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时光深处的灵魂 2017-04-19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乾陵位于今陕西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或许是因为武则天的名气大过了其丈夫唐高宗,很多人把乾陵叫做武则天陵,其实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

乾陵巧妙利用山势、地形,以山为陵修建。梁山,三峰耸立,北峰最高,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从正门进,要登几百级台阶进山门,入司马道,两边是高大的八棱柱石华表,接着是1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翼马之北是1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还有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的石翁仲。石刻尽头,道路两边是对应的两座方形,高约3米的石碑,左边是唐高宗皇帝李治的圣记述碑,也叫千字碑,,右边大周则天女皇的墓碑,无字碑。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在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 ”。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陵地域外,山下御道的西面还有面积达29万平方米的下宫,是当年皇帝谒陵时的行宫。在乾陵的东面,分布着17座陪葬墓,陪葬者有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义阳、新都、安兴、永泰等公主墓。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乾县除了乾陵,美食也很有特色。来此不可错过“乾州四宝”,即锅盔、挂面、馇酥、豆腐脑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乾县锅盔”——相传在唐代修筑乾陵时,因工程浩大,征集了数以万计的民工,饭食很难供应,民工为解决生活问题,便用自己的头盔烙饼,这样烙出来的饼状似头盔,故名为“锅盔”。乾陵竣工后,锅盔也随着乾陵一路发展走来,流传至今。随着用具的革新、经验的总结和技术的改进,乾县锅盔的质量越来越好,它外表呈圆形,边厚心薄,内里干酥,从中心到周边有如阳光四射般的条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就像一个盛开的大菊花。用手掰开层次分明,入口则香浓酥脆,下咽则回味无穷,成为咸阳乃至陕西民间风味独特的传统小吃。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乾县锅盔

“乾州豆腐脑”——吃一口温润的豆腐脑,就一口香酥的锅盔,会发现生活中充满了很多简单的小幸福。“乾州豆腐脑”选用颗粒饱满的黄豆制作而成,制成的豆腐脑翻而不碎、搅而不散、味浓辣香、鲜嫩可口。虽然各地都有豆腐脑,且制作方法也大体相同,但据说由于乾县的水质特别,因此风味也就更为独特。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乾州豆腐脑

“乾州挂面”——采用上乘精白面粉,加入盐水和面,把面搓成长条后,挂在一人多高的面架上,面条依靠自身的重力不断向下拉长拉细,直至细如发丝。乾县挂面的汤很有讲究,兑有陈醋,添上五香调料,加入香油、大油,佐以葱末、香菜、嫩韭菜、碎白菜心、碎鸡蛋饼等作为“漂稍”,将面煮熟后在凉开水中冰过,然后再挑入碗中,浇汤即可。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乾州挂面

“乾州馇酥”——传说馇酥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乾县小吃中历史最为悠久。唐代祭祀乾陵时作为供品,偶然的机会传入民间。所以远道而来的客人若想一品味美价廉的宫廷美味,乾县馇酥是再合适不过了。正宗的馇酥是用面粉、麻油、盐、菜籽油加工而成,里面加入了冰糖、青红丝、核桃仁等丰富的内容,在油锅里煎炸后金黄酥脆,很受游客欢迎。

游千古乾陵,品乾州四宝

乾州馇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