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们共同的愿望和追求,而保健品,被很多人认为是通向健康的一个捷径。即使对保健品所宣传的天花乱坠的功能表示怀疑,仍会有人不惜重金去购买。 保健品,是保健品食品的通俗说法,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但在实际情况下,很多保健品没有通过公认的方法进行临床评价,却声称有疾病的预防甚至治疗作用。 保健品的常见原料
保健品的一些特征
由于比药品审批容易、门槛低、利润空间大,保健品市场一直是琳琅满目。保健品作为辅助食品,千万不能当作药吃,过度服用更是弊大于利。 这些保健品不靠谱 1、鱼油:还不如直接吃鱼 鱼油是从多脂鱼类中提取的一种油脂,其主要成分是Ω-3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 鱼油最广为人知的作用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这个90年代的研究结果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质疑,几个国际医学领域顶级期刊相继发布了新的研究结果,证实鱼油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症状的发生。 虽然,还无法给鱼油与心脏病的关系下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鱼油并不像大多数宣传语中说的那么效果卓著。并且,鱼油不够稳定很容易氧化,所以与鱼油比起来,直接吃鱼更为高效。 2、蛋白粉:健康人群无需额外补充 蛋白粉,是提纯的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或前几种蛋白组合的粉剂,主要用于蛋白质缺乏者的蛋白质补充,如厌食症患者、多发性骨折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者。 而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每日所需蛋白质(50-70克)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蛋奶肉豆类等)满足,无需额外补充。 并且,蛋白质摄入过多不仅浪费,更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中老年人,肾功能下降,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 3、鱼翅:不比鸡蛋牛多少 鱼翅来源于鲨鱼鳍,不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它的蛋白质以胶原蛋白为主,吸收利用率很低,其营养价值不如鸡蛋蛋白、乳清蛋白、大豆蛋白等。 因此,吃鱼翅还不如吃两个鸡蛋,再搭配些青菜和豆制品,摄入蛋白质的质和量都远胜于鱼翅,并且还经济实惠。 4、酵素:别指望吃了就能减肥 酵素,其实就是人体自带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酶。目前发现的酶中,除了极少数是核酸外,绝大多数属于蛋白质。 蛋白酶进入胃肠道之后,被分解成小分子肽或单个氨基酸,被肠道菌群利用或身体吸收后,失去原本的活性,难以起到减肥、降脂等作用。 5、蜂胶:神奇功效未经证实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物。它的主要成分有黄酮、萜稀类、有机酸类、芳香性醛类及多种氨基酸酶、维生素、矿物质等。 虽然蜂胶中含有可清理体内的自由基物质,但它并不像某些商家吹嘘得那样有神奇功效,什么抗菌消炎、抗病毒、调节免疫、防癌……并且,目前有关蜂胶功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或细胞,针对人的实验规模都不大,尚不能得出临床研究结论。 6、燕窝:营养高不过豆腐 燕窝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上皮细胞分泌的黏蛋白(也就是燕子的口水),其中只含有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中的1种(赖氨酸),因此,它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但质量较低。 相比,豆腐及豆腐制品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8中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更高。 7、葡萄籽:没看上去那么美好 从降血脂、抗癌到美容、抗衰老,葡萄籽一夜之间变成了保健品界的新宠,然而事实如何呢? 葡萄籽中的确含有大量维生素E、类黄酮、亚油酸及低聚原花青素复合物(OPCs),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这似乎可以和抗衰老或预防疾病搭上关系。 不过,虽然有一些动物实验显示葡萄籽提取物可能对于降低胆固醇、保护血管有一定作用。至今还没有可靠的人体实验证据表明,葡萄籽提取物可以保护人的心脏。 而对于其抗癌效果,主要源于在体外细胞实验中,OPCs对某些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但这与“吃了能抗癌”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各制药企业和癌症研究机构每年都会发现大量“体外细胞实验有效”的物质,但最终能通过临床试验证明确有抗癌效果的,基本是凤毛麟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