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对“君子风范”的点滴浅思

 山佳国学谭 2017-04-20


——《学儒笔记》

    读完南怀瑾先生别裁的 公冶长、雍也两篇和《泰伯第八》篇。仿佛看到了一个形象模模糊糊的出现在眼前,似乎感觉到一股气势隐隐约约的扑面而来,那就是君子风范。一时按捺不住点滴浅思如下。

    1、要能知人之明。孔子对其弟子都有知人之明的评价。在学问上讲,一个从政的人,对于这三种人的才具都需要。第一(是子贡太通达)性情要养得通达,胸襟不可那么狭隘,不要有一点事就想不开,一句话就放不开,否则成就就太有限了。其次(是有军事统帅之才的子路)要处事果决、刚毅,下了决心,又能坚定不移,才不会受环境的影响。第三(是冉求才子)要多艺,样样都知道。但是孔夫子也有看错的时候。游这个学生来看他,孔子的第一句话,就问他在地方上发掘到人才没有。因为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人才。所以孔子第一句话就问这个问题。子游说:'有个澹台灭明。号子羽,比孔子少三十九岁,相貌很难看。中国人常用孔子一句话,'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便是指此公的故事。在这以前他曾见过孔子,我们这位老夫子,这天不知道什么事情心情不好,看见这个年轻人怪难看的样子,并不太注意他,这位年轻人没有好久就走了。不过他还是愿意做孔子的学生,学问非常好,后来成为不得了的人物。历史上记载:在南方,他和他的弟子们名动诸侯。他到哪里,各国元首都欢迎他。而且他还带有点英豪侠气。子游在武城发现了,又介绍给孔子。所以孔子后来感叹'人不可以貌相,以外形去判定一个人才,往往会有失误。孔子自己承认错了。错了就错了,孔子非常勇于认错。真诚之心自明。

    2、要能功成身退。在战场上打了败仗,哪一个敢走在最后面?就是平常走夜路,胆小的也先跑了,怕后面有鬼。打败仗比这还可怕。孟之反则不同。'奔而殿,叫前方败下来的人先撤退,他自己一个人挡在后面。'殿便是最后的意思。'将入门这句,是说孟之反由前方撤退,快要进到自己的城门时,'策其马曰,他才赶紧用鞭子,抽在马屁股上,超到队伍的前面去。然后告诉大家说:'非敢后也,马不进也。他说,不是我胆子大,敢在你们背后挡住敌人,实在这匹马跑不动,真是要命啊!孔子认为像孟之反修养到这种程度,真是了不起。这一节,我们有两点要了解。第一点,历史上每一战争下来,争功争得很厉害,同事往往因此变成仇人、冤家。尤其在清朝时候,有些人夺取了功劳,还把过错推给别人。因此引起内部的不平。太平天国的失败,就是由诸将争功所致。第二点,由此可知鲁国当时国内的人事问题太复杂,但孟之反的修养非常高,怕引起同事之间的摩擦,不但不自己表功,而且还自谦以免除同事之间彼此的嫉妒。真是高明!

    3、要能文质彬彬。“'是朴素的本质;'是人类自己加上去的许多经验、见解,累积起来的这些人文文化。”“所以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完全顺着原始人的本质那样发展,文化浅薄,则流于落后、野蛮。'文胜质则史,如果是文化进步的社会,文化知识掩饰了人的本质,好不好呢?孔子并没有认为这样就好,偏差了还是不对。文如胜过质,没有保持人的本质,'则史这个',如果当作历史的史来看,就是太斯文、太酸了。我们要拿历史来对证:中外历史都是一样,一个国家太平了一百多年以后,国势一定渐渐衰弱,而艺术文化,却特别发达。艺术文化特别发达的时代,也就是人类社会趋向衰落的时候。如罗马鼎盛时期,建筑、艺术、歌舞等等随之渐渐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国运即转衰微了。所以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两样要均衡的发展。后天文化的熏陶与人性本有的敦厚、原始的朴素气质互相均衡了,那才是君子之人。”“讲到质与文以后,孔子说,人生来的天性,原是直道而行,是率直的。说到这里就很妙了,人喜欢讲直,站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一个尽管很坏的人,但也喜欢他的朋友很老实,不但老实人喜欢老实人,连坏人也欢喜老实人,从这里就可以体会到,人应该作哪一种人才对。人都喜欢别人直——诚实,即使他自己不诚实,至少对于老实人,肯上他当的,还是喜欢。从教育上看,任何一种教育,都是教孩子要诚实,不要撒谎,可是人做到了没有?不可能。因为,人慢慢长大了,经验慢慢多了,就'了。这个'字做什么解释呢?平常用到迷惘的惘,在旁边多了一个竖心旁。罔字的意义,代表了虚伪、空洞。'罔之生也,一个人虚虚假假地过一辈子。虚伪的人不会有好结果的,纵然有时会有些好际遇也是侥幸意外免去了祸患,并非必然。必然是不好的结局。这两句话是说人天生是率直的,年龄越大,经验越多就越近乎罔。以虚伪的手段处世觉得蛮好的,但是结果一定不会好,纵然好也是'幸而免。可是'幸而免是万分之一的事,这种赌博性的行为,危险太大,是不划算的。有的人真的就是了一辈子呀!!真是悲惨之极!!

    4、要能分人说话。这是说人的智慧不能平齐,姑且把它分作上、中、下三等的差别。中人以上的资质,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至于中人以下的资质,在教育方面,教导方面,对他们就不要作过高的要求,不妨作低一点的要求。但中人以下的人,他们的成就,又不一定永远在中人以下,只要他努力,最后的成就,和中人以上的会是一样的。这在历史上可以举很多的事例来说明的。凡当过老师的,作过领导人的,都能体会孔子这一段话是绝对正确的。是否也可以说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哪?!

    5、要能如水如山。这几句话,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如果这样解释,问题大了。套用庄子的口吻来说,'知者乐水,那么鳗鱼、泥鳅、黄鱼、乌龟都喜欢水,它是聪明的吗?'仁者乐山,那么猴子、老虎、狮子都是仁慈的吗?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是'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是我故意作此解释的。先生别裁的好!又是颠覆性的别裁!

    6、绝不被人左右。一个作学问成为君子的人,并不是一个笨蛋,必须要晓得应变。孔子力赞《周易》,而《周易》的道理,便有'适变'随时这两个要点。要懂得时代,适合于时代。但自己要站在中间,顺应这个变,有中心主张、中心思想。他在这里说一个君子之人'可逝也,可以放弃自己的终身,但'不可陷也,绝不受人家的包围、困扰,落入陷阱之中。比如说抛弃了一切,甚至抛弃了这个社会环境,抛弃了一生的功名富贵,绝不受困扰。如果说没办法,受了环境的困扰,陷进去了,在无可奈何下而拿了功名富贵,然后自说清高,那对不住,这是没有骨气,不是君子。有骨气的作法是自我牺牲,不受困扰。'可欺也,不可罔也。当面来欺骗可以,愿意接受这个欺骗,这是仁慈。但如果糊涂、将就,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是不可以的。所以孔子是说,你问的哪有这个道理?归纳起来的意思,人一定要仁义道德。这是孔子所标榜的,也就是他的学问中心,要有中心思想,中心路线。如果这个中心思想行不通,只要认为对了,乃至于被时代遗弃了都可以,可是如果被现实所陷没了,那是不应该的。可应变适中,但是绝不向现实低头!绝不!!

    公冶长、雍也两篇就浅思到此吧!孔子讲的真好,南怀瑾先生别裁的更好,使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7、不图虚名。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孔子说,如果讲人生的道德——公德,政治的道德;私德,个人的道德——像泰伯这个人,随便公私两方面的道德、修养都到了最高点。他三次推让天下,最后还是逃掉。后世的老百姓,不晓得历史上这件事。这事后来流传下来,完全靠《左传》详细的记载。而他自己帝王都不要作,当然更不会要一个虚名,一个人道德修养,真要做到君子坦荡荡,必须修养弃天下如敝屣,然后可以担当天下大任了。因为担当这个职务的时候,并不以个人当帝王将相为荣耀,硬是视为一个重任到了身上来,不能不尽心力。君子务实勇于负责,视虚名如粪土。

    8、以礼中和。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恭就是恭敬。有的人天生就是态度拘谨,对人对事很恭敬;有的人生来就昂头翘首,蛮不服气的样子。有的领导对这种人的印象很坏,其实大可不必,这种态度,是他的秉赋,他内心并不一定这样。所以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要随便被外在的态度左右,尽量要客观。孔子所说的恭而无礼,这个礼不是指礼貌,是指礼的精神、思想文化的内涵。所以不要认为态度上恭敬就是道德,如果有恭敬态度而没有礼的内涵则。换句话说,外型礼貌固然重要,如果内在没有礼的精神,碰到人一味的礼貌,则很辛苦、很不安详。慎而无礼则葸,有些人做事很谨慎,非常小心。小心固然好,过分的小心就变成无能、窝囊,什么都不敢动手了。我们土话说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确有这种人。勇而无礼则乱,有些人有勇气、有冲劲,容易下决心,有事情就干了,这就是勇。如果内在没有好的修养,就容易出乱子,把事情搞坏。直而无礼则绞,有些人个性直率、坦白,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当上级的或当长辈的,有时候遇到这种人,实在难受,常叫你下不了台。老实说这种阳性人,心地非常好,很坦诚。但是学问上要经过磨练、修养,否则就绞,绞得太过分了就断,误了事情。这四点:恭、慎、勇、直,都是人的美德,很好的四种个性。但必须要经过文化教育来中和它,不得中和就成为偏激了,这四点也成了大毛病,并不一定对。所以教育文化,正心修身非常重要,自己要晓得中和,君子中庸么。懂得了这四点,就是每一个人反省自己个性的标准,在于以礼待人处事。

    9、谦和安详。子曰: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就是人的仪态、风度,要从学问修养来慢慢改变自己,并不一定是天生的。前面说过的色难就是这个道理。暴是粗暴,慢是傲慢看不起人,人的这两种毛病,差不多是天生的。尤其是慢,人都有自我崇尚的心理,讲好听一点就是自尊心,但过分了就是傲慢。傲慢的结果就会觉得什么都是自己对。这些都是很难改过来的。经过学问修养的熏陶,粗暴傲慢的气息,自然化为谦和、安详的气质。

    10、温文尔雅。子曰:正颜色,斯近信矣。颜色就是神情。前面所说的仪态,包括了一举手、一投足等站姿、坐姿,一切动作所表现的气质;颜色则是对人的态度。例如同样答复别人一句话,态度上要诚恳,至少面带笑容,不要摆出一副冷面孔。正颜色,斯近信矣。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社会上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要想做到一团和气,就必须内心修养得好,慢慢改变过来,修养成温文尔雅的气质。

    11、谈吐优雅。子曰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所谓出辞气就是谈吐,善于言谈。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是学问修养自然流露的谈吐优雅,做到这一步,当然就远鄙倍了。

    12、胸怀若谷。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是曾子提出他同学颜回的美德:以能问于不能。凡是所谓天才、聪明有才具的人,容易犯一个错误——慢,就是很自满,不肯向人请教。而颜回虽然高人一等,却唯恐自己懂得不多,唯恐自己没有看清楚,还要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一番。但是有才具的人,往往不肯向人请教,尤其是不肯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儒家标榜虞舜好察迩言,所以能为圣人。虽然浅近的话,但往往能给我们深远的启发。以多问于寡的多指知识渊博。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知识非常渊博。问于寡,就是问于知识不如自己渊博的人。有若无他学问非常渊博,而在待人处世上表现得很平常,好像什么都不懂似的。实若虚内涵深厚,表面上看起来却很空洞,普普通通。犯而不校不如他的人对不起他——下面的人对上面的人不敬为”——从来不计较、不记恨。这五点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如果以我们自己待人处世的经验来体会,几乎每一句话我们都很难做到。

    13、临大节而不可夺。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人的学问修养做到在朋友之间,可以托六尺之孤,托妻寄子的,非常非常难,简直没有。历史上讲义气的人很多,而托孤的人很少。政治上有名的托孤,是刘备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照中国文化的大义,可以托六尺之孤的人,就可以寄百里之命百里扩而充之也代表了天下。过去,唐以后所谓百里侯称县长;春秋战国时代的百里,在政治制度上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古代称县长为父母官,就是说对于百姓而言,有如父母般的关怀、照顾。可以寄百里之命,就是可以真正成为一个好的地方首长,将地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交给这种人负责保障了。这两点都很困难。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小事糊涂没关系,面临大节当头时,怎么都变动不了才行。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临大节而不可夺,最有名的如文天祥可以说是儒家的光荣人物。尤其难得的是从容就义。所谓慷慨捐身易,从容就义难。看人要看大节。这样的人才的确是真正的君子。

    14、以天下为己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可以不弘毅就是弘大,胸襟大,气度大,眼光大。就是刚毅,有决断,要看得准、拿得稳,对事情处理有见解。有些人有见解,但请他当主管,却搞得一塌糊涂,因为他下不了决断;有人很容易下决心,但眼光不远,见解有限。所以把眼光、见解、果断、决心加起来的弘毅,而且中间还要有正气,立场公正。一个君子,要养成弘与毅是基本的条件。为什么要养成这两个基本条件呢?因为要为国家、为社会挑起了很重的责任。任重而道远,这个道是领导,也是指道路。责任担得重,前面人生的道路、历史的道路是遥远的、漫长的。社会国家许多事,要去挑起来,走这历史无穷的路。所以中国过去教育目的,在养成人的弘毅,挑起国家社会的责任。就是他的责任。什么是仁?爱人、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爱天下。那么,这个责任,在人生的路途上,历史的道路上,要挑到什么时候?有没有得退休呢?这是没有退休的时候,一直到死为止。所以这个路途是非常遥远的。当然,要挑起这样重的担子,走这样远的路,就必须要养成伟大的胸襟、恢宏的气魄和真正的决心、果敢的决断、深远的眼光,以及正确的见解等形成的两个真正的君子条件。

    15、笃信好学。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是一个思想、一个信仰的问题。服从真理,要绝对笃信,还要好学。真理是不变的,不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不受区域环境的影响,也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所谓守死善道就是守住这个信仰、这个主义,善道就是最好的道路,最好的思想原则。下面说到君子有了守死善道的抱负,就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这并不是滑头,而是保持文化的精神。危乱的时候,要有出世的修养,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因为这个地方的思想一定有问题,最好不去。动乱中的社会,不可以停留。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是进一步告诉我们,如果社会渐渐上了轨道,君子应该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如果在一个动乱,不上轨道的社会中,安享富贵,或是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不正当的途径取来的,这不是君子所为,是可耻的。

    到此,以上的君子风范,我感觉到什么了哪?事前事后、人左人右、台上台下、时来时去若有若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