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为什么规定16两为1斤,筷子的长度为7寸6分?

 思明居士 2017-04-20
豆子 历史作家 02-25 17:46
183

前面的回答都在鬼扯些什么?一会北斗七星福禄寿,一会七情六欲什么的。很明显这是牵强附会的说法,居然有那么多人信。一没拿出文物进行举证,二也不举出史料的记载,就嘴一张一合在那里乱说。

首先我们说筷子的长度,的确七寸六分左右(即24cm左右)用起来最舒服。但这历史上标准不一。我们可以随意举出几个例子:

①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筷子大约在17cm左右

②唐代的筷子很多都在30cm左右

③安徽元代孔庙出土的筷子是26cm左右

④明清时期的木制筷子,一般在27cm~30cm,铜筷都在21cm~25cm之间。

历史上筷子长度不一,如果说筷子长度就定在七寸六分,那这七寸六分的差距也太离谱了,就算换算成当时的分寸,也对不上。因此说七寸六分体现的是“七情六欲”纯属无稽之谈。不过,我们依然可以探讨24cm这个长度的适宜程度。

很明显,从古至今的筷子长度,就是根据我们中国人夹菜、吃饭的舒适程度而定的,绝不会为了多长而多长。

这个长度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人的身体是很神奇的:手指用筷的舒适位置,就是虎口到食指尖的距离。筷子的长度,需要是它的二倍。而这个距离,刚好等于小臂长度,而小臂长度,刚好等于脚的长度。很震惊是吗?如果怀疑可以自己量一量,普通人的脚长/小臂 长度,约等于筷子长度,这不是乱造的规矩,是有道理的。

历史上有些名士,专门用自己的脚长作为自己用的筷子长,认为这是最舒适的。其实这不是恶趣味,而是很正确的做法。

下面我来说一下十六两为一斤,依然看见的是牵强附会什么十六福星。不多说了,这事情跟钟律有关,也跟年岁、四方有关。

《汉书》:

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这都是基于四季和年岁产生的,譬如二年为两(二十四个月/铢),十六(四季×四方)两为斤,三十斤(天)为一钧(月)。大家都听说过千钧一发,记住这些大概的概念,就很容易知道千钧是多少斤了。总之“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上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星”是附会之说,虽然听起来很有趣。

另外一条,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秦汉时期,一斤是250g左右,这个重量就是“一金”的重量,即每块金饼(特制小金饼除外)的重量都是250g左右,一斤=一金。这也提醒了广大医师朋友,由此可以推断出汉代《伤寒论》中用药的一两、二两、一钱大约是多少,不要直接用现在的斤、两、钱进行换算。

阅读全文
8评论
分享
二言三拍 资深媒体人 02-25 11:40
33

简言以概之:

16两为1斤即为:半斤八两。

筷子长7寸6分寓意:七情六欲。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日用算法》(1262年)中编造了 “斤价求两价” 的歌诀:


“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三一二五是;六求,两价三七五;七求,四三七五置;八求,转身变做五.” 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


到了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留一八七五,四留二五,五留三一二五,六留三七五,七留四三七五,八留单五,九留五六二五,十留六二五,十一留六八七五,十二留七五,十三留八一二五,十四留八七五,十五留九三七五.”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需要根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请查看《历代度量衡简表》.如:秦代至西汉1斤相当于258.24克,隋代初期1斤相当于668.19克,隋末1斤相当于222.73克等。

另外,根据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铜则,自记重一百斤,实重64公斤.那么每斤相当于640克(《历代度量衡简表》的标准是596.82克),跟汉代258.24克相去甚远.


1959年开始 一斤等于十两:

1959年6月25曰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 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从1979年1月1曰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用 “克、毫克、升、毫升” ,不用 “两、钱、分” 等。

“钱”换算为“克” ,近代以来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克(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克(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算的(此换算方法实际上并不正确)。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克左右。

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克一斤改为500克一市斤。

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 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

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 3.72克(3.71875克)。


典故:半斤八两

【解释】: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再来说说筷子:

现在中国人使用的筷子,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约为22至24厘米左右),这其中是有含义的,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当然,并不是筷子产生那天起,就有了这个标准长度。从出土的古代筷子来看,春秋两汉间出土的各种筷箸,长度一般较短,多在17至18厘米之间。唐代出土的银箸,一般长度较长,最长者达33.1厘米。


有些人很羡慕西方人用刀叉吃饭,觉得这种姿势和仪态有品位。但学了之后也只是偶尔用用。在日常生活中餐餐都用刀叉的中国人,想必都是奇葩。

刀叉是冶金术成熟以后才有的用具。而冶金术是十五世纪才发明的,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之前,西方人其实是用手吃饭。


相比之下,筷子的文明史显然长得多。

关键是,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为什么明明是两根筷子,却叫一双筷子呢?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一中含二,合二为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西方人不懂。 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这是中国的阴阳原理,也有西方力学的杠杆原理。


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带,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用。


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都从神话发源。西方后来人神分家了,做事靠科学,做人靠宗教。中国没有。中国什么都合在一起:何仙姑、铁拐李、吕洞宾、孙悟空、猪八戒这些神仙也是人,他们就在茫茫人海中;中国人的理想和现实、灵魂与肉体也是合二为一的,每天用的筷子里面就有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这是一种通达和智慧。

阅读全文
2评论
分享
24小时说话 文化自媒体 02-27 16:44
59

中国古代文化都讲究一个渊源和出处。

为了达到天人合一,政通人和的地步,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天时地令的文化。

古人的重量单位,以及进阶方法,同样与“天时”、“地利”、“人和”有关系。

孔子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

孔子将对待斤两的问题,与治理天下联系在一起,认为谨慎的对待斤两与斗斛,慎重对待丈和尺,重整被罢免的官员,举荐人才,天下的政治就可行了。

而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由小到大共有五个。每一个重量单位的数值,都寓含着中国的天人思想。

中国古代重量单位有铢、两、斤、钧、石五种。

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起源于“黄钟”的重量。此处的“黄钟”,便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黄钟大吕的黄钟。

“黄钟”在中国古代个很了不起的东西,除了其对音乐的作用之外,还是数字和重量的起源。

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书》曰:“先其算命。”本起于黄钟之数,始于一而三之,三三积之,历十二辰之数,十有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数备矣。

——《汉书》

数者.....本起于黄钟之数

意思就是,个、十、百、千、万这些用来计算统计事物的符号都起源于黄钟。

当然,此处我们不做讨论。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重量单位的起源与黄钟有什么关系呢?

"权者..........本起于黄钟之重"

事实上,重量单位与黄钟本身的重量并没有关系。

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汉书》

一黄钟竹管装1200粒黍子,共重12铢;24铢是1两;16两是1斤;30斤是1均;4均是1石。

铢者,物繇忽微始,至于成著,可殊异也。

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铢,表示的是事物从微小的时候开始,逐渐变成显著,可以用来区别物体的不同。

两,是黄钟律管中两倍重的意思。

这就是“重十二铢,两之为两”的原因了。12铢的两倍就是1两。

24铢=1两,体现的是24节气。

斤者,明也

斤,是显著的意思。铢,是微小,384铢,微小变大了,就是斤。

16两=1斤,体现的是“四时”x“四象”的结果。“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象”指的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384铢=1斤,体现的是《周易》二篇的爻数,是阴阳变化的表现。

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

钧,指的就是平均的意思,体现的是阴阳平衡。

30斤=1钧,体现的是一个月由30天组成。

480两=1钧,是六旬周行八节的象征。

11520铢=1钧,象征着万物。

石者,大也,权之大者也。

石,就是大的意思,中国古代重量最大的单位。

4钧=1石,表示1年有4季。

120斤=1石,1年有12个月。

1920两=1石,是阴阳的数字。

46080铢=1石,是11520x4的结果,4表示4时。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人文含义,每一个数字都是一定的寓意。至于为什么筷子的长度为7寸6分,也是同样的意思。

阅读全文
3评论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