绎推理是由普通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最常见的就是“三段论”。这是一个一环套一环的过程,若其中一环出现了问题,下一环的推理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 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 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

比如:

(1)大前提:女为悦己者容。

(2)小前提:我是女人。

(3)结论: 所以,我为悦己者容。

但是:

(1)大前提:女为悦己者容;

(2)小前提:有位帅哥为悦己者容;

(3)结论: 所以,那个帅哥是女人!


很显然,大家都能看到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矛盾答案,只因大前提本身论证的就不周延,推理的过程出现了问题,造成了可笑的答案。


叙述是左,真相是右

生活就是这样,有趣有料有滋味,真相等你来挖掘。



怀疑



  “怀疑一切,一切怀疑” 

拆解——提取——逻辑——重组,经过这些工具的推敲,大脑中就会有了事件的基本判断,所谓明辨慎思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了。这里,我再赠送大家一个工具——怀疑

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人叫做“墙头草”,随风摇摆,问题出在哪里?态度!再好的逻辑也离不开怀疑的态度,怀疑之怀疑,否定之否定,才能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

职业法律人寻求案件真相的路上,怀疑是陪伴我们最有力、最长久的小伙伴。


还有一个小工具也一并送给你——左右脑转换器。

该用左脑用了右脑——感情用事,缺乏是非黑白的基本判断

该用右脑用了左脑——生活无趣,死板较真

绝大多数的人处在这两者之间,如何既有是非判断,又能幽默有趣?开启左右脑转换器,让你工作更得力,生活更有趣,这个工具在哪里,哈哈,来学习辩论吧。


动图加载中
结语



 “追一个梦,不妨大胆一点”


在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你发现,他说的归根到底是——谎言,虽然经过了层层包裹、添油加醋、多遍的重复肯定和加固,但即便他重复千万遍终究还是谎言。当你真的认清了事件的核心是谎言时,恭喜你,你拥有了理性的思维方式,你的脑中有了属于你自己的“工具箱”!


你若喜欢,请跟我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