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制制人”功夫修炼法门(六)

 喆夫 2017-04-19
        三、“以气导体”的练习
    “以气导体”,就是在“太极气势中心”这一气囊式弹性体内,首先,用意诱导“内气”的有序聚合与分布,形成上虚下实和内刚外柔的质量分布状态;进而用意开动“丹田”气机,引导“内气”在“丹田”内的鼓荡和转动,然后逐渐波及放大至全身和整个“气势”,由意动而带动气动,由气动而带动体动,“意到,气到,劲到”,源动于丹田,由内及外,层层波及,成为太极拳“运劲”的独特模式。
    1.  “太极气势”质量分布与调节的练习方法
    “太极气势”上虚下实和外柔内刚的质量分布,和以上质量分布所产生上下与内外的质量差和压力差,是最基本的蓄劲状态,也是“太极预应状态”的重要内涵。
    (1).上虚下实调节练习法
    练习方法一
    预备式:
    两脚开立比肩略宽,坐胯屈膝,两臂环抱“气柱”。以气运身,气势饱满。用意将“气势中心”上下划分成三层,以胸腹以上为上层,胸腹以下至盆腔底为中层,盆腔底往下为下层(图130)。
    动作一:
    放松入静,用意诱导将上层的“内气”与“压力”,像液体一样,有序和定向地向下沉坠至中层(图131)。
    动作二:
    承上式,继续将聚合于中层的“内气”与质量向下沉坠至下层底部,形成上虚下实的状态(图132)。
    此练习要求适用于任何桩步练习。
    练习方法二
    预备式: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五弓合一”,“丹田”四梢贯通一气(图133)。

    动作一:
    用意引导“内气”由上往下松沉,两手随之慢慢举起与肩平。“丹田”下沉带动坐胯屈膝,加强“腰裆劲”压力。举手,下坐与沉气同步进行(图134)。
    动作二:
    慢慢回复至预备式状态(图135)。
    动作一、二可重复进行,练习体会沉气与举手的主从关系。
    练习方法三:
    预备式:
    两脚开立,两手叉腰(图136)。    ’
    动作一:
    用意引导“气”往下沉坠,以沉劲为动力,催逼右脚向前迈步(图137)。

    动作二:保持上虚下实状态,重心移向右脚(图138)。
    动作三:再次用意引导“气”往下沉坠,催逼左脚向前迈步(图139)。
    动作一、二、三重复进行成走步练习。拳语中说“打拳容易,走步难”。要在走步移动过程中,时刻保持“太极预应状态”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气”、“劲”的沉坠不浮,需要长期的训练。
    练习方法四
    预备式:
    两脚开立,身体微下沉,两臂微曲,两手掌心朝下,置于胯旁。整个“气势”饱满、松沉,进入预应状态(图140)。
    动作一:
    用意引导“气势”内气的松沉,并以此为动力,推动右脚向右前方迈一小步,同时催逼两臂上举,右手与口齐,左手与心平。在用“气”贯通整个“气势”的同时,带动身体的动作(图141)。

    动作二:
    保持气往下沉,重心移至右脚,两手回收,两掌置于胯旁(图142)。
    动作三:
    用意引导气往下沉,左脚向左前方迈一小步,两臂同时上举,左手高与口齐,右手高与心平(图143)。
    左、右式可重复进行,练习如何以沉气同时带动手、足的动作。
    检验方法
    预备式
    甲方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乙方两手分别轻置于甲方腰胯和手臂处(图144)。
    动作要求:
    乙方双手略为加大压力,甲方沉气举臂。如果乙方感觉到甲方腰胯先有松沉的调节,然后在手臂上举的同时,又有向内收敛和向下松沉的感觉,是为调节正确(图145)。

    2,“太极气势”外柔内刚的练习
    练习方法
    预备式:
    三圆式站桩,放松人静,保持“气势”饱满(图146)。
    动作一:
    用意将全身肌肉放松与沉坠,就像浸湿的棉花,同时诱导“内气”收敛、聚合于全身的“骨线”,使“骨线”像调紧的琴
弦强劲而富有弹性(图147)。
    动作一:
    用意调动“内气”在“丹田”内做上下、左右顺时针方向的转圈练习,转圈由小到大,数量不限。(图168)。
    动作--:
    承上式,用意调动“内气”在“丹田”内,反方向做上下、左右逆时针方向的转圈练习,转圈由大到小,数量不限(图169)。

    动作三:
    承上式,调动“内气”在“丹田”内做前后、左右顺时针方向转圈练习,转圈由小到大,数量不限(图170)。
    动作四:
    承上式,调动“内气”在“丹田”内做前后、左右逆时针方向转圈练习,转圈由大到小,数量不限(图171)。
    “丹田”内劲练习法,是开动“丹田”气机的重要练习步骤,而“以气导体”的“鼓荡劲”和“螺旋劲”均源于“丹田”
这一气机。
    ②.“鼓荡劲”与“螺旋劲”的练习方法
    “鼓荡劲”就是用意调动“内气”在“丹田”内的往返或开合折叠等运动,产生压力的变化和运动,然后通过“太极气势”由内及外地逐步放大,以波浪的形式,在“太极气势中心”这一气囊式弹性体内鼓荡变化而产生的劲力。
    “螺旋劲”则是,用意调动“内气”在“丹田”内转,然后带动“内气”在身体的不同部分绕本身轴转动的螺旋运动,最后引动整体的“内气”在“太极气势”的大气囊内,像洗衣机一样,形成转动旋流而产生的螺旋力。
    在太极拳的技术动作和劲路中,“鼓荡劲”与“螺旋劲”往往是以合并共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我们可采用不同的划圈练习,全面地掌握“鼓荡劲”和“螺旋劲”的要领。
    前后平圈练习
    预备式:
    两脚前后站立,以“丹田”带动全身向下松沉,加强“腰裆劲”的压力。左手叉腰,右手上举,保持整个“太极气势”饱满、充盈(图172)。
    动作一:
    在“内气”带动下,“丹田”向前产生推逼的阳劲,整个“气势”向前移动和放大,右手前推(图173)。

    动作--:
    “丹田”左转,带动整个“气势”左转,右手向左推出和外旋,掌心朝上(图174)。
    动作三:
    “丹田”带动整个“气势”后移,吸引右上臂回收贴身(图175)。
    动作四:
    “丹Et"带动“气势中心”右转,右手向右拖带和内旋(图176)。
    整个练习动作划成一个大平圆,重点体会整个“太极气势”在“内气”与“丹田”的带动下,产生的“鼓荡劲”和“螺旋
劲”。左、右式交替练习。
  上下立圈练习
  预备式:
  要求与上一练习同(图177)。

  动作一:
  整个“气势”在“内气”和“丹田”的带动下,绕上下轴左转,右臂同时向左作拨动和外旋(图178)。
    动作二:    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引下,向下沉坠,右手同时下按(图179)。
    动作三:
    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动下,向右转动,右手向右拨动与内旋(图180)。
    动作四:
    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动下,向上升,但要加强“腰裆劲”的下撑,右手上举(图181)。

    整个练习动作连贯成上下、左右的立圈,顺、逆圈交替练习。
    侧身立圈练习
    预备式:
    下坐成马步,左手叉腰,右手上举,手指高与口齐(图182)。
    动作一:
    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动下,向左转动,略向右移,右臂外旋回收贴身,掌心朝上(图183)。
    动作二:
    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动下,下沉,
右手下按(图184)。
    动作三:
    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动下,右转和前移,右臂向前推出(图185)。

    动作四:
    承上式,整个“气势”在“内气”、“丹田”带动下微左转,右臂微外旋(图186)。
    整个练习动作向逆时针方向划一大圈。顺、逆圈和左、右式练习可交替进行。
    在进行以上各种不同形式的划圈练习时,应牢牢掌握“以气导体”的“运动”模式,着重于意、气的主导调节,内不动,外不发,以鼓荡
和螺旋的形式带动形体的动作。当熟练掌握定向的划圈练习后,便可在“以气导体”的原则下,进行不定向、不定规格、
不定节奏甚至配合各种活动步法的自由式划圈练习,直至可以随心所欲地以意、气的“内动”,带动所有的技术动作。
    “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和“以气导体”,是“太极预应状态”形成和运动形式的基本训练内容,也是太极拳自制功夫
训练的关键环节。同时,  “太极预应状态”的质量,也是衡量太极拳自制功夫和训练水平的重要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