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店频频“推陈出新”,店名换来换去,究竟为何?难道真是生意亏本,店面升级?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道出玄机:卖卡“圈钱”关门,然后二次“圈钱”再关门,已成行业潜规则,不少理发店靠此模式牟利。如果业内人士爆料属实,那这些理发店岂不是在玩弄消费者权益?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表态,相关部门在日常监管中,没有查到直接的纸质证据,无法坐实新店老店之间联合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嫌疑。此外市场监管部门也希望,消费者掌握证据可向相关部门举报。
【自曝】卖卡圈钱关门二次圈钱再关门
一家好端端的理发店,究竟为何频繁关门?另一家自称没关系的新店,为何愿意给关张老店“擦屁股”?果真是商家所说,为行业道义? 4月8日,一位从事美发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琪琪爆料,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新店靠老店会员卡资源,圈集顾客;但更有一种可能,前后两店唱双簧,业内俗称二次圈钱。
这也成了许多理发店的圈钱之道。此商业模式很简单,A店开张,靠超低折扣吸纳大量顾客办理会员卡;一旦生意走下坡,他们就关门大吉,将店或会员盘给下家B店。 B店也不傻,A店会员要继续使用A店的会员卡,不是不可以,只需再充入与会员卡内金额等值费用,老卡即可激活。
如果B店再关门,可将会员再转给C店,如此反复……吃亏的永远是消费者。琪琪说,不排除A店B店老板都是同一人或者同一伙情况,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让消费者自认倒霉,1块钱当5毛钱来消费,或者再次被圈进一笔钱。
为了招徕顾客有些店家愿意接盘
琪琪说,上面那种盈利模式为许多新连锁店津津乐道。往往老店关门,将店盘给下家,他们之间会有口头上的协议,一般来说老店会降低转让费,抵消新店接手老店会员的成本。
然而,也有一家理发店关门,旁边的理发店愿意接手该店会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琪琪说,也许两店之间有协议,即使没有协议,其他理发店也愿看似用吃亏的方式,将该店会员招呼到自己店内。
“你想想看,你到一家理发店充值办会员卡,店内往往会有广告,交100元充150元,200元充300元等等字样。”琪琪说,“交1000元,激活老卡1000元,不就等于交1000元充值2000元吗?“
【说法】市场监管部门:若消费者自愿,再充钱没问题
重新加钱充值,激活老店的会员卡,此行为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合肥市包河区望湖市场监管所一位人员表示,当初萧邦关门,很多消费者就会员卡问题,投诉到市场监管所。后来解决途径有两条,一是市场监管部门联系上了萧邦合肥区的经理,给部分消费者退了费。
另一条途径就是,仍有很多消费者愿意重新充值,继续在现有的格调国际理发店继续消费。在市场监管部门看来,虽然后来的理发店要求消费者要充值才能激活老卡,但若消费者自愿,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说法也就没有根据。
两店有无关系,消费者要举证
采访中,一些消费者就提出质疑,他们经常遇到理发店频频关门,新店要求消费者重新充费激活会员卡,难道新店旧店之间有某种约定?就此问题,望湖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之前的工作中也发现了类似问题,但是在检查中,工作人员未查获任何纸质证据,证明两店之间有任何关联。
从商业上讲,吸纳关门理发店的消费群体也无可厚非。“老店会员原本就是稳定客源,新的理发店开张,理所当然想把他们聚集到自己的店里。”望湖市场监管所一位负责人介绍,也有部分理发店关门,并非因为圈钱关门,也有效益不好等其他因素。
采访中,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如果消费者若有证据,可证实两店存有某种勾当,以此坑害消费者,可向辖区监管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商部门:个体户预付卡不在管理范围
采访中,有个话题被消费者频频问及,既然预付卡衍生出这么多问题?理发店、健身会所的预付卡,到底谁来监管?消费者李明告诉记者,他们也曾咨询过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但工作人员都告诉他,预付卡归商务部门管。一位工商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个说法,一般情况,按照商务部出台的《单用途预防卡管理办法》,商务部门是预付卡的主管部门。
记者咨询商务部门得到了不同的回答。安徽省商务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解释,按照规定,像个体户理发店、健身会所这样的单位发售预付卡,不在他们的管理法范围内。该工作人员给出的理由是,这些个体户不在《单用途预防卡管理办法》分类企业名录内。
如此说来,像萧邦这样的理发店发售预付卡,监管还有真空。
律师:新旧两店关系决定维权前途
记者咨询了安徽庐州事务所律师张亚。张律师认为,老店关门,新店要求老店会员充值激活老卡,此举究竟有没有侵害消费者权益,这要看两店之间关系。
如果前后两店完全没有关系,消费者相对应的合同方仍是老店,新店愿不愿意让消费者使用消费卡完全由自己决定;但如果是一种转让关系,那么新店就需要承接老店的债权债务,消费者得不到应有的服务,可按照商家违约要求退款、赔偿等。
【提醒】消费者需理性不要贪小便宜
即使监管上有空白,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消费者在预付卡消费时也应该理性。合肥市望湖市场监管所贾所长提醒消费者,消费者应当理性,不要贪便宜,一次性大额充值,要量力而行。
“第一要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情况,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需要。 “贾所长称,以理发店会员卡充值为例,消费者应当考虑到,自己平时理发的频率,以及每次使用的金额,再进行充值。
【他山之石】厦门模式:施行第三方托管
记者发现,理发店关门,消费者手中会员卡成废卡的情况,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不少地方政府已出台相关措施,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其中“厦门模式“可供借鉴。
早在2010年,厦门的贸发局、工商局、公安局、人行、银监局等7部门联合发布实施《关于加强零售业购物券(卡)管理通知》,商家被要求在银行担保、第三方监管两种方案中“二选一”对售券(卡)资金进行管理。一旦发生意外,可通过银行担保和银行托管账户资金,对持券(卡)人进行偿还。其次,商家发售购物券(卡)必须在贸发局备案,必须在工商局网站进行公示。公司管物、银联管账、银行管钱,实现了钱、账、物的“三权分立”,很科学。 “三权分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形成购物卡第三方监管的“厦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