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材详解⊙清热药——黄连

 李静曦 2017-04-22

黄连
 【处方用名黄连、川连、川黄连、云连。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的根莲。

【药性】味苦,性寒。归心、肝、胆、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用于湿热诸证。

    本品大苦大寒,具清热燥湿之功,可用治湿热引起的各种病证,尤以脾胃、大肠湿热为宜。如治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而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黄芩、干姜、半夏同用, 方如《伤寒论》半夏泻心汤。治大肠湿热引起的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多配木香同用,方如《兵部手集》香连丸;若湿热泻痢,伴有表证发热,常与葛根、黄芩同用,方如《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热毒痢便脓血者,常配白头翁、秦皮、黄柏同用,方如《伤寒论》白头翁汤;如治久痢伤阴,口干,舌红,则配当归、阿胶,方如《千金要方》驻车丸。

2.用于高热神昏,血热吐衄。

    本品有泻火解毒之功,常用治火热炽盛,邪陷心包之高热烦躁,多配黄芩、黄柏、栀子同用,方如 《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如热入心包,神昏谵妄,多配石膏、知母、玄参、牡丹皮等同用,方如《疫疹一得》清瘟散;治小儿高热,惊风抽搐,常配龙胆草、青黛、钩藤同用,方如《小儿药证直诀》凉惊丸。如邪热炽盛,迫血妄行,而见吐血鼻衄,常配大黄、黄芩同用,方如《金匮要略》泻心丸。

3.用于心火亢盛之心烦不寐。

    本品入心经,善泻心经之火,治心火上炎,心悸失眠,常以黄连配朱砂为丸服,方如《仁斋直指方》黄连安神丸;若热盛伤阴而致心烦不寐,常配黄芩、白芍、阿胶等同用,方如《伤寒论》黄连阿胶汤;若心火亢盛,心肾不交而致夜不安寐,多与肉桂同用,方如《韩氏医通》交泰丸。

4.用于胃热炽盛,呕吐吞酸,牙痛,消渴。

    本品苦寒,善清中焦之火,治胃热呕吐,多与石膏配用,方如《仙拈集》石连散;若治肝火犯胃之脘痛嘈杂,泛吐酸水,常配吴茱萸同用,方如《丹溪心法》左金丸。治胃火上炎,牙龈肿痛,常与生地、丹皮、升麻同用,方如 《兰室秘藏》清胃散。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常配麦冬同用,方如《普济方》消渴丸。

5.用于目赤肿痛,咽喉疼痛,热毒疮痈,湿疮,烫伤。

    本品清泻热毒之力较强,善疗红肿热痛之症,如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常与菊花、山栀、夏枯草、决明子配伍,既可煎水内服,亦可煎水洗眼;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配青黛、人中黄研末外掺,如青黛散;治热毒疮痈,常配黄芩、连翘等同用,方如《外科正宗》黄连解毒汤;治痄腮、丹毒、鼻疔、唇疔等,可与黄柏、当归、姜黄研末调涂;治湿疹、 黄水疮、烫伤,可单用黄连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2?5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涂;或浸汁用。

    治热病高热,湿热蕴蒸,热毒炽盛诸证,宜生用;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宜酒拌炒;胃热呕吐,用姜汁拌炒;肝火犯胃,脘痛吞酸,宜吴茱萸煎汤拌炒。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验方举例

1.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

    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奋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黄丸)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300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30丸,用熟水吞下,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2.治心经实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泻心汤)

    黄连21g。水150ml,煎成100ml食前温服,小儿减之。

3.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近效 方》)

    冬瓜1枚,黄连300g。上截冬瓜头去,入黄连末,火中煨之,候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100ml,次日再服。但服2?3枚瓜,以差为度。

4.治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服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消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香连丸) 

黄连(去芦、须)600g(用吴茱萸300g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150g。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悟桐子大。每服20丸,米饮吞下。

5.治胃脘痛甚,诸药不效者,寒因热用方(《医学正传》)  

黄连18g,附子(炮,去皮脐)3g。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150ml,煎至100ml,去渣稍热服。

6.治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薛生白《湿热病篇》)

    川连1?1.2g,苏叶1?3g。两味煎汤,呷下即止。

7.治痔疮(《丹溪治法心要》)

    黄连60g,煎膏,更加等份芒硝,冰片3g加入。痔疮敷上即消。

临床报道

1.治气管炎

    令患者坐位,双手交叉,头略低,任取风门、大抒、大椎、肺俞中两穴,每穴注入黄连素注射液2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3日再进行第2个疗程。共治83例,痊愈26例,好转46例,无效11例。【中国针灸,1982,(6):16】

2.治指骨骨髓炎

    取黄连65g,捣成粉末,置烧瓶中,加水至2000ml,煮沸3次,每次15 分钟,冷却备用。使用时注药液于小瓷杯,患指除去敷料后伸入浸泡。瓷杯大小以能使药液浸没全部病灶为度。每日1次,每次 1?3小时。共治87例,全部治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10): 604】

3.治中耳炎

    用黄连15g,冰片1g,75%乙醇100ml,制成滴耳液。先将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外耳道,拭净,将滴耳剂滴入患耳,每日2次,每次2滴,至痊愈。共治53例,治愈率达92.5%,—般7日痊愈。【中成药研究,1986(7):47】

4.治慢性胃炎

    将黄连10g,陈皮10g,放于大茶杯中,加沸水200ml浸泡,15分钟后饮用,可重复浸泡,每3?5杯,10日为1疗程,1?6个疗程治愈。结果观察12例,全部治愈。【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4(1):44】

5.治鼻衄

    将川黄连与白及等份焙干,研末混匀,消毒后备用。治疗时将药粉黏附于凡士林纱条或纱球上,采用鼻腔或后鼻孔填塞,48小时取出,若出血则再次填塞。对照组单纯使用凡士林纱条或纱球,行前鼻腔或后鼻孔填塞,48小时取出,若出血则再次填塞。治疗组及对照组全身给予降压、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治疗组60例,痊愈5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 33%;对照组60例,痊愈39例,好转16 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河南中医,2002,22(5): 66】

实验研究  

1.化学成分

    根茎含小檗碱以及其他多种生物碱。

2.药理作用

    黄连及小檗碱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小檗碱低浓度抑菌而高浓度杀菌。黄连对多种流感病毒、14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黄连煎剂或小檗碱对体外及鼠体内阿米巴原虫、沙眼衣原体、滴虫、热带利什曼原虫、锥虫均有抑制作用。小檗碱小剂量能兴奋离体猫心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大剂量则表现抑制。小檗碱静脉注射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小檗碱可显著降低衰竭心脏的心肌耗氧,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小檗碱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小檗喊对实验动物有中枢抑制作用和解热作用。小檗碱静脉注射能兴奋犬的胃、肠平滑肌。 小檗碱灌胃能对抗蓖麻油或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黄连甲醇提取物有显著抗溃疡作用。小檗碱有利胆作用。小檗碱具有抗肿瘤、抗放射作用。黄连水煎剂及小檗碱均有降血糖作用。黄连甲醇提取液有抗炎作用。黄连和小檗碱在体外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 集的作用。

注意:以上一些处方必须是专业医师开取,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药量有加减,切不可私自使用。以上处方都是医师基于实践得来,仅供大家参考,不可私自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