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春天,我只想睡一枝海棠

 水云随缘斋 2017-04-21

海棠花,绽放在最好的四月,
粉嫩娇艳,春意尽露。
海棠无香,却葳蕤自生光。

它是花中风流的美人。

本文全长1400字,大约占用您3分钟



海棠,花开人间四月,绯白交叠。


这种诞生于本土的娇花,总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迅速地开满一树,粉色流光,春意尽露。


苏东坡那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便是痴汉文人对海棠的迷恋。



同是春迹,桃花红得落俗,甜香弥漫,而海棠则仿佛是在红色中藏了一丝皎白,“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显得可亲。


海棠花体脆弱,风吹辄落,“应是绿肥红瘦”。看着散落满地的花瓣,都不知是该喜见落英,还是该忧其残缺。



海棠有解语花的美称,源于杨贵妃的醉态。


《冷斋夜话》里说,一日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当时贵妃宿醉未醒,被侍女们搀扶着摇摇晃晃地走过来。只见贵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明皇顿时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海棠花明丽美艳,如一脸迷媚的杨贵妃。


贵妃被明皇称为“解语花”,与贵妃比拟的海棠也就有了这个美名。


贵妃醉酒,海棠春睡,合是赏心悦目的美事。



海棠无香,被人们引为憾事。如此娇艳多姿,却没有花香,让人觉得有种奇特的风骨。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提到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海棠有“四品”:垂丝、西府、贴梗、木瓜。



贴梗海棠多单瓣,小个头有艳丽的大红色,适合和其他树木混栽,才不会显得太小家子气。木瓜海棠花品不错,圆润秀丽,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要论花叶成景,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应是最佳。垂丝海棠胜在梗长,枝上缀满了倒挂的小酒杯,垂颜几番娇羞,显得可爱。西府海棠树直花密,常是重瓣,风韵之中有端庄,被人认为是海棠之中的上品。


不过海棠种类繁多,仅四品也不能完全概括。



如此繁盛的海棠族群,热闹了整个春天。唐寅在《海棠春睡图》里题“一片春心付海棠”,正是感受到了春和海棠的精髓。



苏轼曾写“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句子来打趣他的好友张先,讽刺他高龄老头娶二八少女。海棠在这里被比作了妙龄女子。


博纳科夫的著名小说《洛丽塔》,其电影版在台湾上映时的片名就叫《一树梨花压海棠》,如果褪去苏轼写这句诗时的恶意调侃,我认为用“海棠”来比喻洛丽塔还是很恰当的。



洛丽塔虽是少女,但一颦一笑间却有种青涩的诱惑。有些女人就是这样,不论是青春时候,还是皱皮妇人,她的眼神、笑容、肢体动作总是散发出挑逗的气息。“不见风流,自是风流”,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本能。


想到前文提到的杨贵妃,她虽是解语花,却也是体态婀娜的温柔乡。作为原来的公媳,这对相差34岁的夫妇的结合,很难不说是一段风流韵事。



赏海棠,自古文人都有妙法。


“更烧高烛照红妆”,除了苏轼会秉烛夜游赏海棠,陆游对这种赏法也很是得意,不光写“烛下看海棠”,还暗搓搓地加上一句:“此是看花法,不可轻传扬。”


宋濂也深知晚上灯下赏海棠,犹如红袖添香,更有韵味。


“郑太常仲舒开宴觞客于众芳园,时日已西没,乃列烛花枝上,花既娟好,而烛光映之,愈致其妍。”



深夜赏花,乃是爱花病人所为,其中的头号病人陆游,不知道在诗里念叨了多少次海棠。


“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这是赞美海棠的妍丽。

“碧鸡坊里海棠时,弥月兼旬醉不知。”这是怀念成都的海棠盛景。


出门游玩,便顺口赞一句“海棠又满锦官城”;春天过去了,便惆怅道“海棠已过不成春”;年老抱着壮志未酬的憾恨,写下“才破繁华海棠梦”


看得出来,陆游对海棠是真爱。



海棠风姿独卓,果实又能入药,妍丽无香,又可雅俗共赏,是本土诞生的难得又可爱的风流娘儿们。


沈立在《海棠花序》里称其“独步西川”,堪与牡丹抗衡,我很同意。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