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寿如何评说诸葛亮

 泥盆纪的鱼石螈 2017-04-18

  □克正

  对于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三国志》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历来各方评说不一,至今仍争论不休。

  先看撰写《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史籍《晋书》中有他的传,内云陈寿在蜀时,其父曾为马谡的参军,马谡因兵败被诸葛亮正法,陈寿之父被株连,受到了剔去头发之苦刑;又因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瞧不起陈寿的为人,因而陈寿怀恨在心,在写作《诸葛亮传》中就说诸葛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在其后的一百多年至拓跋氏北魏初期,魏抚军大将军毛修之也曾说过,他早年在蜀中,听老人言,陈寿为诸葛亮的幕僚,曾被责打过,所以为诸葛亮立传时,陈寿说“应变将略,非其所长。”(《魏书·毛修之传》)这与《晋书·陈寿传》中所记的情节有些差异,而且事隔百余年之后,毛修之又是听老人口述,讹误自然在所难免。但是,总之,人们都认为陈寿因为泄私愤,而在史著中有意贬低了诸葛亮。但是事实却是,陈寿并没有贬低诸葛亮,相反,他写的《三国志·诸葛亮传》,记录了诸葛亮一生中政治、军事活动的主要业绩,对诸葛亮的政才武略、高风亮节均给予了极高评价。并奉诏编辑了《诸葛亮文集》二十四篇。最后在“臣寿等言”中对诸葛亮的总评是:“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族;工械技巧,物究其极(指制作连弩、木牛流马、设计八阵图等);科教(科,指律令;教,指教化)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并说诸葛亮是“管(仲)萧(何)之近匹也。”遍找历史上的贤相名臣,极少有人能够获得如此殊荣。

  当然,陈寿在诸葛亮传中也指出其“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计,优于将略。”《晋书·陈寿传》及北魏的毛修之大概也就是据此说陈寿“挟嫌贬低”诸葛亮。但实事求是地说,陈寿所言并非虚构,带兵作战、出奇制胜确实不是诸葛亮的长处,他在这方面的业绩也不是很大。公正地看,在陈寿的笔下,诸葛亮的缺陷与其光辉业绩相比,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之比的关系。可以这么说,陈寿笔下的诸葛亮,是后世人们认识诸葛亮、赞颂诸葛亮的基本依据,且为后世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渲染、美化诸葛亮提供了基本素材。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多处附录了南北朝时期宋人裴松之的注释,里面提到了魏晋时郭冲向晋朝扶风王司马骏(司马懿之子)陈述诸葛亮的佚文佚事五条,其中有:曹魏派刺客欲刺杀刘备,被诸葛亮识破,逾墙逃走;诸葛亮驻军阳平,城中兵少,司马懿大军二十余万人突至,诸葛亮施用“空城计”退敌;魏主曹睿率三十多万大军伐蜀,诸葛亮只有几万人马,依“诚信”激励士卒,蜀兵以一当十,大破魏军等等。郭冲的“五事”都是美化诸葛亮的,其中有许多材料,已被加工写入《三国演义》和搬上戏剧舞台。然而,裴松之却又对郭冲所说进行了剖析,认为多属不实之词。但是,陈寿在诸葛亮传记中并没有采用郭冲所说的那些材料。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陈寿并不是有意遮盖诸葛亮的优点,而是采用了辩证法。无论是陈寿的父亲,还是他本人,或许当年确实在诸葛亮手下做事,受到过责罚、发生过不愉快,但是,陈寿修史时,晋朝廷和宰相对诸葛亮均持肯定态度,而且是格外加以推崇,以至着令陈寿编辑诸葛亮遗著成集,以作风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臣子陈寿,理应顺从皇意,他又怎么敢以过去微小私嫌而贬低诸葛亮呢?

  再来看附记中对诸葛亮持否定态度的,不是没有,但不是陈寿,也不是晋朝官方的主流意见,而是魏晋时期一些士大夫中人。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蜀纪》所载,晋扶风王司马骏的一些幕僚刘宝、桓隰等人“多讥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用现代话来说,从方向、道路的选择上,否定了诸葛亮。既然如此,诸葛亮的德才如何,已经不是重要问题了。对诸葛亮批评更为尖锐的要算北魏大臣崔浩。崔浩好学多识,博古通今。《魏书·毛修之传》称,崔浩与抚军大将军毛修之是好友,他俩常论及诸葛亮。崔浩把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方针和割据巴蜀的做法,以及诸葛亮出兵攻魏的战略、战术,全盘加以否定,将诸葛亮说得一无是处。

  但就三国鼎立的地缘关系、历史条件和实力对比而言,蜀国确实处于“边夷”地区,国小、地少、力弱。汉高祖刘邦当年兵出汉中,据有关中而最终夺取天下,这是当时特定的主、客观原因造成的。诸葛亮当年也想走这条路,但时过境迁而走不通了。不仅如此,像王莽时期,天下大乱,公孙述据蜀称帝,晋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时期也都有军阀在蜀割据建国,但都只能苟存一时,成不了大气候,最终都被据有中原或江南的强邻所吞并。从这个意义上说,魏晋时的刘宝和北魏时的崔浩对诸葛亮的评语,也确实不无道理。北魏当时都于平城,国势正强,北破柔然,西灭夏国,南跨黄河,并拟席卷淮河流域。崔浩批评诸葛亮“抗衡上国”,“上国”历史上指的就是曹魏,以古喻今,也有把拓跋氏的北魏指为“上国”之意,所以崔浩并不完全是说“古”,他的论调也兼有当时政治上和舆论上的需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