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大明王朝第一猛人、牛人、永垂不朽

 乐多贤友8rduhu 2017-04-22

儒家将“三不朽”当成毕生奋斗之目标:立德立功立言。有人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

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传承与发展儒学的贡献尤为卓著。其学上承孟子,中继陆象山,而形成为风靡明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或曰阳明学、王学。其学说影响,不仅及于我国明清两代以至近现代,而且波及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王阳明的一生跌宕起伏,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有着良好的家世,因而他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

他年少有为: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从小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他从来都不是读死书的人。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后步入仕途, 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龙场驿栈驿丞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其后,他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他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他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后来他立院讲学,做到了立言。

我中学时曾较细致地了解过苏轼,人到中年之前二者的经历何其相似,而苏轼终其一生却未能立功立言。

“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可谓是最能阐述其心学的一句话: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我以落第动心为耻”。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朋友都来安慰他。他却道:“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光不仅在烛上”。一个叫徐樾的弟子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一一否定了他举的例子。指点道:心之所在处处皆是光。他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的坐船停在青龙铺。他招学生周积到身边。说:我要走了。周积落泪,问可有遗嘱。一代圣人王阳明微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泰山半路上有刻:仰不愧于天,俯不惭于人。能做到这两句的人很少,王阳明先生做到了。我等虽非圣贤,无论一生的成就如何,到生命的最后能否告诉后辈:此心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