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明暗与素描中为塑造服务的明暗是有区别的。生活中因有各种不同性质的光源,如太阳光、月光、灯光、烛光等等,它们光亮的程度不一样,位置也不一样,发射的方式还不一样,由此造成被照射的物体明暗形象的感觉更为丰富。 一般生活中的光线照射是由上而下,如太阳在上、灯光在上,称为常态光线。也有由下向上照射的称为非常态光线。事物被非常态光线照射的形象会显得特别,比如烛光,因其是低位的光源和发散性的发射(光线的发射有聚光和散光两种,它会造成影子的大小变化),呈现出来的物象的明暗形象就有着异样的古怪。生活中更为复杂的明暗形象是被多光源照射所形成的.它们光怪陆离,充满着神奇。另外再有那些特殊的明暗现象,如车灯与黑夜这种光源自身与背景形成的形象等等,展现了明暗之间别样的趣味。 那么,怎样能准确地画出一个物体的立体感?我们不妨在学习初期用一些聚光灯等入工光源照射到物体上,就会出现明显的明暗关系。通过描绘明暗关系,就能轻松制造出物体的立体感了。 认识简单的光线制造出的立体感: 在描绘物体之前,首先通过观察简单的正方体例子,再仔细分析出球体的明暗关系,通过剖析了解各个面的关系,掌握制造立体感的关键。 光与明度的关系: 1:物体靠近光源近,亮的更亮,暗的更暗,对比强烈:反之光源越远,亮面越弱,暗面也越灰。(下图所示的亮、灰、暗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素描三大面) 2:物体离画者越近,明暗对比越强,越远明暗对比越弱,其实就是近实远虚。(如下图所示) 素描写生中的五调子: 1:受光面(亮面):是物体受光线90度直射的地方,这部分受光最大,调子淡,亮部的受光焦点叫“高光”,一般只有光滑的物体才能出现。 2:中间色(灰面):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是明暗交界线的过渡地带,色阶接近,层次丰富。 3:明暗交界线:由于它受到环境光的影响,但又受不到主要光源的照射,因此对比强烈,给人的感觉调子最深! 4:反光部:暗部由于受周围物体的反射作用,会产生反光。反光作为暗部的一部分,一般要比亮部最深的中间颜色要深。 5:投影:就是物体本身影子的部分。它作为一个大的色块出现,也算五调子之一。投影的边沿近处清楚,渐远的模糊!(如下图所示) 为了更加明确地理解明暗调子,根据光源和物体的体面形成的角度,我们以1--6的调子变化说明明暗调子在物体上所呈现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1:直接受光面(高光) 2:光源侧射部分(中间色) 3:背景(亮面偏暗,暗面偏亮) 4:暗面部分 5:反光部分 6:明暗交界线和投影部分 不同的质感表现立体感的方式不一样: 光线照射在不同质感的物体上,会呈现出不同的明暗效果,从而表现出立体感的方式就不同。 素描明暗关系的六个绘画技巧 素描技术是画好素描的保证。技术不只是具体作画的方法,还包括作画的步骤,有条不紊也是技术的部分内容。 1、选择角度 选择角度是作画的开始,虽没动笔但是造型的起步没走好会影响到最后的画面效果。选择角度是感受思画面的环节,从动态内容到外在形态、明暗形式、都会有不同的反映,抓住生动的角度,然后谋划画面以做到胸有成竹。 2、仔细观察 首先要总体着眼,把握外形特征及倾向性的大体关系。然后用对比方法仔细观察分析各个细节的关系。 3、推敲轮廓 轮廓是画面的基础。从构图到具体的形象需反复观察不断推敲,尤其是人体素描,对象相对大而复杂,画面相应也大,所以打轮廓不能操之过急。观察要保待一定的距离,退远看,转看看,把形体的起伏变化看清楚。 4、大体明暗 打好明暗交界线后用较浅的色调画大体明暗。再用线打轮廓时,因笔下的轮廓与有明暗的对象有一定的距离,下笔偶然还会有失误.为此当笔下形象呈现出明暗时.失误就会显露出来。大体明暗紧跟着轮廓,承担着轮廓纠正的任务,所以不要急于深入.要借助大体明暗呈现出来的暗部形状来校正轮廓和形体的大关系。 5、深入刻画 在深入刻画过程中要分清主攻,重点部分(一般指亮部和前面的内容)的层次要多,变化要多;次要部分(一般指暗部和后面的内容)要作减法,变化要少,可以用“眯眼的方法”来省略部分细节的变化。 6、谨慎调整 相对长期的明暗素描,一气呵成的概率较低,调整是必然的。一般是在整体关系上的微调,如对比上的强弱、明度上的深浅。调整是最后一个环节,尤需谨慎,为此调整时要退远距离审视画面,无论是加强还是减弱要从整体出发,考虑成熟后下手要稳、准、狠一步到位。 素描明暗调子的练习 铅笔的黑度在白纸上的作用可以由最黑到最白画出五到十个程度,即由不画的纯白到中等程度的黑分为五个层次,由一般程度的黑到用力涂抹达到最黑也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或者说由一到五为由白到不同程度的灰,由五到十为不同程度的黑,能画出八个层次就是优等生,能画出五个层次就是及格。 结合素描过程,只有高光用纯白来表达,高光是光线高度集中的地方,是光线直射的物体的受光面,只有这里只好用最白来表示;明暗交接线和高光之间是灰调子分布的区域,依次二,三,四三个层次,是不同程度的灰色;明暗交接线是体积上较为最黑的程度,是亮与暗的交界,也是一个不断在变化着的地带,可以黑到八,七,六,或五;反光是经过明暗交接线后体积的暗部较亮的地方,一般可以黑到五,六,七;只有投影可以黑到十,而且从影子的起点到终点可以依次很快的变亮到五。这是因为影子的黑度会被周围的光的互相反射所冲淡。总的规律是:亮面再黑也不过是四;暗面再亮也不过是五,亮和暗一定是界限分明的。用中国古典语言来说就是亮中有暗,暗中有亮;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相依存,互相对立,互相涵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