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艺术 | 李昌胜 绘画

 cmj909 2017-04-18


---【原生艺术】第176期 ---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  


李昌胜

河北石家庄

1990?-


认识李昌胜出于一种机缘。2014年5月初,我曾接受《大都市》杂志的专访,在与记者的闲聊中得知,她的一位朋友的弟弟(李昌胜)爱画画,这位画家在与他人交往上有些障碍,有自闭症的倾向,作品有些叛经离道的感觉。出于职业的敏感,我立刻让记者联系她的朋友,叫她将其弟的作品传给我看看。很快,我见到了从网上传来的李昌胜作品时。非常惊异!深感其作品有着特殊的魅力。




李昌胜的作品尺寸普遍较小,大多数是32开或16开大小的纸上作品,以丙烯颜料为主绘成。这种尺寸的作品,我曾在瑞士洛桑原生艺术馆见过一些,没想到,在国内,我也见到了这震撼人心的小尺幅佳作。





李昌胜的作品有种神秘感沁在其中,很有灵性,是艺术家本人内心深处的缩影。刚开始我觉得其作品有点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作品的影子,但仔细揣摩,发现他确实是用他自己的艺术语言绘成。其作品有本土文化的印痕,但还有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这种外来文化,不是哪个国家特有的,而是综合的,也可能是艺术家对国外艺术作品多方感悟的结果,或者是本能的、潜意识的吧。总之,他的作品既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有着传统文化的符号,视觉冲击力特别强,没有落俗! 





56日,我飞赴北京约见到李昌胜本人。他生于河北石家庄市,今年24岁。初中毕业后,读了几天高中,就辍学在家。其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说话时还有点腼腆。他告诉我,与其父母沟通不多,经常与他们产生矛盾,为了安心创作,自己搬出来住,画画之余还按自己的方式制作些小家具。没事时,照料一条年迈的犬。又听其讲:这条老犬曾经为他家看门十余年,现在走不动了,大小便都不能出门,他自己负责为它打扫卫生。我一下子全明白了:李昌胜与生俱来的善良与爱心,是其作品产生动人力量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艺术家失去了最纯真的爱心,他的作品怎么可能打动他人?我对他说:“我欣赏你的作品。”他流泪了!陪他前来的姐姐对我讲:“第一次有人当着他的面说欣赏他的作品,所以他流泪了。” 





按德国著名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理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自闭症患者中,同样也存在着有天赋的艺术家,他们经过思考、努力、创作,其潜意识的作品可能比受正规教育的模式化的艺术家作品更感人、更有深度、更值得我们关注。






回沪后一个月,我又见到李昌胜传给我的新作,其作品尺寸大了一些,视觉语言更丰富,画面的整体把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为他祈祷!




注:本文作者张天志,原载于《上海艺术家》201505期,在此略有删节;部分图片来源于网友【千艺】及卓克艺术网。


----------------------------------------------

原生艺术平台分享未曾受过专业训练,以种种不同动机进行艺术创作的具有高度颠覆性与边缘倾向的民间自学者、精神病人、通灵者等创作者的故事和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